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学课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92545230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技术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医学影像技术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医学影像技术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医学影像技术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医学影像技术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技术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技术学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影像技术学 医学影像技术学1医学影像技术学内内内内 容容容容课课堂堂堂堂讲讲授授授授实验课实验课小小小小计计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3 33 36 6第二章第二章 照片冲洗技术照片冲洗技术3 33 36 6第三章第三章 X X线摄影技术线摄影技术12129 92121第四章第四章 CT CT扫描技术扫描技术6 63 39 9第五章第五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磁共振检查技术6 63 39 9第六章第六章 DSA DSA技术技术6 63 39 9第七章第七章 CRCR、DRDR、 影像辅助设备及影像辅助设备及PACSPACS6 60 06 6第八章第八章 SPECT SPECT显像技术显像技术3 30

2、 03 3第九章第九章 放射治疗技术放射治疗技术3 30 03 3合合合合 计计4848484824242424727272722医学影像技术学推荐参考书推荐参考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于兹喜于兹喜于兹喜于兹喜2003.112003.112003.112003.11第第第第1 1 1 1版版版版医学影像技术全科纲医学影像技术全科纲医学影像技术全科纲医学影像技术全科纲要与考题解要与考题解要与考题解要与考题解湖北科学技术出湖北科学技术出湖北科学技术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版社版社版社燕树林燕树林燕

3、树林燕树林2000.012000.012000.012000.01第第第第1 1 1 1版版版版X X X X线摄影学线摄影学线摄影学线摄影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袁聿德袁聿德袁聿德袁聿德2002.072002.072002.072002.07第第第第2 2 2 2版版版版3医学影像技术学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医学影像学与影像技术学医学影像学与影像技术学 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概述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概述 X线成像系统线成像系统 一、一、X线的物理学基础线的物理学基础 二、医用诊断二、医用诊断X线装置线装置 三、三、 X线成像理论线成像理论4医学

4、影像技术学第一节第一节 医学影像学与影像技术学医学影像学与影像技术学一、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Wilhelm conrad roentgenroentgen)18951895年年1111月月8 8日发现日发现X X线,拉开了医学线,拉开了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序幕。影像学发展的序幕。 目前,医学影像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目前,医学影像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包括系,包括常规常规X X线成像、线成像、X X线线CTCT成像、成像、DSADSA成像、成像、MRMR成像、超声成像、核素成像及热成像等成像、超声成像、核素

5、成像及热成像等。5医学影像技术学 开始时:骨骼的透视和摄片 对比剂(造影剂):提高组织间的对比 影像增强器-X线透视 X线CT、PET/CT DSA CR、DR使得X线摄影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X X线成像系统的发展目标:线成像系统的发展目标: 专一化和智能化专一化和智能化6医学影像技术学 6060年代出现的年代出现的超声成像超声成像超声成像超声成像技术是真正无创、无损的影像学技术是真正无创、无损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它反映人体组织不同密度的界面对于超声波的反射检查手段,它反映人体组织不同密度的界面对于超声波的反射特征。特征。 MR MR MR MR成像成像成像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实现影像重建的,它

6、也是一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实现影像重建的,它也是一种对人体无创、无损的成像方式,能够反映出分子水平的人体种对人体无创、无损的成像方式,能够反映出分子水平的人体生理、生化特性。生理、生化特性。 核素成像核素成像核素成像核素成像反映了人体组织的生理生化的变化特征。反映了人体组织的生理生化的变化特征。 PETCTPETCTPETCTPETCT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将影像学和肿瘤学结合,应用于肿瘤治疗。是将影像学和肿瘤学结合,应用于肿瘤治疗。7医学影像技术学二、二、医学影像技术学的任务医学影像技术学的任务 影像设备的操作、应用、技术开发及影像的质量管理与控制(QA、QC)三、三、医学影像技

