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wen****1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1.79KB
约13页
文档ID:595461155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1/13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 总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确凿(záo) 菜畦(qí) 皂荚(jiá) 桑椹(shèn)B. 油蛉(líng) 斑蝥(máo) 倜傥(dǎng) 秕谷(bǐ)C. 锡箔(bó) 蝉蜕(tuì) 盔甲(kuī) 花圃(pǔ)D. 攒成(cuán) 脑髓(suǐ) 觅食(mì) 书塾(shú)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来势汹汹 荒草凄凄B. 九曲连环 万丈狂澜 锋芒必露 当之无愧C. 妇孺皆知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家喻户晓D. 锲而不舍 一返既往 深恶痛绝 群蚁排衙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 在这次考试中,他受到了沉重打击,便开始妄自菲薄自己了B. 节假日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令人担忧C.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D. 我今年去了黄果树瀑布,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 《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C.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D. 《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5. 古诗文默写8 分)(1)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综合性学习6 分)班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2 分) (2) 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形式2 分) (3) 在活动中,有的同学认为“网上阅读”方便快捷,有的同学则认为“传统纸质阅读”更有韵味你支持哪种阅读方式?请简要阐述理由2 分) 二、阅读理解(44 分) (一)古诗阅读(4 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7 8 题观书有感(其二)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7.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分) 8. 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2 分)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12 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温故而知新(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 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两个2 分) 12. 选文中的这几章,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品德修养,请各举一例。

2 分) (三)现代文阅读(28 分)A《秋天的怀念》(节选)(14 分)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跳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跳”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3. 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4 分) 14. 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 分) 15. 将第三段中加点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3 分) 16. 文章结尾描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3 分) B《济南的冬天》(节选)(14 分)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17. 请简要概括选文中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4 分) 18.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分)(1)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