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备课素材 一、教学目标实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实例 1.夏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 了解青铜时代的概念,知道夏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学生要掌握这一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夏朝的初步发展,到商朝的高度繁荣,再到周朝在种类和工艺上的进一步创新例如,在夏朝,已经出现了一些简单的青铜容器,像爵等酒器,其造型虽然相对古朴,但标志着青铜铸造技术的起步商朝时,青铜铸造技术达到高峰,司母戊鼎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司母戊鼎的规模(重达 832.84 千克)、工艺(采用泥范铸造法,需多块外范和内范组合),体会当时青铜铸造的高超水平周朝的青铜铸造在器型和纹饰上有了新变化,如出现了大量的乐器(如编钟),体现了周朝在文化礼仪方面对青铜的运用 理解青铜铸造技术对当时社会的影响青铜在当时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主要用于制作礼器、兵器和祭祀用品等从礼器角度看,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不同规格的青铜礼器,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例如,天子、诸侯、大夫等在祭祀、宴饮等场合使用的鼎、簋数量有明确规定青铜兵器的发展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推动了战争形式的变化,也影响了国家的军事战略。
同时,青铜铸造业的繁荣带动了采矿、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交流 2.甲骨文和金文 掌握甲骨文的发现、含义、造字特点和价值甲骨文于 19 世纪末在河南安阳殷墟被发现,它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教师可以讲述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甲骨文主要是商朝时期占卜的记录,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等诸多方面其造字特点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方式例如,“日” 字像太阳的形状,是象形字;“上”“下” 是在横线上加一短横表示方位,是指事字;“休” 字是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是会意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古代文明的一扇窗口 熟悉金文的发展和特点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它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在周朝流行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线条更加粗壮、圆润,象形程度更高金文的内容丰富多样,除了有与甲骨文类似的占卜、祭祀等内容外,更多地记录了周王的册命、赏赐等重大事件通过对金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周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等,比如大盂鼎上的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对盂的册命,涉及赏赐、职责等内容。
3.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 了解夏商周时期天文观测的成就在夏朝,就有了关于天象的记载,《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录传统农事的历书,书中记载了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文和农业关系的认识例如,《夏小正》提到正月 “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观测星辰的位置来确定季节商朝的天文观测更为精确,甲骨文中有大量关于日食、月食、新星等天象的记录,这些记录是世界天文史上的宝贵资料到了周朝,天文观测进一步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划分出更多的星宿,对天体运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夏商周时期历法的发展夏朝的历法《夏历》,以正月为岁首,这种历法对后世农历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商朝的历法在继承夏朝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对月份和季节的划分更加准确周朝在历法上采用了更为先进的置闰法,以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的关系,使历法更加符合季节变化的规律例如,周朝的 “四分历”,一年为 365.25 日,与现代测定的回归年长度相近,体现了当时历法的科学性 4.夏商周时期的医学和其他科技成就 了解夏商周时期医学的发展状况这一时期已经有了初步的医学分科,如内科、外科等。
在医疗方法上,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针灸、按摩等从考古发现来看,当时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医疗工具,如砭石等在药学方面,人们对一些植物、矿物的药用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诗经》等古籍中就记载了许多可以入药的植物例如,人们知道用艾草治疗一些疾病,艾草至今仍是中医常用的药材 掌握其他科技成就,如建筑技术夏朝有了早期的城市遗址,如二里头遗址,其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显示出较高的建筑水平商朝的城市建筑更加完善,有了城墙、宫殿、宗庙等不同功能的建筑周朝的建筑在规模和工艺上进一步发展,建筑风格更加多样化,如采用了高台建筑等形式,而且在建筑中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大夫等的住所规格有明确规定此外,这一时期在陶瓷制作、纺织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如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质地坚硬,施有釉彩,为后来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实例 1.史料分析能力培养 在讲解青铜铸造技术时,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铜器的实物图片、考古发掘报告、相关古籍记载等史料引导学生从这些史料中分析青铜器的工艺特点、用途和文化内涵例如,通过观察司母戊鼎的图片,分析其纹饰(饕餮纹、云雷纹等)所代表的意义,结合古籍中对鼎在祭祀中的作用的记载,理解鼎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考古发掘报告中关于青铜器出土位置、周边陪葬品等信息,分析其与墓主人身份、地位的关系,从而了解青铜礼器在等级制度中的体现 在介绍甲骨文和金文时,展示甲骨文和金文的拓片、出土甲骨和青铜器的照片等史料让学生尝试解读简单的甲骨文和金文,分析文字的结构和含义例如,从甲骨文的 “雨” 字形状(像下雨的样子),分析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式通过对金文中记录周王册命内容的解读,了解周朝的政治制度和礼仪规范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史料的来源和可靠性,如甲骨文主要是占卜记录,这些记录是否能全面反映商朝的社会情况,培养学生批判性的史料分析能力 2.比较归纳能力培养 在讲解青铜铸造技术在夏商周时期的发展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朝代青铜器的特点从器型上看,夏朝的青铜器相对简单,商朝的青铜器造型更加复杂多样,周朝的青铜器则在功能和文化内涵上有新变化;从纹饰上看,夏朝纹饰较为简单,商朝以饕餮纹等神秘、威严的纹饰为主,周朝的纹饰则逐渐向简洁、规范化发展通过比较,归纳出青铜铸造技术随着时间发展的趋势,以及这种趋势与社会政治、文化变化的关系 在介绍甲骨文和金文时,比较二者的异同从相同点看,它们都是中国古代的文字,都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从不同点看,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主要用于占卜,线条纤细、质朴,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用于更多类型的记录,线条粗壮、圆润。