7、术人员的层次结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层次结构 初级职称:技术员(技士)、技师 中级职称:主管技师 高级职称:副主任技师、主任技师8医学影像技术学第二节第二节 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概述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概述一、一、常规常规X线检查线检查1X X线透视线透视 (X X线线TVTV透视取代了荧光屏透视)透视取代了荧光屏透视) 优点:可转动体位进行动态观察 操作简单、费用低 缺点:X线辐射时间较长 适用范围较小 图像质量相对较差 不能保存图像资料9医学影像技术学2常规常规X线摄影线摄影(X线平片) 优点:成像质量较好 X线辐射剂量较少 便于复查和会诊。 缺点:缺乏动态信息 费用比透视稍高。3特殊特殊X线摄

8、影线摄影 软X线、高千伏、CR、DR、体层、放大、荧光、记波、干、体层、放大、荧光、记波、干板、异物定位等。板、异物定位等。4造影检查造影检查 通过在人体中引入对比剂(造影剂),产生对比差异,使一些组织或器官显影,消化、泌尿、循环系统的造影检查 10医学影像技术学二、二、CT扫描检查扫描检查1平扫:2增强扫描:3定位穿刺活检:4CT血管造影(CTA CTA ,CT Angiography CT Angiography ):对靶血管内对比剂高):对靶血管内对比剂高峰期进行容积扫描,获得血管影像。峰期进行容积扫描,获得血管影像。5三维表面重建及多平面重建:6模拟内窥镜检查:7心脏成像:利用心电门控

9、技术,分析心脏容量、射血分数、室壁利用心电门控技术,分析心脏容量、射血分数、室壁运动参数,运动参数,对冠状动脉钙化进行定量分析对冠状动脉钙化进行定量分析。8制订放疗计划:9定量分析:可以测量人体内某一部位的骨矿含量。可以测量人体内某一部位的骨矿含量。11医学影像技术学12医学影像技术学13医学影像技术学14医学影像技术学三、三、MR成像检查成像检查 人体各部位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的自旋回波序列的人体各部位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的自旋回波序列的T2T2和和T1T1加权加权对比成像;有时需要行对比增强扫描,用顺磁性离子型对比剂进行静对比成像;有时需要行对比增强扫描,用顺磁性离子型对比剂进行静脉注射后

10、,行该部位三轴方位的脉注射后,行该部位三轴方位的T1T1加权成像;加权成像;MRMR中还有血管成像、中还有血管成像、水成像、脂肪抑制、水抑制、频谱分析、灌注成像、弥散成像、化学水成像、脂肪抑制、水抑制、频谱分析、灌注成像、弥散成像、化学位移成像等多种检查方法。位移成像等多种检查方法。 四、四、DSA检查检查 引入对比剂,通过数字减影显示血管影像引入对比剂,通过数字减影显示血管影像 1 1静脉法静脉法DSA(IV DSA)DSA(IV DSA):经静脉途径置入导管或套管针注射对比剂进:经静脉途径置入导管或套管针注射对比剂进行行DSADSA检查的方法称为静脉法检查的方法称为静脉法DSADSA。 2

11、 2动脉法动脉法(IA DSA)(IA DSA): 对比剂直接注入受检动脉或邻近受检动脉处,对对比剂直接注入受检动脉或邻近受检动脉处,对比剂稀释轻微,在血管中的浓度高,明显改善了小血管的显示程度。比剂稀释轻微,在血管中的浓度高,明显改善了小血管的显示程度。五、五、SPECT成像检查成像检查 借助于注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所发射的借助于注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所发射的 光子构成断层影像。光子构成断层影像。 另外另外, ,影像学的检查方法还有影像学的检查方法还有超声、热成像超声、热成像检查等。检查等。 15医学影像技术学第三节第三节 X线成像系统线成像系统一、一、X线的物理学基础线的物理学基础(一)X线的

12、发现 1895年,伦琴用克鲁克斯管研究高真空下放电现象时 X X射线简称射线简称“X“X线线”,又称,又称“伦琴射线伦琴射线”。 伦琴荣获了1901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16医学影像技术学(二)X线的本质 一种电磁波,具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具有波粒二重性,X线成像利用了它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发生能量转换,突出了微粒性。 X线的波长极短、能量极大,它的它的波长介波长介于紫外线和于紫外线和 射线之间射线之间,为,为0.00060.000650nm50nm,X X线诊断线诊断常用的波长为常用的波长为0.0080.0080.031nm0.031nm。 17医学影像技术学(三)X线的特性1物理特性(1)穿透

