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wen****1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63.38KB
约14页
文档ID:595461082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1/14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测试卷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图中的黑点代表物体),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A. B.C. D.2.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去精确测量玻璃窗的宽度,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0.420m B.4.200dm C.42.0cm D.420mm3.2024年1月17日,最强“天空快递”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为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送去补给物资对接成功后,航天员看到补给物资是静止不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飞船货舱 B.舱外流星 C.月球 D.地球4.从速度公式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  )A.与路程成正比 B.与时间成反比C.随路程或时间而改变 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5.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体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B.0-5min 时间内的速度小于 5-25min 时间内的速度C.25min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2.16m/sD.物体在 5-25min 时间内做变速直线运动6.下列估测的物理量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课桌的高度为75dm B.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C.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 D.正常人1s内心跳75次7.小良同学早上走路上学校5min走了0.3km后进商店买东西用了4min,然后继续赶路用11min走了0.9km到学校,小良从出发时到学校的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A.1km/h B.1km/min C.lkm/s D.1m/s8.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5×103mm B.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每分钟约为150次 D.电动自行车的最高速度为20m/s9.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若汽车在甲、乙两间行驶所用时间为t,平均速度为v1,汽车在乙、丙地间行驶路程为s,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B. C. D.10.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行进,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计时开始(0s)时,两位同学相距10mB.甲同学运动较快C.第7s时,甲、乙两同学相距5mD.乙同学运动时速度为3m/s11.第一次“龟兔赛跑”,兔子因为在途中睡觉而输掉比赛,很不服气,并且骄傲地说,这次我一定不睡觉,让乌龟先跑一段距离我再去追都可以赢,结果兔子又一次输掉了比赛,则下列图像可以体现这次比赛过程的是(  )A. B.C. D.二、填空题12.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张桌子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别是:75.1cm、75.2cm、75.14cm、76.2cm、75.3cm,可知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这张桌子的长度是 cm。

13.岳池到成都的铁路线长300km,动车先运动1h,停了30min,又运动了1h到成都,则动车的平均速度是 km/h14.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 (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运动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15.按要求填空:(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保持 ;(选题“垂直”或“水平”) (2)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情形,该木块的长度是 cm;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s16.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才能到达地球,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km。

三、实验题17.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在测量过程中, (选“路程”或“时间”)更不便测量,为了准确测量,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大”或“小”)一些;(2)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甲至乙乙至丙甲至丙路程 时间(3)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方法2: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 根据测量可知,小车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换用质量更小的小车    B.减小斜面的倾角C.斜面上铺毛巾    D.增大斜面的长度(5)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6)若将斜面分为长度相等的两段,前半段、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7)小车从甲运动到丙的过程中,经过路程中点时的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经过时间中点时的速度。

18.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4)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5)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四、计算题19.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第 5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1.D【详解】A.物体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不同,所以速度在变化,不是匀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和B图一样,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不同,所以速度在变化,不是匀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相同,速度可能不变,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符合题意。

D2.B【详解】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数字对应的是刻度尺的分度值A.该测量数据对应刻度尺分度值为1cm,故A错误;B.该测量数据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B正确;C.该测量数据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故C错误;D.该测量数据对应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故D错误3.A【详解】以飞船货舱为参照物,补给物资相对于货仓的位置不发生变化,补给物资是静止的;以舱外流星、月球、地球为参照物,补给货物相对于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货物是运动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4.D【详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故不会随路程、时间而变化,更不可能取决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故D正确,ABC错误5.C【详解】A.由图可知,0-5min物体的速度v1==6m/s5-25min物体的速度v2==1.2m/s所以该物体全程做变速运动,故A错误;B.因v1>v2即0-5min时间内的速度大于5-25min时间内的速度,故B错误;C.物体运动总路程s=3240m,总时间t=25×60s=1500s全程平均速度v==2.16m/s故C正确;D.物体在0-5min时间内和5-25min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不同时间段的速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C6.A【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A符合题意;B.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不符合题意;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每秒钟跨出两步,每步大约0.6m,速度大约为1.2m/s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正常人心跳每分钟75次,而不是1s跳75次,故D不符合题意7.D【详解】小明去学校的总时间总路程s=0.3km+0.9km=1.2km去学校的平均速度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8.A【详解】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 故A符合题意;B.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B不符合题意;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每分钟约为70-100次,故C不符合题意;D.电动自行车的最高速度为20km/h,故D不符合题题9.C【详解】甲、乙两地的距离s1=v1t汽车在乙、丙两地间行驶时所用的时间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10.C【详解】A.由图像可知,及时开始时乙同学在甲同学前方10m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像可知第5s时甲同学追上乙同学,此时甲同学行进的路程为25m,乙同学行进的路程为15m,相同时间内甲同学行进的路程更多,所以甲同学运动较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由图像可知,两者的路程—时间图像都是一条直线,说明两同学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第5s时甲同学的路程为25m,所以甲同学运动的速度为由题意可知第7s时,甲相对于起始点的距离等于甲7s内行进的路程,为d甲=s7甲=v甲t=5m/s×7s=35m乙的速度为第7s时,乙行进的路程为s7乙=v乙t=3m/s×7s=21m则第7s时,乙距离起始点的距离为d乙=s7乙+d0=21m+10m=31m所以第7s时,甲、乙两同学相距距离为Δd=d甲-d乙=35m-31m=4m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11.B【详解】因为乌龟比兔子早出发,且先到终点, 所以兔子在途中没有追上乌龟, 所以图象中的两条线段没有交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12. 1 75.2【详解】[1]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数据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2]从题中数据可知,75.14cm比其它数据多记录了一位,记录结果不合理,应去掉;76.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故桌子的长度是13.120【详解】动车运动的时间为动车的平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