2012年广东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820456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广东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年广东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年广东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年广东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年广东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广东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广东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及答案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广东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及答案解析 2012 年广东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及答案解析 【材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指出,要建设幸福广东,离不开幸福农村,建设幸 福广东,就必须从基层抓去,从农业与农村垒砌基础。 粤兴县是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下辖 8 个镇,人口约 32 万,多为山区或者丘陵地带,近几 年,该县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下 困难和问题。以下是该县各镇有关情况的材料: 1、 巴塘镇1、 巴塘镇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一位来自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说: “科技 兴农,人才是根本。建设新农村

2、,自己也许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没有人才。 ” 东风村是巴塘镇最大的自然村,为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该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办起了农业 科技园, 并积极向一些农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争取农业科技成果, 希望这些成果在村里实现转 化,给农民带来实惠。可是由于人才缺口,即使争取到了科技成果,也悬在半空中,无法落 地。这两年,多名大学生到该村任职,其中有一些是学农的,这对村里来说,是一笔宝贵的 财富。村干部们来了精神,每名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头一个月,村干部都会带他走进园区、到 田头,手把手地传帮带,希望他们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可是一些大学生到村任职不到 一年,便以各种理由离开了。其原因,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收入

3、低微,很难实现年轻人致 富的目标;另一方面,新一代知识型青年,不甘心守在农村,向往去城市发展。 红石村为提高村民收入,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引进一些新奇特品种,给农民增收带来新的机 遇。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科技人才的缺乏,村民对引进的新品种不熟悉,也不掌握 管理技术,生产中遇到很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感到仅靠季节性“三下乡”活动是远 水解不了近渴的。 一位村干部表示,希望上级政府能够采取应对措施,一方面要留住本地知识青年,努力将其 培养成为科技带头人;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农村知识型青年返乡创业,同时 吸引外地专业人才,以解决农村科技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在南里村,随着越来越多

4、依靠农业科技发家致富的“明星”不断涌现,农业科技日益成为农 民手中的“香饽饽” 。然而,那些被纯朴的村民们称为“财神爷” ,为广大农村播种“致富种 子”的带头人却面临着尴尬的境地。目前,花卉产业正成为该村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花卉培育等方面的高端科技人才却相当匮乏。 种植花木的核心种苗技术至今还需要到外 地购买,增加了花农的种植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镇里的农技人员队伍极不稳定。 许多基层农技人员纷纷抱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不少基层 农技人员“身在曹营心在汉” ,还有不少人跳出“农门” ,弃科从政、弃科经商。另外,该镇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40%的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技术

5、知识,农技专业人员也缺乏培训的机会, 面临“知识老化”的问题。 2、江口镇2、江口镇 在江口镇梅园村,村民种植紫薯历史悠久。当地的土质特别适合紫薯的种植,出产的紫薯不 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近几年的市场行情,种植紫薯的经济效益 远远高于水稻。 尝到甜头的村民纷纷开垦荒地种植紫薯。 紫薯种植使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 道路。 “梅园紫薯”具有淀粉含量高、无渣、质鲜、味美的优点,获得了国家“无公害蔬菜”与“原 产地” 认证, 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为推动紫薯种植业的产业化发展, 在得到了上级的支持后, 由村“两委”干部牵头,梅园村于 2008 年 11 月成立了“梅园紫薯专业合作社

6、” 。只要该村 种植紫薯的农户,都可以无条件地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逐渐凸显了它的优势。在合作社成立以前,虽然紫薯的产量年年上涨,销路却 渐渐成为问题。 农户生产出来的紫薯, 都是自己运到附近县镇的集市上去卖。 合作社成立后, 按照不同等级、不同价格,大量收购农户种植的紫薯,然后由合作社负责销售。以前,村民 收获的紫薯存储两三个月都卖不出完,现在不出半个月紫薯就已经卖完。 合作社从农户那里收购紫薯时把质量关并合理定价。 对卖紫薯所得的利润, 合作社有严格的 分配标准:30%用作日常办公费用。30%用来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剩下的 40%全部返还给 农户。这样既避免了同村种植紫薯的农户之间恶性