通过这种比较归纳,加深学生对两种文字特点和用途的理解在讲解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时,比较不同朝代历法的特点,如岁首的设定、置闰方法等,归纳出历法随着时间发展逐渐精确的趋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例 1.对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自豪感培养 通过讲述夏商周时期辉煌的青铜铸造技术,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在几千年前就拥有世界领先的金属铸造工艺司母戊鼎等青铜器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的精美造型和纹饰,感受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介绍甲骨文和金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意义,强调它们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古老文字且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这些文字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讲述夏商周时期天文历法、医学等科技成就时,展示我国古代在这些领域的先进性如《夏小正》作为最早的农事历书,体现了我国古代对农业与天文关系的深刻认识;古代医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贡献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 2.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在讲解青铜铸造技术、天文历法等科技成就时,强调古代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青铜铸造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是工匠们反复试验、改进工艺的结果天文观测需要长期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古代天文学家们不畏困难,持续探索天体运行规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勇于探索,不怕失败,培养科学精神 在介绍医学成就时,讲述古代医生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过程从对简单的植物药用价值的认识到形成初步的医学分科,体现了古代医学家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医学的发展,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未知时保持积极的探索态度,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实例 (一)教学重点实例 1.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深入讲解青铜铸造技术在夏朝的起源和初步发展讲述夏朝青铜铸造技术产生的背景,包括当时社会对金属工具和礼器的需求例如,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等级制度的逐渐形成,人们需要更先进的工具和象征身份地位的器物,这推动了青铜铸造技术的产生介绍夏朝代表性的青铜器物,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斝等,分析其造型特点(简单的几何形状、较少的纹饰)和工艺水平(初步掌握了合范铸造技术),说明夏朝青铜铸造技术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开端,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详细阐述商朝青铜铸造技术的高度繁荣。
重点介绍商朝青铜铸造业的规模和工艺水平从规模上看,商朝有专门的青铜铸造作坊,而且分布广泛,出土的大量青铜器表明当时青铜铸造业的昌盛在工艺方面,以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为例司母戊鼎的铸造需要巨大的熔炉、众多的工匠协作,其复杂的工艺包括制模、翻范、合范、浇注等多个环节四羊方尊则展示了商朝高超的造型艺术,其四只羊头栩栩如生,与器身完美融合,体现了分铸法等先进工艺同时,讲解商朝青铜铸造技术与祭祀文化的紧密联系,青铜礼器在祭祀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纹饰(如饕餮纹象征神秘的力量和威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全面分析周朝青铜铸造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讲述周朝青铜铸造在器型和功能上的新变化,如出现了大量的青铜乐器(编钟)和生活用器曾侯乙编钟是周朝青铜铸造技术的杰出代表,它的规模宏大(65 件),音域宽广(跨五个半八度),并且在钟体上刻有丰富的铭文,不仅体现了高超的铸造工艺,还反映了周朝在音乐理论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在工艺上,周朝的青铜铸造技术在继承商朝的基础上有了改进,如采用失蜡法等新的铸造工艺,使青铜器的纹饰更加精细、造型更加复杂同时,分析青铜在周朝礼仪制度中的体现,如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不同规格的青铜礼器,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2.甲骨文和金文的特点与价值 全面阐述甲骨文的特点从文字结构上看,甲骨文具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举例详细说明各种造字方法的特点如象形字 “山” 像山峰耸立的形状,指事字 “本” 在 “木” 下加一横表示树根,会意字 “采” 是人在树上采摘果实,形声字 “河” 左边表形(与水有关)右边表声从书写形式上看,甲骨文是用刀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线条纤细、刚硬,字的大小和排列不很规则,体现出原始古朴的风格从内容上看,甲骨文主要是占卜记录,但涉及商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祭祀、战争、农业、狩猎、天文等,通过具体的甲骨文例子解读其记录内容,如 “贞:今春王伐土方” 表明了商王进行战争的占卜 深入分析甲骨文的价值强调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填补了史书对于商朝记载的不足例如,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政治制度(如商王的活动、官制等)、社会结构(不同阶层的活动)、宗教信仰(祭祀对象和方式)、经济生活(农业和狩猎情况)等,让商朝这个古老的朝代从模糊变得清晰 详细讲解金文的特点和价值。
金文的特点在于其书写载体是青铜器,铸刻工艺使文字线条粗壮、圆润,象形程度更高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在结构上更加规整,排列也更有秩序金文的内容丰富多样,除了占卜祭祀,更多地记录了周王的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