13、作用:穿透能力与X线光子的能量成正比,波长短的X线光子能量大、穿透能力强,另外还与被照物体的密度有关。(2)荧光作用:当X线照射某些荧光物质(如钨酸钙等)时能激发产生荧光,荧光屏、影像增强器、增感屏等都利用了这一特性。(3)电离作用:物体受X线照射时,使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即。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电离室、X线放射治疗等利用了该特性。(4 4)热作用)热作用 (5 5)干涉、衍射、反射、折射作用)干涉、衍射、反射、折射作用18医学影像技术学2化学特性(1)感光作用:是X线摄影的基础(2)着色作用:使某些物质(如铂氰化钡)的结晶体脱水而改变颜色。3生物效应 生物细胞经一定剂量X线的照射会受到抑制、

14、损伤、坏死,生物效应既有利又有弊 在在X线诊断和治疗中主要利用了线诊断和治疗中主要利用了X线的穿线的穿透、荧光、电离、感光、生物等特性透、荧光、电离、感光、生物等特性。19医学影像技术学(四)X线的产生及能量转换1X线产生的三个条件: 高速电子流和靶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速电子流和靶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电子源电子源 高速电子流高速电子流 靶物质靶物质2能量转换 诊断用诊断用X X线的产生效率只有线的产生效率只有0.40.41.31.3。20医学影像技术学(五)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五种相互作用形式: (不变散射、康普顿效应、光电效应、电子对效应、光蜕变)(不变散射、康普顿效应、光电效应、电子对效

15、应、光蜕变)(1)不变散射 低能量的X线光子(10keV以下)与物质作用时发生不变散射,约占百分之几。21医学影像技术学(2)康普顿效应 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外层轨道电子(或自由电子)相互作用时,光子的能量部分交给轨道电子,光子的频率改变后发生偏转以新的方向散射出去即散射光子,获得足够能量的轨道电子形成反跳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又称康普顿-吴有训效应或康普顿散射。 在康普顿效应中,散射光子保留了大部分的能量,这些散射光子就是散射线,它使胶片产生灰雾而降低X线照片的质量。 22医学影像技术学(3)光电效应 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内层电子作用时,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获得能量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

16、为自由电子(光电子),而X光子本身整个被原子吸收的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的利与弊: 产生高质量照片不产生散射线,照片灰雾,增加了射线对比度。 辐射损伤入射光子的能量全被人体吸收23医学影像技术学(4)电子对效应 当入射光子的当入射光子的能量能量1.02 MeV1.02 MeV时,在核力场时,在核力场的作用下的作用下X X线光子变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线光子变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即为电子对效应。即为电子对效应。(5)光蜕变 能量在能量在10MeV10MeV以上以上的的X X线光子发生光蜕变。线光子发生光蜕变。24医学影像技术学2 2诊断用诊断用X X线中各种作用发生的概率线中各种

17、作用发生的概率 康普顿效应约占25 光电效应约占70 不变散射约占5 教材P5 有误! 25医学影像技术学(六)X线的质与量、X线强度1X线的质 X线穿透物体的能力,即光子能量的大小称为X线的质,又称硬度,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能力越强,越不容易被物体吸收。 X线的质是通过管电压(千伏值)的大小来反映的,管电压越高,质越硬。2X线的量 垂直于X线束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称为X线的量,在X线诊断中,X线的量是由毫安秒(mAs)来表示。26医学影像技术学3X线的强度 单位时间内垂直于X线束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光子数和能量的总和叫做X线的强度。 主要由kV、mA和时间决定。4影响X线强度的主

18、要因素(1)管电压(kV):X线强度与kV的平方成正比。(2)毫安秒(mAs):X线强度与mAs 成正比。(3)靶物质:靶的原子序数越高,产生X线的效率越高,X线的强度就越大。(4)距离:X线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7医学影像技术学二、二、医用诊断医用诊断X线装置线装置(一)医用X线装置的发展和分类1X线装置的发展: 第一张第一张X X片,伦琴夫人的手用片,伦琴夫人的手用404050kV50kV,1mA1mA,30306060分钟。分钟。 1929 1929年,旋转阳极年,旋转阳极X X线管(线管(PhilipsPhilips) 1952 1952年,影像增强器年,影像增强器 70 70年

