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的传递方式与古代传递的方式有哪些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02209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信息的传递方式与古代传递的方式有哪些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现代信息的传递方式与古代传递的方式有哪些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现代信息的传递方式与古代传递的方式有哪些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现代信息的传递方式与古代传递的方式有哪些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现代信息的传递方式与古代传递的方式有哪些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信息的传递方式与古代传递的方式有哪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信息的传递方式与古代传递的方式有哪些(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请大家欣赏 走进信息社会 2小班,现代信息的传递方式与古代传递的方式有哪些不同?,烽火通信,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 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 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 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 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 。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 ,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 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 报。

2、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 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 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 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 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 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信息,鸽,雁,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钟声,鼓声,鞭炮声等,以灯光,火光,等,接收人,现代信息传递的两大方式:,(1)信息资源 它是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的有机体。信息管理的根 本目的是控制信息流向,实现信息的

3、效用与价值。但是,信 息并不都是资源,要使其成为资源并实现其效用和价值,就必须借助“人”的智力和信息技术等手段。因此,“人”是控制信息资源、协调信息活动的主体,是主体要素,而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利用等信息活动过程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没有信息技术的强有力作用,要实现有效的信息管理是不可能的。由于信息活动本质上是为了生产、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的对象与结果之一。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三个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信息资源,是构成任何一个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信息管理的研究对象之一。 (2)信息活动 是指人类社会围绕信息资源的形成、传递和利用而开展的管理活动与服务活动。信

4、息资源的形成阶段以信息的产生、记录、收集、传递、存储、处理等活动为特征,目的是形成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以信息资源的传递、检索、分析、选择、吸收、评价、利用等活动为特征,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达到信息管理的目的。单纯地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而忽略与信息资源紧密联系的信息活动,信息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不全面的。,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信息,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对讲机,电话,收音机等,连网电脑,数字电视等,书信,报纸,图书等,接收人,现代信息的传递方式与古代传递的方式有哪些不同?,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大约有以下几种:,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

5、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1.有线通讯传输: 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2.无线通讯传输: 如对讲机,BB机(已淘汰),小灵通(即将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等 3.数字通讯传输: 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等 4.纸张通讯传输: 如书信,报纸,图书等,信息传递的故事 张奇和吴义是一个村的,在某市合伙做生意.吴义因事回家,张奇托他给自己的妻子带二斤田七,并在装田七

6、的袋子上写了个斯字.途中吴义偷了一半田七,把剩下的交给张奇.张妻看了袋上的斯字知道把斯字拆开是共二斤,又暗暗过秤,怀疑吴义拿了一半,但又不好意思说.她就在袋上写了个欣字,让吴义带给丈夫张奇.吴义不知其意,又把空袋交给了张奇.张奇一看袋上的字,知道欣拆开就是欠斤的意思气得质问吴义,吴义无法抵赖,只好红着脸承认自己偷了田七,关于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鸿雁传书的故事源于汉书苏武传,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拘于北海。后来,汉匈和好,汉求放苏武等人,匈奴诡称苏武已死,苏武属下官吏常惠,夜见汉使,教汉使对匈奴称汉天子在上林射猎时,得从北而来鸿雁,雁足系有帛书,说苏武等人困于某泽中。单于得讯后大惊,不得不放

7、回苏武。由此后人就将书信与来去有时的鸿雁联系起来,雁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屡屡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如“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五代李煜清平乐)“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欲作悲秋赋”。(明李开先宝剑记) 不仅如此,古人,邮寄书信时,还用竹木或绢帛等制成雁的形状,中间夹着书信,以资邮寄。古人还用惊鸿代指美女。曹植在洛神赋中形容洛神宓妃:“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李善注:“翩翩然若鸿雁之惊”。“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南宋陆游沈园二首)这里用惊鸿来形容陆游的前妻唐婉之美,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听老人说,当年秦始皇修的长城,并不是现在这副样子,它只是一个高高的、厚厚的墙垛子,上边有几个了望

8、台,是供哨兵放哨用的。根本没有烽火台。那么烽火台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长城修好后,像一条大龙横在中国的土地上。那些经常侵犯中原的胡人都被挡在城墙外边儿,再也不敢来侵犯了。就这样儿,边境上平安了几年。其实敌人并没有停止进犯中原的阴谋。这一年的一个黑夜,天阴得像口大黑锅,伸手不见五指,不一会儿,电闪雷鸣,哗哗地下起了大雨。匈奴几万精兵在大将单兀的率领下摸到了长城边上。他们树起云梯,悄悄爬上城来。城上放哨的人,因为雨大没听见动静。后来一道闪电把大地照得雪亮,哨兵才发现有人偷袭。哨兵赶快敲起梆子报警,下一站的哨兵听见以后又敲梆子往下传。可是这天夜里大雨哗哗地下着,又是雷又是闪的,哪听得见什么敲梆子的声音