7、竞争,保护了农户的利益,增加了农户的 收入,又通过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促进了梅园紫薯的产业化发展。合作社制定 了工作章程,规范经营运作。同时,还制定了“梅园紫薯标准化生产规程” ,大力推行生产 标准化,每天派出技术员指导、帮助农户严格按照“无公害”的标准进行生产。 紫薯在梅园村的种植面积已达 600 多亩, 总计有 120 多家农户进行紫薯的种植, 成功走上了 农业商品化、产业化的道路,实现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 12%。现在,紫薯已经成为改成主 要的经济作物,是村民 的重要经济来源。 为尽快扩大规模,加快发展紫薯产业,江口镇大力发挥资源优势,在梅园村串班了“紫薯种 植科研基地” ,打造

8、一乡一品。镇农业部门成了了科技攻关小组,专门负责紫薯选育和推广 种植。梅园紫薯产业将会不断做大做强,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 3、龙潭镇3、龙潭镇 近些年来,龙潭镇加快了林业发展,林地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超过了 60%。为推动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镇政府引导农民改变单一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业综 合效益,稳步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林下经济, 就是把农村的一些多种经营项目转移到林下, 是农民在不增占地的情况下实 现增收。 为此, 政府拿出 300 万元资金作为补贴, 鼓励引导农民在竹林和幼林下养兔、 养鸡、 养鸭,在树林中放羊蜜蜂以及在林下发展香菇夜菌种植。 金号村村民老曾探索了林下家

9、兔野生放养的养殖经验, 前年四月粗, 老曾将第一批 100 只仔 兔放到桑果林下养殖。到了去年 5 月底,兔子个个活泼健康,长到 3 斤多。吃过林下兔的人 们都说,林下养出的兔子肉味十分鲜美。目前,老郑的养兔场已养起了 200 多只种兔。他在 镇、村干部的支持下,打算讲村里 100 多亩地的桑果林全部利用起来。有了广阔的场地,他 计划今年出栏肉兔 1 万只。五年内出栏 20 万只左右。 畔溪村委会引导村民在林地放养土鸡,以粮食、青草、昆虫为食的土鸡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据了解,每亩林地每年可放养两批,每批可养 100 多只,每亩纯收入 2000 元以上。 岩湾村有很多的果林和竹林。 村民小刘卡到

10、林地上仗着不少野草, 便于去年 7 月买回来山羊 定点在林地养殖。至今,已出栏 180 多只,收入 4 万多元。目前,还存栏山羊 110 只。小刘 林地养羊的成功,带点了本村的群众,现在全村在林地养羊的已经 10 多户。 镇党委赵委员说: “近两年林下经济发展态势相当好,到目前为止,林下经济大户已经发展 到 120 多户,包括养羊、养鸡、养鸭、养兔和种植食用菌等等方面。目前,发展早的年收入 已经超过了 10 万员,其它正在发展中,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4、丽水镇4、丽水镇 丽水镇双沟村广场上人头攒动, 这是镇流动舞台车到该村进行巡回演出的日子, 附近的男女 老少也三五结伴过来

11、观看。村民陈老伯开心的说: “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的文艺演出,现在 家门口都有演出看了! ”据统计,2011 年镇里的文艺演出队到下辖各村巡回演出了 30 多场 次,观众达 2 万多人次。此外,镇政府向各村的图书阅览室配送了大量新书和杂志报纸,还 积极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已全部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在该镇麻涌村文化室里, 几位村民正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种养方面的资料。 其中老李是位养殖 大户,他一边上网,一边和其他的人交流饲养土鸡的经验。近些年,丽水镇试试了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工程,为农村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能力大大提高。目前,全镇 85%以上的行政 村已开通宽带接入,建成基层服务点 23