19、代,中频年代,中频X X线机线机 1972 1972年年X X线线CT CT 80 80年代初年代初DSADSA 近年来,近年来,CRCR、DRDR技术逐渐成熟、普及,为技术逐渐成熟、普及,为PACSPACS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的应用提供了基础。2X线装置的分类: (1 1)按)按用途用途分为诊断用、治疗用分为诊断用、治疗用X X线装置。线装置。 (2 2)按)按输出量输出量分为大、中、小分为大、中、小X X线装置。线装置。 (3 3)按)按使用范围使用范围分为综合、专用分为综合、专用X X线装置。线装置。 (4 4)按)按结构结构分为常规放射分为常规放射X X线机、线机、DSADSA机、机、C

20、TCT机等。机等。 28医学影像技术学(二)X线机的基本操作1使用原则(1 1)掌握)掌握X X线机的基本结构,线机的基本结构,了解其性能、容量、特点了解其性能、容量、特点(2 2)遵守操作规程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操作者、患者和机器的安全。,保证操作者、患者和机器的安全。(3 3)操作机器要认真、细致,调节参数时要轻且准确。)操作机器要认真、细致,调节参数时要轻且准确。(4 4)使用中)使用中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做好记录。(5 5)工作完毕应及时将按键复位,切断电源。)工作完毕应及时将按键复位,切断电源。 29医学影像技术学2操作程序( 1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闭

21、合外电源总开关。( 2 2)接通机器电源,)接通机器电源,调整电源电压至标准值调整电源电压至标准值。(3 3)选择台次,交换到所用)选择台次,交换到所用X X线管,技术选择开关线管,技术选择开关调到需要档次。调到需要档次。(4 4)选择曝光的千伏、毫安秒。)选择曝光的千伏、毫安秒。(5 5)摆好摄影体位,调整好)摆好摄影体位,调整好X X线管位置、胶片距、线管位置、胶片距、中心线方向、照射野等。中心线方向、照射野等。(6 6)按下曝光手闸曝光。)按下曝光手闸曝光。 30医学影像技术学3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1 1)不了解机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禁拨动任何旋钮、)不了解机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禁拨

22、动任何旋钮、开关。开关。(2 2)严禁在所选参数)严禁在所选参数过载过载时曝光。时曝光。(3 3)曝光过程中严禁调动各调节器曝光过程中严禁调动各调节器(个别机型除外)。(个别机型除外)。(4 4)透视、摄影时的时间间隔。)透视、摄影时的时间间隔。(5 5)注意观察,有异常现象,立即断电。)注意观察,有异常现象,立即断电。(6 6)定期对机器进行保养。)定期对机器进行保养。31医学影像技术学三、三、X线成像理论线成像理论(一)X线的吸收与衰减 物质吸收了X线后,X线强度的减弱,即衰减 在诊断用X线的能量范围内,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形式主要有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 32医学影像技术学1物质对X线的

23、吸收(1)吸收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康普顿散射与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无关,骨与软组织发生康普顿效应的概率大体相等,而且随着X线能量的提高,概率有所下降。不管X线能量的多少,骨的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总是软组织的7倍左右,且随着X线能量的增加,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急剧下降,透过射线增多。33医学影像技术学低能量时多数X线都产生光电效应较高能量时以康普顿散射为主 34医学影像技术学(2)吸收与密度的关系: 吸收与组织密度成正比钡的原子序数56,碘剂的原子序数53,它们与X线作用发生光电效应的概率是软组织的约367倍。 软组织的密度是空气密度的软组织的密度是空气密度的773773倍。倍。35医学影像技术学2物质

24、吸收X线的衰减规律(1)X线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单能射线(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的射线)(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的射线)的衰减:只有光子个数的减少,而没有光子能量的变化。 IqI0ex (3)连续射线(不同能量的光子组成的射线)(不同能量的光子组成的射线)的衰减:实际应用的X线就是连续X线,连续射线在通过物质时,剩余射线的质和量都有所变化。36医学影像技术学3影响X线衰减的因素(1)X线的能量:X线能量,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衰减量,透过量。(2)吸收物质的密度:密度越大,衰减而透过量。(3)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越大,衰减而透过量。(4)吸收物质的每克物质的电子数:电子数越大,衰减而

