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量概念ppt课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8913631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量概念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学前儿童量概念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学前儿童量概念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学前儿童量概念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学前儿童量概念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量概念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量概念ppt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高专系列教材配套电子教案1一、学前儿童量概念的教育(一)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特点 量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它可以分为测定的属性。它可以分为不连续量不连续量和和连续量连续量两种。两种。不连续量不连续量也叫分离量,是表示物体的集合元素多少的量;也叫分离量,是表示物体的集合元素多少的量;连续量连续量也叫也叫相关量,是表示物体属性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幼相关量,是表示物体属性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幼儿初步认识的是生活中一些连续量,如大小、长短、高矮、儿初步认识的是生活中一些连续量,如大小、长短、高矮、粗

2、细、厚薄、宽窄、远近、轻重等。粗细、厚薄、宽窄、远近、轻重等。 2一、学前儿童量概念的教育(一)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一般过程是:学前儿童认识空间量的一般过程是: 1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 2从绝对到相对从绝对到相对 。 3从模糊、不精确到逐渐精确从模糊、不精确到逐渐精确 。3(二)学前儿童量概念的教育要求 小班小班 1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物体,会正确运用“大小”“长短”等词汇。 2能从4个大小或长短不相等的物体中找出并说出哪个最大(最长)或最小(最短)。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形状、颜色)或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以

3、内的物体排序。4 中班中班 1能区别并说出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等。能区别并说出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等。 2能从五六个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能从五六个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其中两个是相同量)。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其中两个是相同量)。 3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以内的正逆排序,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序物体。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序物体。 5 大班大班 1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和轻重,能正确表达测量的结果。高矮、宽窄、厚薄和轻重,能正确表达测

4、量的结果。 2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能以内的正逆排序,能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初步感知序列之间的传递性、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初步感知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关系。双重性和可逆性关系。 3学习量的守恒,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学习量的守恒,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 6一、学前儿童量概念的教育(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2.学习排序的方法3.学习量的守恒4.学习自然测量7(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 量量的的比比较较主主要要是是

5、引引导导幼幼儿儿关关注注生生活活中中有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高高矮矮、粗粗细细、厚厚薄薄、远远近近、轻轻重重等等各各种种不不同同的的量量,通通过过比比较较使使幼幼儿儿知知道道量量的的差差异异是是比比较较而而言言的的,并并掌掌握握一一些些基基本本的的比比较较方方法法来来正正确确区分量。区分量。8(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 一般可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引导幼儿进行量的比较:一般可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引导幼儿进行量的比较: (1)调动各种感官感知、比较物体的量)调动各种感官感知、比较物体的量 。 (2)运用重叠、并放法比较物体的量。)运用重叠、并放法比较物体的量。 (3)

6、运用发现法认识物体的量。)运用发现法认识物体的量。 (4)运用寻找法描述物体的量。)运用寻找法描述物体的量。 (5)运用游戏法巩固对量的认识)运用游戏法巩固对量的认识 。9 在量的比较教学中需特别注意: (1)量的比较是通过两个(或以上)不同量的物体的比较来认识的,因此,比较时一定要准备两个(或以上)物体,先让幼儿确定哪两个物体比,比什么,不能只出示一个物体就问幼儿是大是小或是长是短。同时再引导幼儿通过三个(或以上)不同量的物体的连续比较帮助幼儿认识量的相对性。 (2)在引导幼儿进行量的比较时,教具的选用很重要。例如比较长短,应选用粗细相同只是长短不同的物体;比较粗细,应选用高矮相同只是粗细不

7、同的物体;比较厚薄,应选用长和宽一样只是厚薄不同的物体,同时还要注意教具的摆放。返回10(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2.学习排序的方法 所谓排排序序,是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按照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 排序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思维活动,是反映幼儿思维判断与推理能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11 2.学习排序的方法 排序的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种:排序的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种: (1)按次序规则排序,包括:按物体量的差异的次序排)按次序规则排序,包括:按物体量的差异的次序排序;按物体数量多少的次序排序序;按物体数量多少的次序排序 。 (2)按特定规则排序,包括:按物体外部特征的特定规)按

8、特定规则排序,包括:按物体外部特征的特定规则排序;按物体数量多少的特定规则排序则排序;按物体数量多少的特定规则排序 ;按物体数量多少;按物体数量多少的特定规则排序的特定规则排序 。12按物体量的差异的次序排序,如:按物体量的差异的次序排序,如: 13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按物体数量多少的次序排序,如: 14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按物体外部特征的特定规则排序,如: 15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按物体量的差异的特定规则排序,如:16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按物体数量多少的特定规则排序,如: 17第五

