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诗经》素材课件1 新人教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89735705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诗经》素材课件1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诗经》素材课件1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诗经》素材课件1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诗经》素材课件1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诗经》素材课件1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诗经》素材课件1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诗经》素材课件1 新人教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诗经诗经第一节第一节诗经诗经 概说概说第第一一节节 概概说说一一诗经的名称与篇数诗经的名称与篇数(一)名称(一)名称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战国时,诗被列为儒家所谓“六经”之一,但并未获得后世那样受尊崇的地位。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诗于是被官方尊奉为垂教万世的经典之一,从此便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圈,称为诗经。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二)篇数(二)篇数 诗经存目311篇,实际存诗则为305篇,另有六篇所谓“笙诗”,有目而无辞,故不计。 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 (汉书艺文志) (三)关于“笙诗” 诗经小

2、雅“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和“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等六篇,都是以笙为乐器吹奏的乐曲,故称“笙诗”。关于“笙诗”,历 来有“有义亡辞”与“有声无辞”二说,多以后说为信。二二诗经的编订与分类诗经的编订与分类(一)诗经的编订(一)诗经的编订 诗经是一部乐歌总集,其305篇作品均为配乐演唱的乐歌。其中一部分为贵族文人所作,但作者绝大部分己不可考;另一部分则是由民间采集而来并经乐官加工整理的民歌,多属民间集体创作,作者亦不可考。古有孔子“删诗”之说,但不可信。诗经的删汰和编订,一般认为乃出于周王朝的乐师、乐工们之手,但孔子也确曾作过一番整理的工作。诗经的结集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3、中叶。1诗经实为乐歌总集 诗305篇皆入乐可歌,古籍早有明确记载。至宋以后,始有所谓诗不入乐之说,但学者们多不从。实际上,诗305篇当初皆可“弦歌之”,后古乐失传,乃有可歌与不可歌者。一部诗经,实为乐歌之总集。2所谓“采诗”、“献诗”与“删诗”关于诗经的编订及其作者问题,过去有所谓“采诗”、“献诗”以及孔子“删诗”之说,载于古籍,流布广远。但史无明据,古无定制,其说或真或假,实难尽信。然而了解这些说法,毕竟有助于弄清诗经的编订及其作者问题。(1)“采诗”之说(2)“献诗”之说(3)“删诗”之说(1 1)“采诗采诗”之说之说据古代典籍记载,古有所谓“采诗之官”,专于民间采诗,献诸朝廷,作为统治者

4、了解民情的一种手段。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刘歆与扬雄书)(2 2)“献诗献诗”之说之说所谓“献诗”,乃指统治阶级中的贵族文人,有目的的作诗以献王者,意在“补察其政”。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国语周语上)(3)“删诗”之说司马迁称古诗原有3000余篇,经孔子删、取之,定为305篇,此即所谓孔子“删诗”之说。此说影响颇大。但自唐代孔颖达已疑其说,后世学者亦多不信。不过,据论语中有关记载看来,也许孔子是做过一番“正乐

5、”之类的整理工作的。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3关于作者关于作者诗经305篇作品,除少数几篇可知作者之名外,其余绝大多数均不可知。司马迁曾笼统而文其作者大抵为“贤圣”,毛诗序则往往具体认定其作者分别为某王、某公、某大夫、某夫人。其实,诗经作品主要来源于公卿列士所献之诗,和采自民间而经乐官加工修订的“民歌”,故其作者大多难以确指。(二)(二) 风雅颂风雅颂 诗经是按风雅颂分类编排的。诗经何以此分类编排呢?古今学者对此聚讼不已。现在比较趋于一致的意见,是从“诗皆入乐诗皆入乐”的认识出发,认为主要是按照音乐的特点来划分按照音乐的特点来划分的。 关于风的解释,历来纷繁

6、歧异。现在大都认为,“风”即音乐曲调音乐曲调之意。所谓“国风”,即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犹如今天的地方乐调。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毛诗正义卷一毛诗序) 风者出于土风,大概小夫贱隶、妇人女子之言。其意虽远,其言浅近重复,故谓之“风”。 (郑樵六经奥论卷三风雅颂辨) 所谓国风,犹之乎说“土乐”。 (顾颉刚论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1 1释风释风2 2释释雅雅 前人关于雅的解释甚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雅”即“正正”,又与“夏夏”通。周王畿一带原为夏人旧地,故周人时亦

7、自称夏人。王畿乃政治、文化中心,其言称正声,亦称“雅言”,意为标准音,类乎今之“普通话”。雅又有小雅大雅之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小雅大雅之分,是与它们音乐之不同和产生时代之远近有关的。 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毛诗正义卷一毛诗序) 持小雅与大雅相比,则小雅多言人事,而大雅多言祖宗,要之大雅为岐周之诗;小雅为一般周人之诗,对岐周文,亦不妨谓为京周之诗。总而言之,则诗谱所谓“大雅小雅,周室居西都丰镐之时诗也”一语,得其旨矣。 (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诗大小雅说臆)3、释颂 颂是用于朝迁、宗庙的乐章,是祭神、祭祖时所用的歌舞曲。