25、透过量。 37医学影像技术学4X线的滤过 诊断用X线是一束连续能量的混合射线,低能成分被人体组织吸收,增加了皮肤的照射量,因此要增加滤过装置。 38医学影像技术学(二)X线成像原理 X线之所以能成像,一方面是基于X线本身的特性,如穿透性、荧光特性、感光特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体有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当X线照射人体时,被吸收、衰减的程度不同,透过人体的剩余射线就在胶片或荧光屏上显示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39医学影像技术学 人体组织密度分三类:人体组织密度分三类:高密度组织高密度组织 中等密度组织中等密度组织 低密度组织低密度组织 X线照射人体的某个部位时,由于密度、厚度的差异,X线吸收、衰减各异,

26、剩余射线使胶片感光,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后得到一张用于诊断的X线照片,高密度的组织在照片上较白,低密度的组织较黑,而在荧光屏上看到的影像正好与之相反,高密度的组织在荧光屏上显示较黑,低密度的组织较白,所以称荧光屏上的影像为正像,X线照片上的影像为反像或负像。 40医学影像技术学(三)散射线及其消除1散射线的产生 康普顿效应产生散射光子和反跳电子,这些散射光子就是散射线。 散射光子保留了X线光子的大部分能量41医学影像技术学 作用于X线胶片或荧光屏的剩余射线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减弱的原发射线,另一部分是散射线。42医学影像技术学2影响散射线的因素影响散射线的因素 散射线占有率:作用于胶片上的散射

27、线量占全部射线量的百分比。(1)管电压:值随着管电压的增加而变大,在在80kV80kV以下时,以下时, 升高明显,在升高明显,在80 kV80 kV以以上时,升高的幅度相对变缓。上时,升高的幅度相对变缓。43医学影像技术学(2)肢体厚度 值随着肢体厚度的增加而变大,被照肢体厚度引起的散射线影响很大,X线摄影中,当肢体厚度超过15cm时,一般要使用滤线器。(3)照射野 照射野大时散射线明显增多,但到达胶片的散射线增加并不多,因为从照射野边缘产生的散射光子没有足够的能量通过较厚的肢体到达胶片,此时值增加并不大,但人体接受的辐射量增多,所以要尽量采用小照射野。(4)滤线器:使用滤线器可以大大降低值。

28、44医学影像技术学4散射线的消除(1)X线束限制器 早期早期-开孔遮线板开孔遮线板 20 20世纪中叶世纪中叶-圆锥形或直筒形的遮线筒圆锥形或直筒形的遮线筒 现代现代-多叶多叶遮线器遮线器( (缩光器缩光器) )(2)滤线器 滤线器主要由滤线栅构成,它的作用是吸收散射线。45医学影像技术学结构: 一般用宽0.050.1mm、高2.54mm的铅条,夹持在间隔0.150.35mm的纸板或木板中,按一定斜率或平行固定而成。类型: 根据其构造分为聚焦式、平行式和交叉式三种;根据其运动性能分为活动式和固定式,活动式滤线栅一般采用振动式结构。46医学影像技术学 工作原理: 摄影时,将滤线栅置于肢体和胶片之

29、间,X线焦点至滤线栅的距离与滤线栅的焦距相等,且使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穿过人体的剩余射线与滤线栅的铅条平行,大部分穿过铅条间隙到达胶片,一小部分被铅条吸收,而散射线的方向是散乱的,大部分被铅条吸收掉。47医学影像技术学 滤线栅的栅比(R)(R): 铅条高度铅条高度h h与两铅条之间间隔与两铅条之间间隔D D的比值的比值,即即R=h/DR=h/D。R R值有值有5:15:1、6:16:1、8:18:1、10:110:1、12:112:1、16:116:1、34:134:1等多种,等多种,R R越大吸收散射线的能力越强,摄影越大吸收散射线的能力越强,摄影管电压较高时应选用管电压较高时应选用R

