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礼教育集团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1.(2024七上·长沙期中)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吝啬(lì) 烂馒 确凿(záo) 鸦雀无声 B.侍弄(shì) 酝酿 憔悴 (qiáo) 茫然无措 C.贮蓄(chū) 嘹亮 采取(lín) 翻来复去 D.雕镂(lòu) 云霄 徜徉 (xiáng) 人声鼎沸 2.(2024七上·长沙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很快地跑向教室,操场顿时成为了人迹罕至的地方 B.冬日,雪花漫天飞舞,大明湖畔的垂柳依然花枝招展 C.济南市实施人才政策“双30条”,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能 D.正如教练比赛前所预料的那样,他一举夺得本次比赛的冠军,让大家喜出望外 3.(2024七上·长沙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要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C.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结核病仍是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4.(2024七上·长沙期中)小梅在看《长沙晚报》时摘抄了一段介绍湖湘文化的文字,但漏抄了几句,若将漏抄的语句重新排序填在横线上,你认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从未不缺青年的血脉奔涌从岳麓山下的风华正茂,到橘子洲头的澎湃诗声,追梦与奋斗的青春基因早已深深镌刻在长沙的血脉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在历史的光照下他们的文化品格、精神力量、青春气质,都已化作湖湘文化的灿烂星空,成为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芯片 ①更是青春长沙激扬的精神气象 ②一千年前,年轻的朱县、张栻等理学大家在这里畅聊古今 ③一百年前,青年毛泽东、蔡和众等革命先辈在这里探索求知 ④这不仅仅是这些年轻而伟大灵魂的生命唱和 ⑤两千多年前,以货谊为代表的青年才俊在这里心忧天下 A.④②③⑤① B.④②⑤①③ C.②④⑤①③ D.⑤②③④① 5.(2024七上·长沙期中)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二十篇。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古代文化中,官员降职常用的词语有“左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谦敬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小雅说她会一直惠存来自同学们的毕业礼物”这句话中的“惠存"使用正确 D.《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强欲登高去”,写的是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饮酒以避灾祸的习俗 (2024七上·长沙期中)走进新校园,我们认识了不少新同学为了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七年级C2401班准备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6.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举行“交友之道”故事分享会 活动二: ____________ ; 活动三: ______ ______ ; 7.宣传委员小雅为本次活动拟写了宣传标语,你认为其中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 A.追随先贤足迹 分享交友秘诀 B.交友之道 贵在真诚 C.读经典传承文明 交贤友共同成长 D.经典相伴 青春璀璨 8.中学生在网络上能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呢? 请针对这个问题发表你的看法并简单阐述理由。
9.(2024七上·长沙期中)理解性默写 (1)《次北固山下》中的“ , "描写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景色 (2)《论语》十二章中,指明“学”与“思"之间紧密关联的一句是:“ ,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以笛声陡然唤起征人思乡情绪的诗句是:“ ___ , ___ " (2024七上·长沙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旅夜 许浑 久客怨长夜,西风吹雁声 云移河汉浅,月泛露华清 掩瑟独凝思,缓歌空寄情 门前有归路,迢递洛阳城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长安旅夜》不仅交代了地点,还通过一个“旅”字点明诗人的异地作客之感 B.首联中“久客怨长夜"中的“客”,呼应了标题中的“旅"字; 而“怨”字则点明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C.颔联通过云和月两个意象营造了清新雅致的氛围 D.尾联“门前有归路,迢递洛阳城”,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 11.请简要赏析颈联中“独”“空"两字的妙处。