9、呀!后来,站岗的哨兵被匈奴杀了。匈奴摸过了长城,打开城门把几万精兵放了进来,这一下子北边边境就告急了。 消息传进皇宫,秦始皇一见急报赶紧派兵前去抵挡。领兵的人是大将袁牧。袁牧领着兵日夜赶路,在山东一带,遇到了侵犯中原的匈奴兵。双方开战后,相持不下,袁牧一看这样下去不行,便用了一个计策。他先让一部分人在道路上挖了些大坑,然后把它们伪装好,又准备了许多干柴,架在一个地势险峻的地带。过了几天,两军对垒,袁牧假装被打败了,领着兵扭头就跑,单兀一看以为汉人抵挡不住了,催马就追,一鼓作气打进京城。匈奴的兵马跑地飞快,眼瞅着就快追上袁牧的队伍了,忽然一阵嚎叫,前边儿的骠骑掉进了陷阱,一下子乱了套,有拉马的,

10、有救人的。袁牧一见,立即杀了个回马枪。他按照计划把单兀的队伍全都轰到地势险要的地带,一把火烧得匈奴兵马,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匈奴的残兵败将只好举手投降。 后来,袁牧总结了长城失守的教训。便对秦始皇说:“长城虽然坚固,但每隔半里一个哨兵,敲梆报警,速度之慢且不提,一遇风雨天梆声淹没其中,万里长城等于形同虚设。”秦始皇听后,心里老大的不高兴。就故意说:“好好,你说的对,那么,你看怎么办好呢?”还没容袁牧说话,秦始皇又说:“我看这事交给你吧!如果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儿,我就拿你试问。”秦始皇这么一来,倒把袁牧给将住了,他终究是个武将呀,对土木之工一窍不通。他本想把这些禀报皇上,让他派人去解决,没想到

11、秦始皇倒把这事儿全交给自己了。怎么办?皇上说话,是金口玉言,谁敢违抗呀。袁牧想想没辙,就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回去以后,袁牧就开始冥思苦想,怎么样能使警报迅速地传到总兵那里,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好办法。有一天,天正下着蒙蒙小雨,袁牧一个人心烦意乱地在长城上走过来走过去,不觉着一整天快过去了。他依在城垛上往远处看,忽然,他眼睛一亮,看见远处的村庄正在升火做晚饭,一缕缕炊烟,直上青云。雨在下,烟在冒。他灵机一动,心想:“这村庄离这里少说也有几十里地,每一缕炊烟都看得那么清楚,用烟报警行不行呢?” 于是,袁牧就在长城上加修了烽火台,烽火台里备上干柴火种。烽火台修好以后,袁牧试了一回,果然很灵。一处有情

12、况,不消一会儿功夫,总兵就能见到见到信号,立刻发兵了。那长城,自从修上了烽火台后,更显得雄伟气派啦,那些胡人哪敢再轻举妄动呢.,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

13、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竹简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即可用来刻写或书

14、写文字。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册“字,象征着一捆简片系二道书绳,而金文中的”典“字则表示”册“在桌几上。 相传在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用了3000多片竹简,派了两个大力士才抬进宫,所以竹简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时间长了会受虫蛀、腐烂,不能长时间保存,信息传递的方式变化,古代,人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并不算发达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是十分困难的,飞鸽传书,漂流瓶,还有人骑着快马在一个又一个驿站间前推进,这些都是社会某一时期重要的通信手段,表面看似很快,其实效率并不高,一封飞鸽传书需要几天时间,所传的内容也极其有限,使用驿马虽说在传递

15、数量上占优势,但速度很慢,中英战争时,一封前线告急的加急书信,从广州传到道光帝那里,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了,广州早已被英国人占领,信息传递如此之慢,导致前方战事已经紧急,急需援军,而后方却毫不知情,仍生活在国泰民安的梦境中,而相对较快的“孔明灯”,却只能进行信息的短途传递,那时,近在咫尺却有如远隔天涯。,后来,电报、电话、电视等新型通信工具相继问世,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也出现了一次巨大的飞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逐渐被一张无形的,由电波织成的网罩住了,并且越来越离不开它,人们进入了“电波时代”。,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尼亚大学的实验室中,一台几吨重的庞然大物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16、虽然他的功能和运算速度还远不及现在的一台普通电脑,但他的出现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类从此进入了“计算机时代”,计算机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世界。,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被形象地称为“网络时代”,网络已经与我们每一个人密切相关,每天,我们通过网络发送电子邮件,与自己喜欢的人聊天,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能查阅自己需要的资料,了解每天的世界动态,欣赏自己喜欢的乐曲,看自己喜爱的动画,电影等。总之,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你会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你会感受到与现实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增添了许许多多的精彩,提高了人们的效率,以前需要几天时间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按几下键盘,点几下鼠标,一瞬间便可以完成,在视时间如生命的今天,这里面所有的意义已经无法表达,从此,“咫尺天涯”变成了“天涯咫尺”。,信息传递方式变化给生活,学习带来的影响,一.信息技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