30、 R值较大的滤线栅。管电压在值较大的滤线栅。管电压在90kV90kV以下时一般选用以下时一般选用8:18:1的滤线栅,在的滤线栅,在90kV90kV以上时以上时选用选用10:110:1、12:112:1的滤线栅。的滤线栅。 48医学影像技术学使用注意事项: 即使滤线栅使用方法完全正确,原发射线的透过率也不是即使滤线栅使用方法完全正确,原发射线的透过率也不是100100。(a)不要将滤线栅反置(聚焦式滤线栅) 。(b)X线中心线应尽量对准滤线栅的中线,左右偏移不可超过3cm。(c)X线管的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要在f0的允许范围内(20) 。(d)倾斜X线管时,应尽量使倾斜方向与铅条排列方向平行。(

31、e)使用机械油泵式活动滤线器时,需预先调节其运动时间,应比实际曝光时间长1/4左右。49医学影像技术学50医学影像技术学51医学影像技术学52医学影像技术学(四)X线的中心线与斜射线1中心线n n中心线是X线束中心部分的X线,它是摄影方向的代表,决定着X线入射点和入射角度n n摄影时,缩光器指示灯的十字交叉点表示中心线的入射点,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可以从X线管上的角度指示盘上读出。n n一般情况下,中心线应通过被摄部位的中心且与胶片垂直,以减小影像的失真变形。但可利用倾斜中心线的方法来避免对侧和相邻组织的影像重叠,突出显示特定结构。53医学影像技术学2斜射线n nX线束中,中心线以外的X线称为斜射

32、线。斜射线与中心线成一定的角度,离开中心线越远,角度越大。n n摄影中,经常利用斜射线以减小影像重叠,如颈椎正位摄影,手斜位摄影54医学影像技术学(五)影响X线照片质量的因素 (密度、对比度、锐利度、失真度密度、对比度、锐利度、失真度)1X线照片的密度(1)概念:胶片乳剂膜的卤化银在X线(穿透人体的剩余射线)的作用下,经冲洗还原为银原子后照片的黑化程度,称为X线照片的密度(黑化度)。 55医学影像技术学n nX线照片密度使用了光学密度这一物理量。以光强度I0入射照片,经照片吸收后透过的光强度为I,则透光率PI/I0,而阻光率是透光率的倒数,所以阻光率SI0 /I, 光学密度DlgSlg(I0

33、/I),如某点的透过率为1/10,阻光率为10,则D1。56医学影像技术学n n照片的密度值可以通过光学密度仪测得。n n适合于诊断的照片密度:0.252.0 信息比较丰富:0.71.5 直接接受X线照射的区域:3.0 胶片本底灰雾:0.257医学影像技术学(2)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 毫安秒:毫安秒与密度成正比。 当毫安秒过小、过大时,密度值变化较复杂当毫安秒过小、过大时,密度值变化较复杂. 管电压:密度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n n在在2.02.04.54.5,n n的大小由管电压、胶片的类型、被照部位厚度等的大小由管电压、胶片的类型、被照部位厚度等因素决定。因素决定。 mAs照片密度,kV

34、照片对比度 被照体厚度、密度:越厚、密度越高,密度越小。 焦片距:感光效应与焦片距的平方成反比,减小焦片距可以增加感光效应,但加大了影像模糊和放大失真。58医学影像技术学增感屏:增感屏的增感率越高照片密度越大胶片感光度:感光度大的胶片,照片密度高照片冲洗因素:显影液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液温度、显影液的老化程度都会对照片密度产生一定影响。照片的本底灰雾:本底灰雾是指胶片未经曝光直接进行显影、定影处理所得照片的密度。它包括片基密度(未经曝光直接定影后的照片密度,一般小于0.07)和化学灰雾,其和小于0.2。59医学影像技术学2X线照片的对比度(1)照片对比度(光学对比度):X线照片上相邻组织的密度

