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阶段提升岳麓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02653871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4.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阶段提升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阶段提升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阶段提升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阶段提升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阶段提升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阶段提升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阶段提升岳麓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提升(五),主题一 阻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因素“农本意识”“以末敛财、以本守之” 的观念,【主题综述】 (1)“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的产物,分为“重农”与“抑商”两方面。“农本抑商”思想滋长了小农意识、闭关自守思想,导致“以末敛财、以本守之”观念的盛行,延缓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导致了商业文化的滞后。(2)“重农抑商”不仅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而且超过了经济领域,成为整个封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传统的习惯势力,影响面广,甚至直接影响了今天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对点训练1】 (2018广东珠海模拟)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

2、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说明( ) 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 B.功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 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 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解析 材料涉及两个现象,富商大贾把资产用于谋求功名,徽商谋求功名保护子孙,清代对于在外洋的商人仍有限制,体现出经商不受重视和保护,是重农抑商观念的体现,故选D项。 答案 D,主题二 明清进步思想的出现折射出的政治、经济特点,【通史整合】 (1)从思想上看:明清时期以李贽、黄宗羲等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矛头直指理学,反传统、反教条,批判封建专制,主张学以致用、“工商皆本”,带有一定民

3、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是明清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反映。 (2)从政治上看: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代设军机处,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虽然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但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并未产生新的社会力量,也未引起社会的转型。,(3)从经济上看: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统治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型。,【对点训练2】 (2018湖北孝感模拟)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

4、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 ) A.徽商生活的奢侈 B.徽商亦商亦官的特点 C.社会转型缺乏动力 D.封建伦理被徽商强化,解析 据题干中“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说明明清时期的商人并未将获得的财富用来扩大再生产,因而这些商人并未转化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因而也就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故选C项。 答案 C,主题三 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反映的时代特征 【通史整合】 (1)从文学发展历程看: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经历了先秦散文、汉赋、隋唐诗歌、宋元词曲、明清小说的历程,不同阶段的文学成就反映

5、了该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特征。 (2)从政治折射点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阶段,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反映在文学方面以诸子百家的散文为主,以及具有现实主义特点的诗经、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与离骚;秦汉时期,社会处于大一统局面,汉赋以华丽词藻描绘恢弘时代;隋唐时期具有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形成,推动了诗歌的繁荣等。 (3)从经济折射点看:文学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反映了宋元商品经济发展,适应了市民阶层需要;明清反封建小说、戏剧走向繁盛,反映了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的特征。,【对点训练3】 (2018山东济南模拟)“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

6、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 ) 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解析 据材料“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可以得出明代文学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故选

7、A项。 答案 A,主题四 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中外对比】,【对点训练4】 (2017广西桂林、崇左联考)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机务;五年后,裁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乾隆三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这一演变反映( ) A.军机处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B.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尖锐 C.军机处逐渐成为加强君权的利器 D.清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解析 根据所学,军机处与明代内阁制一样,始终不是法定中央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叙述了皇帝如何加强自身权力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添设军机章京”、“恢复军机处”,军机处是皇帝加强权力的重要

8、工具,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C,突破高考压轴大题主题递进类材料解析题,(2016课标全国,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固,清朝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

9、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康有为全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解答模板 第一步:判断题型

10、及特点:本题为主题类归纳说明型材料解析题,其主题是“人口膨胀问题”。 第二步:紧扣主题审题:题目所给第(1)问实际就是回答“为什么”“是什么”,依据材料,迁移所学知识,分段落提取材料关键信息,迁移清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时代背景,第一小问原因,从社会秩序稳固、政府政策、生产技术、作物品种推广、土地开垦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环境破坏、社会矛盾等方面分析。,第(2)问回答“是什么”“怎么样”。根据材料信息,迁移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及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等知识,第一小问,从人口政策、经济措施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从积极、消极两方面综合分析。,第三步:紧扣审问,组织

11、答案:依据材料信息,迁移古代农耕经济与近代经济结构变化及思想解放潮流,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组织答案。,参考答案,示例 (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 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

12、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主题递进式材料解析题一般解答思路: (1)解答要紧扣主题,注意递进式材料解析题每个设问之间的递进关系。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其逐步递进的关系,设问与设问之间是有秩序地推进,设问之间的答案互相关联着,前一问对后一问有直接的影响,甚至下一个设问就是上一个设问的间接或直接的答案。 (2)注意解答顺序和思维逻辑顺序。解答好第一问是关键,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发掘材料的显性和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同时,要注意思维的逻辑程序,先答什么,后答什么,都要想清楚。如果是一材多问的题目,对解题思路的要求则更高,因此要重视解题思路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