(2024七上·长沙期中)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班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于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乙】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②其大指③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注释】①〔凛然〕严肃的样子,形容令人敬畏的神态②〔了〕明白③〔指〕同“旨”,意思、意图 12.下列对【甲】【乙】两文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和“凛然如成人”中的“如"意思不一致 B.(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根据字形可知,乙文中“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中“瓷"字意思为“小口大腹的陶制盛器” C.甲文中“于我如浮云"和乙文中“群儿戏于庭”两个“于"字表意相同,都表示“对,对于”。
D.“闻"字有以下义项: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消息③有名望的⑤用鼻子嗅,⑥姓乙文“闻讲《左氏春秋》”中“闻"是“听见”的意思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B.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C.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D.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15.请从【甲】文中引用一句话来表扬司马光,并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特点 (2024七上·长沙期中)文学作品阅读 人闲桂花落 ①桂花是秋天迷人的植物,那沁人肺腑的馨香,无论谁嗅闻到,都有一种惊艳的感觉,让人忍不住地想要靠近它,沾些季节特有的温暖! ②老家宅子的隔壁,有几株粗壮的桂树树的主人是桂奶奶,早年桂奶奶叫桂嫂;桂树是她陪嫁的嫁妆,也眼看着她从豆蔻年华变为满头银发,见证了她一生的悲与欣、苦与乐 ③桂奶奶很珍爱那几株桂树,松土、浇水、施肥、修剪,像照顾自家的孩子般精细。
桂树回报给她的,是树一天天粗壮、茂蕤,叶子乌黑锃亮,似涂了油彩,耀人眼目最让人称奇的,是花比别人家的多,花比别人家的香一团团、一簇簇的花儿任性开放,有时一阵风儿吹来,树下落满了黄色的小花,像铺了一层金毯桂奶奶常念叨着,千树万花,独独这桂树最通人性 ④桂奶奶一天最惬意的时光,是在桂树底下度过的有时,桂奶奶一边在树下忙碌,一边笑盈盈地端详着黄灿灿的花儿有时,奶奶过来陪桂奶奶说说私房话,或缝制虎头鞋,或晒制萝卜豆角之类的,时光静谧、安详这样的情形,便定格在我的记忆和印象中,不能忘坏 ⑤落下的桂花,桂奶奶用芦苇掸子掸搓来,洗净,晾在秋风里,黑黝黝的院子变成金黄一片说不上金碧辉煌却有一番秋收的景象泡茶放点,炒菜放点,蒸糕点放点,让日日都有桂香做伴桂花飘香也是我享福的时光桂奶奶好用收拢来的桂花,做汤圆、蒸桂花糕等,既软又满,入口有嚼头里面的桂花馅更是甜香可口,吃后满嘴余香,让人留恋 ⑥桂奶奶的桂树下,是小孩子喜欢光临的去处,在粗壮的树下尽情耍乐,老鹰捉小鸡、躲猫猫、弹弹珠、骑竹马、跳房子、踢毽子、跳大绳、摔泥炮……玩累了,往地上一躺,一边嗅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一边肆意地想象。
有时一阵风过,桂花如雨般滑过脸颊,酥酥痒痒,直至心尖 ⑦当桂香开始弥漫,我的心便按捺不住了,像春天的柳枝拂在身上,痒痒的于是,便隔三岔五去桂奶奶家门口转悠,想着她做的桂花糕、杜花汤圆,那真是折磨人的焦急等待蒸好的糕,软滑如水,不粘牙,不滞齿,切片而食,香绕舌,那适口的甜味,便晃荡晃荡地由喉头轻飒飒地流进胃囊里,通体舒畅 ⑧桂花香,桂花落一年年老去的桂奶奶,被儿子接进了城里喧嚣的都市,狭窄的蜗居,陌生的四邻,让桂奶奶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村庄,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想念院子里的鸡鸣犬吠,想念清晨流到两腿的露珠,想念精心侍弄的桂树,想念桂树下几位老邻叙叙陈年旧话、农谚桑麻 ⑨在城里待了一段时间,桂奶奶不顾反对,重新回到了老宅,重新回到了桂花树下重新开始了悠悠然的惬意时光就这样晃悠悠地逝去了九十岁高龄时桂奶奶去世了她走的时候,正躺在桂树下的竹椅子上晒太阳,像睡去了一般,身上洒满了金色的桂花,像是给她送行,让人想起桂奶奶活着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桂树最通人性! ⑩桂花是秋天的花朵,带有秋季特有的味道,很容易钻入我的心间、肺腑,甚至是灵魂和骨髓里桂花开时,我都会念起那位在树下闲坐、冥想、静等桂花落地的老人,我的心情也会因此而柔软、悠扬。
16.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围绕“桂奶奶与桂树”梳理文章内容 ①桂树是桂奶奶的嫁妆,陪伴了桂奶奶的一生 ② ___ ,桂树茁壮成长 ③ _________ ,桂树见证了她们的情谊 ④桂奶奶被接到城里, ⑤桂奶奶不顾反对, _________ 17.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句 一团团、一簇簇的花儿任性开放,有时一阵风儿吹来,树下落满了黄色的小花,像铺了一层金毯 ②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 有时,桂奶奶一边在树下忙碌,一边笑盈盈地端详看黄灿灿的花儿 18.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叙述了桂奶奶与桂花树不可分离的一生这背后寄寓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呢?请你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的看法 (2024七上·长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