12、个。 虽然文化硬件建设上了一个台阶,但由于镇、村文化站、室工作人员不足的原因,除了组织 流动舞台车巡演, 当地很少组织村民广泛参与文化娱乐活动, 此外关于政策和科普方面的宣 传教育活动也开展的不多。 镇里原有的一些文艺表演团体由于从事创作和表演的人员年纪偏 大,节目难以推陈出新,群众慢慢失去了兴趣,使得一些传统的保留节目被迫取消。现在, 当地的村民在空闲时间还是以看电视为主,还有一些人喜欢聚在一起打牌或打麻将。 5、青峡镇5、青峡镇 城市试行垃圾分类,农村连个垃圾箱也没有;城市在清理河道,农村就往河里排污;城市建 景观步行街,农村却牛粪满地步步惊心。新农村建设已开展了若干年,一些农村地区的生活

13、 垃圾处理现状却不尽人意,甚至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 粤兴县的一些偏远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垃圾污染的问题。 在青峡镇的一个村庄, 一进村就可 以看到村道两旁分布着成片的垃圾带,大量垃圾随意丢弃在路旁、田边、水渠、等地方。不 仅如此,还有塑料袋、纸屑、饮料瓶等零碎垃圾被风刮到了村道中间,狼藉不堪。 在村委会前面的村道旁几堆垃圾几乎将村委会围住。有村民在烧垃圾,他称: “太脏了,实 在看不下去了,一把火烧掉,眼不见为净。 ”一位正在菜地里干活的村民说: “村民日常的生 活垃圾都是随手丢,沿路丢,根本无人管。 ”今年来垃圾问题比较严重,村里于是请了一个 村民专门负责垃圾清理,但一般半年才清理一次,效果不

14、佳。 “农村就这样” 的认识不仅存在于村民的心里, 而且在部分的基层干部的脑海中也根深蒂固, 因此即使见到路边成堆的垃圾大家也见惯不怪,等凑够一堆“一把火烧了” ,或者扔到河里, “水一冲就没了” 。 对于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有专家指出,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村民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但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基层干部的观念问题。基层干部要转变观念,保护农村环境卫生的意 识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紧密结合起来,带头珍惜和爱护农村生活环境。 6、上坝镇6、上坝镇 走进上坝镇的各个村子,处处可见粉刷一新的农家小院、整齐干净的水泥路面,疏浚清澈的 小河塘,路边也都栽上了各类苗木,掩映在花草丛中的小村庄显得安静

15、祥和。 在闫楼村的环境整治现场,村里的干部群众都在忙着清理垃圾、清洁河塘、粉刷房屋。村委 会黄主任说,他们带领群众,开展了系列“环境专项整治活动” ,采取“拆、修、护、刷、 绿”等办法,集中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河道沟塘,使村庄的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经过近几年的整治,该镇的 7 个行政村都展现出新的风貌。 闫楼村的环境整治只是上坝镇美好乡村建设行动的一个缩影。 这个镇其它村的整治和美化绿 化工作都在热火朝天地开展。新绿片片绕乡村,绿化、美化是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亮点。 秀美怡人的沿河公园建成以后,成了上坝镇农民享受休闲时光的好去处,公园环境优美,道 路整洁,草坪青翠,树木交错。闲暇之时,

16、农民齐聚于此,漫步聊天,其乐融融。上坝镇, 以沿河公园等游园绿地建设为重点, 积极实施农村建绿工程, 努力构筑绿地绿水交融的生态 景观格局,使农民的生活环境处处绿意浓浓。 今年春天,上坝镇实施了农村绿化工程,栽植苗木 100 多万株,涉及 30 多个种类。在陈夏 村绿化现场,干部和群众一起在绿化一线忙碌。这个村绿化面积已占到村庄的 50。能为 幸福家园建设出力流汗,大家都十分高兴,参加义务劳动的村民表示,能生活在天蓝水清、 地绿人好的环境中真是太幸福了。 美好乡村建设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建立了完备的垃圾处理系统。上坝镇投资 40 余万元,购置 了垃圾清理设备,建设了 300 多个垃圾处理池,投资 185 万元建设了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按 照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清洁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大力推进镇村垃圾污染 治理工作,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化和生态化,大力推进镇村垃圾污染治理工作,实现了生 活垃圾的分类化和生态化。上坝镇的垃圾处理系统,以 2 千人口为基数,每 20 户一个小型 垃圾池。垃圾按可用垃圾、填埋垃圾分类,每村因地制宜选择废弃的沟塘建立多个垃圾填埋 场,以减少垃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