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江大学高等教育学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99857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长江大学高等教育学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长江大学高等教育学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长江大学高等教育学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长江大学高等教育学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长江大学高等教育学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长江大学高等教育学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目录 2017年长江大学高等教育学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22017年长江大学高等教育学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82017年长江大学高等教育学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142017年长江大学高等教育学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202017年长江大学高等教育学612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27一、名词解释1 庠序【答案】庠序是中国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后

2、来用为一般学校的通称,痒相传起源于虞舜时,庠就是养育教育的意思。序起源于夏,有东序、西序之分,是当时贵族子弟习代,一称“米廪”射的地方。孟子指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 校者,教也; 序者,射也。,对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库; 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开办库序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 2 汉代太学【答案】汉代太学是汉代设在京师的中央官学。为了培养和选拔精通儒经并能“尊王明伦”的治术人才,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黔百家,定儒于一尊,于建元五年,即前136年在长安立太学,设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即前124年置博士弟子。西汉博士以名流升任,东汉须经过考试,弟

3、子入学,一由太常于京师地方直接挑选“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 一由郡国选送“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者。汉代太学没有规定修业年限,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毕业授官,汉武帝时一年一考,东汉时改为两年一考。太学作为汉代的最高学府,统治者十分重视,形成了视学的传统。 3 不愤不启【答案】不愤不启是孔子所主张的教学原则之一,即启发诱导原则。孔子十分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一次精辟地表达了启发诱导原则,即“不愤不启,不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啡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朱熹论语集注说:“J 喷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J 啡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

4、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返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孔丘说这段话的意思是: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 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 4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孔子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答案】“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论语中的阳货系上论证教育作用时提出的一个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 人的聪明才智小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习得; 无论何人,只要肯努力求学

5、,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句话表明孔子承认犷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长期以来,奴隶主贵族迷信天命,坚持先天决定论或血统论。孔子能够肯定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决定作用,是顺应并且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历史潮流,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尤其为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理论依据。但是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承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这是不科学的。 5 晓庄师范【答案】晓庄师范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1929年这所学校更名为晓庄学校。陶行知提出师范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师范毕业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

6、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提出“生活改造社会的精神”。在晓庄学校试验期间,他将“教学合一”发展为“教学做合一”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要求乡村教师要能真正关心农民,为农民服务; 强调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 指出教育内容和治学方法与农村生活密切结合。1930年,晓庄学校遭当局查封,至1951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复办南京晓庄学校。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组合新建南京晓庄学院。 6 儒家八派,【答案】儒家八派指战国时期儒家分化而成的八个派别,又称“八儒”韩非子。显学:“孔墨之后,儒分为八。”“

7、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子张即领孙师,漆雕氏即漆雕开,为孔子弟子。子,长期讲学于思即孔极,孔子之孙。孟氏即孟辆,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孙氏即荀况(又称孙卿)稠下学宫。以上五派的代表人物是明确的,其余三派指谁,则尚难判定。颜氏,或曰当是颜渊,最著者为颜渊。梁启超则说:“孔门颜氏有数人(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颜氏弟子共有八人)然颜渊先孔子卒,是否有弟子传其学,无可考,此文颜氏之儒不知出谁何也”。仲良氏亦无可考,或谓即陈良。孟子滕文公上载:“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乐正氏一说指曾子弟子乐正子春,一说指孟

8、子弟子乐正克,八派中影响最大者为“孟氏之儒”与“孙氏之儒”。 7 “化性起伪”【答案】“化性起伪”是荀子关于教育作用的学说,意为改造人们恶的天性而兴起人为的善。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种种情欲,如果放纵人之性,必然会导致暴乱,因此他指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人的贵贱、智愚、贫富都决定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同时荀子又把环境影响和教育的作用加以区别。他一方面承认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又指出人不是被动地受环境影响,强调人的主观努力,经过长期的教育和经久的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8 设科射策【答案】由于太学里没有严格的授课和年级制度,考试作为一种督促、检查学生学习,衡量学生文化

9、程度的手段尤受重视。太学的考试基本上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策”是指教师(主考)所出的试题。“射”是以射箭的过程来形象描写学生对试题的理解和回答过程,正“科”即是教师(主考)用以评定学生成绩的等级标记,从优到劣依次分为甲科、乙科(有时也细分为甲、乙、丙三科或上第、中第、下第等)。学生所取得的实际等级是授官的依据,通常甲科(上第)为郎中,乙科(中第)为太子舍人,丙科(下第)为文学掌故。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学考试的年限和设科的标准有所变更,西汉一年一试,东汉则基本上两年一试。设科标准最后则完全以通经多少为依据。学生通过考试取得一定的科品,获得相应的官职后,仍可以参加下届考试,以获得更高的等级和官品

10、。太学以此鼓励士人博通儒家的“五经”。 二、论述题9 试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两个方面,分析孔了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答案】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孔子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思想的主要内容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孔子通过对教育和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关系的分析论述了教育的社会发展作用:a. 在教育和政治的关系上,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为政以德”。他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不一定直接去做官才算参与政治活动。因为通过文化教育工作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传播到民众之中。

11、这样就会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孔子认为通过文化教育可以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等社会道德风尚传播开来,达到传播主流文化、影响政治、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但孔子同时指出教育工作又不是与政治等同,而是通过传播文化,培养人们的道德风尚等特殊职能,对政治施加影响的。b. 在教育和经济、军事的关系上,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它富足起来,还要加强教育,提高文化。他认为众多的人口、富足的财富和发达的教育三者兼备,国家就会大有希望。他还把“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基本要素,甚至认为在不得己的情况下,食、兵都可去,但民信不可失。这里,他强调通过教育工作取得民众的信任,使民众有

12、坚定的信念和信心,认为这是立国之本。c. 在教育和法律的关系上,他认为国家只依靠政令、刑律,不如德治和礼教。孔子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使民众真正把各种社会规范和行为标准内化在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之中,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宁。单纯依靠外在的强制性的政令和法律,民众意识不到自己的不当之处,是无法从根本上转变思想,遵从政令和法律的。他认为教育比政令和刑律更加重要和有效。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孔子不仅考虑到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而且也非常重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孔子还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证了教育的作用,他承认在人成长中,教育起着决定作用。在这方面,他提出了非常著名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论断,即: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 人的聪明才智不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习得; 无论何人,只要肯努力求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成为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这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