8、祭祀祖宗,祈祷神明,赞颂王侯功德,是其内容上的特点;其形式上的特点,则是诗、乐舞的合一。颂的篇章大多简短,韵律缺乏规则,且不分章,不叠句,这都证明了它是音调缓慢、配合舞蹈的宗教祭祀舞歌宗教祭祀舞歌。颂为庙堂乐章,表现了对上帝和祖先神的崇拜,是奴隶社会神权至上的反映。在当时,颂无疑是最受尊崇的诗体;但我们今天从文学的角度着眼,则颂的价值远不如风雅。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毛诗正义卷一毛诗序)A.关于商颂的时代问题关于商颂的时代问题商颂的时代问题,向来有两说:1商诗说;商诗说;2宋诗(周代宋国之诗)。宋诗(周代宋国之诗)。 两说争论了两千多年,至今仍悬而未决。在先秦古籍中仅有

9、“殷颂”或“商颂”之称。国语鲁语上有云:“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毛诗之那序引述此语时“校”作“得”。汉代,今文鲁齐韩三家,认为商颂为春秋时代殷商后裔宋的宗庙祭祀乐歌,“校”读如“效”,即“献”。古文学派毛诗则认为此为商诗,后经孔子删定时仅剩下5篇。清代今文复兴,商颂宋诗说占了上风,尤其是近代以来,王国维写了三篇说商颂,要解决这一难题。他利用殷墟卜辞证明商颂不是商代的作品。同时的梁启超也持同样的观点。现代学者俞平伯、顾颉刚、郭沫若等名家亦然。曾有广泛影响且被作为大学教材的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同样持此说,商颂为宋诗,为海内外学者普遍接受,几成定论。1956年杨公骥和公木(张

10、松如)先生合写的论商颂却仍坚持商代作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刘毓庆、陈子展、张启成、梅显懋、常教、黄挺、赵明等学者辨商颂为商诗。近年来,随着上古史研究的深入与地下文物的出土,商颂为商诗之说,又渐渐地为人们所接受。4 4所谓所谓“六义六义” 所谓“六义”,又称“六诗”,即指“风风”、“赋赋”、“比比”、“兴兴”、“雅雅”、“颂颂”。唐代孔颖达认为:“赋 比 兴是诗之所用,风 雅 颂是诗之成形。”这就是说,“风” “雅” “颂”是诗的体体制制,而“赋”“比”“兴”则是诗的表现手表现手法法。三三诗经的时代与地域诗经的时代与地域(一)诗经的时代(一)诗经的时代(二)诗经的地域(二)诗经的地域 诗经具

11、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在名称上便有比较明确的标识。它以北方的黄河流域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了江汉流域江汉流域。其地域之广包括了当时中国的大部分。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湖北和四川等地区,都在它的范围之内。四四 诗经的应用与流传诗经的应用与流传 春秋时期,诗三百在上层社会、贵族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或用其乐乐,或用其辞辞,或乐、辞并用乐、辞并用,充分体现了诗的实用性。由于诗三百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故能得以保存和流传。特别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孔子极为重视诗的社会教化,把它列为所谓“六艺六艺”之一,作为传授弟子的教材,这对诗的广泛流布和久远传诵,无疑起了重要

12、的作用。秦皇焚书,诗赖口耳相传得免浩劫。到了汉代,文帝汉代,文帝时相继出现传诗者鲁、齐、韩三家,此即所谓“三家诗三家诗”。东汉以后,“三家诗”逐渐衰落,毛诗代之而兴。汉亡以后,遂成毛诗之天下。诗自从被尊奉为封建社会中指导人们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圣经”之一,于是在神圣的光圈环罩下,其本来面目便被掩盖了。(一)诗经的应用(一)诗经的应用1、“兴” “观” “群” “怨”;2、“赋诗言志” “著述引诗”。(参董治安先秦文献与先秦文学)(二)诗经的流传(二)诗经的流传1春秋战国时期诗经的流传春秋战国时期诗经的流传 春秋时期,诗在贵族社会中广泛地被人们习学、传诵。春秋末,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广招弟子,传道授

13、业,教习所谓“六艺”,诗即为“六艺”之一。到了战国时代,儒家崇尚“诵经”,其所谓“经”中即有诗。不过,诗在此时虽然流传甚广,却并未取得后世那样“独尊”的地位。2、西汉以后诗经的流传、西汉以后诗经的流传 “汉四家诗汉四家诗”。“三家诗”之亡佚:齐诗亡于三国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赵宋,今存外传。王先谦(19421917)有诗三家义集疏为辑“三家诗”之佚之权威著作。孔子说孔子说诗诗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无以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之事

14、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名。1.孔颖达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2.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3.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四部备要本)4.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5.姚际恒诗经通论,中华书局1958年版6.崔述崔述读风偶识(在崔(在崔东壁壁遗书内,上海古籍出版社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37.方玉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年版8.四库全书总目卷15诗序二卷提要9.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10.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中州书画出版社1982年版11.陈子展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12.12.19931993诗经国国际学学术研研讨会会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41994年版年版13.13.第二届第二届诗经国国际学学术研研讨会会论文集,文集,语文出版社文出版社19961996年版年版14.14.第三届第三届诗经国国际学学术研研讨会会论文集,香港文集,香港: :天天马图书公司公司1998199815.15.第四届第四届诗经国国际学学术研研讨会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文集,学苑出版社20002000年年16.16.第五届第五届诗经国国际学学术研研讨会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文集,学苑出版社20022002年年17.二十世纪诗经研究文献目录,学苑出版社2001年研研读读诗诗经经的的参参考考书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