35、差异。(2)影响X线照片对比度的因素(射线、被照体、屏片射线、被照体、屏片) 射线因素 (a)管电压:低千伏摄影时,骨、肌肉、脂肪等组织的吸收差异较大,X线照片对比度较高,高千伏时对比度较低。 (b)mAs:理论上,理论上,mAsmAs对照片对比度没有直接影响对照片对比度没有直接影响, ,但是由于但是由于增加了毫安秒势必使照片密度加大,照片上原来密度较低的影像就会显示增加了毫安秒势必使照片密度加大,照片上原来密度较低的影像就会显示在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从而改变对比度。在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从而改变对比度。 (c)散射线:产生灰雾而降低照片对比度60医学影像技术学 被照体本身因素 (a)

36、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较低的肌肉和脂肪发生光电效应较少,以康普顿效应为主,其对比度较差。对比剂的原子序数较高,以光电效应为主,其对比度较高。 (b)密度:相邻的人体组织密度相差越大,获得的照片对比度相对较高。 (c)厚度:较厚部位的照片对比度较低,因为散射线增多而降低照片对比度。61医学影像技术学屏片因素屏片因素 (a) (a)增感屏增感屏:增感屏可以提高照片对比度。:增感屏可以提高照片对比度。 (b) (b)胶片胶片 值值: 值较大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较高,值较大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较高,乳腺摄影时要采用高乳腺摄影时要采用高 值胶片。值胶片。 (c) (c)胶片对比度胶片对比度:越大,照片对

37、比度越高。:越大,照片对比度越高。 (d) (d)胶片的胶片的本底灰雾本底灰雾:会降低照片对比度。:会降低照片对比度。 (e) (e)照片照片冲洗因素冲洗因素:显影液温度偏高、老化也会降低:显影液温度偏高、老化也会降低照片对比度。照片对比度。 注意: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很多,在实际工作注意: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很多,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选择中要特别选择管电压管电压及控制及控制散射线散射线。62医学影像技术学3. X线照片的锐利度(1)锐利度:照片上相邻组织密度的变化是逐渐的还是明确的程度。 对比度是锐利度的基础。对比度是锐利度的基础。(2)影响锐利度的因素 (几何模糊、移动模糊、屏片模糊几何模糊

38、、移动模糊、屏片模糊)63医学影像技术学几何模糊几何模糊:(a) (a) X X线管的焦点线管的焦点:焦点越小,焦点越小,半影越小,锐利度越高半影越小,锐利度越高。 要要尽量选择小焦点尽量选择小焦点,增加焦,增加焦体距,减小体片距。体距,减小体片距。 64医学影像技术学 (b)阳极效应:由于阳极靶面是倾斜的,使得有效焦点面积和X线强度的分布不均匀,平行于X线管长轴方向上,靠近阳极端的X线强度和有效焦点面积小于阴极端,这种效应称为阳极效应。 在在X X线摄影中,往往利用阳极效应来弥补由于被照体线摄影中,往往利用阳极效应来弥补由于被照体密度和厚度的不同而造成的影像不均,如腰椎正位摄影密度和厚度的不

39、同而造成的影像不均,如腰椎正位摄影 (c)焦片距、体片距:焦片距越大、体片距越小,半影越小,锐利度越高。65医学影像技术学移动模糊:曝光过程中,如果曝光过程中,如果X X线管、被照体或暗盒有一个线管、被照体或暗盒有一个发生移动,照片将产生模糊。发生移动,照片将产生模糊。 对于心脏跳动、胃肠蠕动、痉挛、意识不清的患者、小儿的呼吸等,一般采用尽量短的曝光时间来弥补。屏片模糊: (a)增感屏的增感率、胶片的感光度越高,锐利度越差。 (b)增感屏和胶片之间接触不紧密,中间有空隙时照片产生模糊。66医学影像技术学4X线照片的失真度 照片的失真度:物体影像与实际物体在几何尺寸和形状上的改变程度。失真度有两方面的含义:放大与变形。影响失真度的因素焦体距:越大,放大越小。体片距:越小,放大越小。被照部位的摆放:被照部位的长轴应尽量与胶片平面平行,以减小变形。焦点与被照体的相对位置:将被照体置于焦点的正下方,可以减小歪斜失真。67医学影像技术学思考题:思考题:试述试述X X线照片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线照片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第一章 完! 68医学影像技术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