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详细版

wen****1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8MB
约21页
文档ID:596752940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详细版_第1页
1/21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详细版第一章 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1、宇宙的定义: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指无限空间, “宙”指无限时间《 淮南子 · 原道训 》2、常见的天体(1)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2)行星 自身不发光发热,在固定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类似球状的天体3)卫星 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月亮是地球的天然卫星4)星云 气体与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5)彗星 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冰物质组成6)流星 运行在星际空间的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受到地球引力而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3、天体系统 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统总星系其他行星系统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4、 太阳系小行星带海王星天王星远日行星土星巨行星类地行星木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 二、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为什么地球上存在生命?)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自身条件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适当的自转周期太阳系有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地球上有生命存在三、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意义1、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2、探索生命起源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3、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猜想阶段:天圆地方 直觉认识(2)推测阶段:根据月球和太阳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一个球体,有了“地球”的概念(3)证实阶段: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麦哲伦一路向西依次经过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4) 确证阶段:地球卫星照片2、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海岸看船 海边迎面驶来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2)登高望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月食 月食是地球挡住太阳,所以如果影子是圆的,就证明地球是圆的。

4)卫星照片3、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 6371千米(2)最大周长(赤道) 4万千米=8万里(3)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4、描述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二、地球仪1、定义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2、五要素 地轴——一根假想轴;与地平面的夹角为66.5°;与赤道相互垂直;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北极 如果地球上从地球上一地出发,一直向北走,能否回到原点(不能),如果一直向东走能否回到原点(能)纬线经线南极 三、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1、经线(子午线)和纬线经线纬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特点形状半圆弧圆圈(南北极点除外)长度相等不相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指示方向南北东西数量无数条相互关系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相互平行特殊的经纬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基础,东经和西经180°是重合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赤道(0°)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2、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起始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赤道(0°纬线)度数范围0°-180°0°-90°度数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逐渐增大至180°由赤道向北和向南,逐渐增大至90°表示符号东经E、西经W北纬N、南纬S东西经度的判断/南北纬度的判断(1)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2)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3)东大东经,西大西经(1)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2)北大北纬,南大南纬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20°W-0°-160°E 东半球160°E—180°—20°W 西半球0°纬线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3、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四、经纬网判读四步走、①区分经线与纬线 横纬竖经②确定南北纬③确定东西经④书写坐标 ( , ) 例如:(0°,0°)、(40°N,50°E)、(10°S,20°W)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2、特点:旋转中心自转方向自转周期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自西向东(南顺北逆)一天/约24小时3、 自转产生的现象(1)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2)昼夜更替①  昼夜现象: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②  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分晨线和昏线晨昏线的判读: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日出),由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日落)昼夜现象+地球自转=昼夜更替(3) 时间(东边的时刻始终比西边的时刻早——早一点到达某一时刻)、同纬度东边比西边日出、日落早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地方时不同计算: 15°/1h; 1°/4分钟 东加西减(4)一天中日影方向和长短的变化:早上日出至正午,日影由长变短;正午至日落,日影由短变长;日影的方向始终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正午12点,太阳位于我们的正南方,影子朝北5)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旋转运动2、特点:旋转中心公转方向公转周期太阳自西向东一年4、 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太阳高度角:是指对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气温就越高离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少1)四季变化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原因: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为66.5°。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北半球3、4、5月6、7、8月9、10、11月12、1、2月南半球9、10、11月12、1、2月3、4、5月6、7、8月(2)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以北半球为例)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3) 昼夜长短的变化 夏至日 冬至日 春分或秋分北极圈内有极夜北极圈内有极昼 总结:①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当太阳直射在赤道时,全球昼夜等长(昼夜平分)②当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时,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当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时,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4) 五带的划分 (5) 正午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太阳直射的地方,正午影长为零一年中,正午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除极点外)正午影子的方向朝北,夏至最短,冬至最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除极点外)正午影子的方向朝南,冬至最短,夏至最长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的正午影长为零第二章 地图第一节 地图的阅读一、地图1、定义: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的图像。

2、地图三要素:(1)方向 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指向北方)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2) 图例 P30图2.7 一些常见图例起说明作用的各种文字数字统称注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图例常和注记相互配合,说明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物的名称、位置、范围、高低等等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①数字式:1:1000000 ②线段式: ③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的详细或简略比例尺较大小详细比例尺较小大简略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1、基本概念:(理解即可)(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线,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4)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5)等高线地形图按在等高线上标上数值,这种利用等高线和等高距表示地形的地图(6)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2、等高线地形图特征(背)(1)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2)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3)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相等(4)等高线稀疏是缓坡,等高线密集是陡坡(疏缓密陡)3、(重点理解)五种山体部位:见书P33(1)山峰:闭合曲线,内高外低(2)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凸高为谷(3)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凸低为脊(4)鞍部:两组表示山顶等高线之间的区域(5)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处4、应用(背)(1)河流——河流一般发育于山谷,由高向低处流(表述:自?向?流)(2)水库(大坝)选址:①坝址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为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地势落差大②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3)公路、铁路的选址:一般选择线路与等高线平行(4)露营地的选址:1.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避开暴雨造成的山洪2.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3.应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二、分层设色地形图1、地形:地表的形态,具体指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地表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2、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背)陆地地形平均海拔特点山地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顶,陡峭的山坡和低缓的山麓丘陵200-500米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和缓高原500米以上范围宽广,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盆地不固定四周高,中间低平原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较小3、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的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4、主要地形区: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平原青藏高原——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