9、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按物体数量多少的特定规则排序,如: 18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排序教学需注意以下几方面:排序教学需注意以下几方面:(1)从小数量的排序)从小数量的排序大数量的排序大数量的排序 。(2)从按次序排序)从按次序排序按特定规则排序按特定规则排序 。(3)从参照排序)从参照排序独立排序。独立排序。返回19(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3.学习量的守恒 量的守恒教育应在认识了相应的量的基础上进行。幼儿受年龄和思维抽象性发展所限,往往在量的比较中容易受到外在形式、视觉判断等方面的干扰而不能很正确地意识到物体的量。可以通过变换

10、图式和添加干扰因素来帮助幼儿感知体验量的守恒。20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1)变换图式 长度守恒,如:21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1)变换图式 面积守恒,如:22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1)变换图式 容积守恒,如:23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1)变换图式 体积守恒,如:积木体积变式24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2)添加干扰因素,如:返回25(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4.学习自然测量 所谓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自已的手、脚、绳、小棍等)作为量具进行

11、直接测量的方法。 自然测量通常在大班开始学习,幼儿只初步学习直接测量,一般不使用计量单位,而是学习自然测量。26(三)学前儿童量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4.学习自然测量 幼儿在自然测量过程中包括两种逻辑活动:一是幼儿知道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组成;二是逻辑相加,进行易位和替换的过程,即把每次测量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连接起来,建立测量单位体系。 27 幼儿在学习自然测量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掌握测量的方法,而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引导幼儿正确理解测量的要领,掌握测量的方法。 (2)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28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一)学前儿童几何形

12、体概念的发展特点 学前期的几何形体认识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认识两部分。平面图形一般包括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立体图形包括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和长方体。 29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一)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4岁):能分辨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但不能分辨欧氏图形。儿童的典型行为是用手顺着实物的四周轮廓描摩,把手指穿入洞中分离它。 第二阶段(46岁):是过渡期,能辨认欧氏图形,即区分直线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和曲线图形(圆、椭圆)。儿童用眼和手跟随图形的边围,并辨识角

13、。 第三阶段(7岁左右):具有逆向思维能力,能辨识直线形成的封闭图形。辨识图形时,由某一固定参考点开始,较有计划和系统性。30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一)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 我国学者从对几何图形命名的角度认为: 幼儿从感知几何形体的外部形状到能用相应的词予以表达,还需经历由配对指认命名的过程。 幼儿对几何图形命名的发展趋势是:几何形体与实物等同几何形体与实物作比较几何形体作为区分物体形状的标准。31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二)学前儿童等分概念的发展特点 等分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即整体大于任一部分,任一部分小于整体。对幼儿只

14、要求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 让幼儿等分几何图形(或实物)时应注意选择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如圆形、等腰(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腰梯形、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都可进行二等分,其中除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外还都可以进行四等分。32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等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1等分平面图形。二等分 四等分 33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2.等分几何体。 等分几何体的形式可以参考平面图形的等分形式。另外,还可以从几何体的厚度中去等分。例如圆柱体的蛋糕四等分,就可以在其横断面(即厚度中)平均分成4份。 34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

15、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3数量等分。 如8粒一样的糖分成2份或4份;12粒一样大小的花生分成2份或4份,让幼儿操作。35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三)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要求 小班 知道什么是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能根据图形的名称取出图形并说出名称。 36(三)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要求 中班 1知道什么是长方形、椭圆形和梯形,能正确说出名称,能从周围环境中取出和图形相似的物体。 2能不受颜色、大小及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 3初步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如1个正方形可以分成2个长方形和4个小正方形等,并能运用图形按要求或自由拼搭。37(三)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

16、教育要求 大班 1知道什么是球体、圆柱体、正方体和长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进行分类或排列。 2能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体验平面图形之间及平面图形与几何体之间的关系。 3初步知道等分的含义,会把一些几何形体或有规则物体分成相等的2份和4份。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38二、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四)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认识平面图形 2.认识立体图形 3.学习等分39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1.认识平面图形认识平面图形(1)辨认图形(2)巩固认识图形(通

17、过制作图形和给图形涂色)(3)了解图形关系(通过分割和拼合)返回40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2.认识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 (1)观察、触摸和认识几何体特征(2)通过自然测量认识几何体特征(3)平面图形与几何体以及几何体之间的比较认识几何体(4)在泥工、手工和建筑游戏等活动中巩固对几何体的认识返回41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3.学习等分学习等分 (1)讲解演示)讲解演示(2)实践操作)实践操作 在操作材料进行等分学习过程中需强调注意几点:在操作材料进行等分学习过程中需强调注意几点: 选用被等分的物体要匀称,不易碎裂。选用被等分的物体要匀称,不易碎裂

18、。 使用的工具(如小刀、剪刀等)要安全卫生。使用的工具(如小刀、剪刀等)要安全卫生。 等分教学中不介绍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概念。等分教学中不介绍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概念。 等分过程中,要启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有新颖的分等分过程中,要启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有新颖的分法。法。42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实践活动】 校内实训: 1.请自定年龄班,设计一个引导幼儿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的活动方案,并说课。 2.请自定年龄班,设计一个引导幼儿学习几何形体的活动方案,并试教。 3案例评析:学习教材案例水、沙、豆学习量的守恒(大班),分析其设计思路与方法,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43第五

19、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实践活动】 校外实践: 1.到幼儿园见习小、中、大班三个量概念教学活动,并进行评课,写活动评析。 2.将校内试教的几何形体教学案例,到幼儿园进行实习教学,并相互评课,写出活动反思。44第五单元 学前儿童量概念 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拓展练习】 1.测查幼儿园各年龄班孩子量概念发展水平,比较教材所述,进行调整与补充。 2.测查幼儿园各年龄班孩子几何形体掌握情况,观察、了解其认识几何形体的发展过程与学习方式。45高职高专系列教材配套电子教案46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空间 与时间概念的教育一、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的教育(一)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特点 客观世界

20、中的任何一个物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中,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与它周围的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位置关系,称之为空间方位,对于空间方位一般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汇给予表示。 物体位置的辨别需要有一个基准,即以什么为基准来确定客体的空间位置。基准不同,空间位置就截然不同。 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可变的和连续的。 47一、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的教育(一)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 1由上下前后左右。 2从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 3由近及远的区域扩展。48一、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的教育(二)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的教育要求 小班 1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包括自

21、己身体部位的上下位置,在自己上面的物体,在自己下面的物体等。 2学习判断两个物体之间明显的上下关系,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等。49(二)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的教育要求 中班 1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包括自己身体部位的前后位置,在自己前面的物体,在自己后面的物体等。 2区分并说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3学会按指定的方向运动,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等。50(二)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的教育要求 大班 1区分并说出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根据自己的身体判断自己与物体的左右关系。 2学习辨别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左右关系,知道上下、前后、左右方位是可以变换的。 3学习向左或向右运

22、动。51一、学前儿童空间概念的教育(三)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空间方位的辨别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问题的解决,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空间方位的正确认识。 1以自身为中心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2以客体为中心辨别上下、前后、左右。52二、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教育(一)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特点 时间是物质运动变化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具有以下特点: (1)流动性。 (2)不可逆性。 (3)连续性(周期性)。 (4)均匀性。 (5)无直观性。 (6)相对性。53二、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教育(一)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认识

23、时间概念的一般特点: (1)易受生活实际经验的影响。 (2)易受知觉影响,把时间和空间等同起来理解。 (3)更易理解短的周期时间顺序。 (4)表达时间的词语发展存在一定困难。54二、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教育(二)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教育要求小班 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词汇。中班 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时间词汇。大班 1.认识钟表,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2.学会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以及这7天的名称和顺序。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几,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55二、学前儿童时间概念的教育(三)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

24、与组织 教幼儿认识时间,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游戏等等进行。不论对哪个年龄班的幼儿,不论采用什么活动形式,让幼儿理解表示时间阶段(单位)的时间词汇时,均应将它们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具体事件以及他们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幼儿对时间的认识建立在生动的直观形象的基础上。 1认识“早晨与晚上”、“白天与黑夜”2区分“昨天、今天、明天及星期”3认识时钟(整点、半点)56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教育(1)通过日常谈话帮助幼儿认识时间。(2)结合幼儿看图书进行。1认识认识“早晨与晚上早晨与晚上”、“白天与黑夜白天与黑夜”返回57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教育 (1)通过谈话帮助幼儿区分时间

25、 。 (2)通过日常活动强化对时间的认识 。2区分区分“昨天、今天、明天及星期昨天、今天、明天及星期”返回58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教育 时钟的认识是大班年龄段时间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步进行: (1)出示时钟讲解用途。 (2)引导幼儿观察,认识钟面的结构。 (3)演示讲解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及规律。 (4)多次演示讲解整点(或半点)。 (5)总结整点、半点规律。 (6)幼儿练习,巩固对整点(或半点)的认识。3认识时钟(整点、半点)认识时钟(整点、半点) 59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教育校内实训: 1.请设计一个引导幼儿认识时钟的活动方案,并说课。

26、 2.请自定年龄班,设计一个引导幼儿区分空间方位的活动方案,并试教。 3案例评析:学习教材案例区分前后(中班),分析其设计思路与方法,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校外实践: 1.到幼儿园见习小、中、大班三个区分空间方位或认识时间概念教学活动,并进行评课,写活动评析。 2.将校内试教的引导幼儿区分空间方位的教学案例,到幼儿园进行实习教学,并相互评课,写出活动反思。【实践活动】 60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教育 1.测查幼儿园各年龄班孩子空间概念发展水平,比较教材所述,进行调整与补充。 2.测查幼儿园各年龄班孩子时间掌握情况,观察、了解其认识时间的发展过程与学习方式。【拓展练习】 61主编:撰稿教师:(以姓氏为序)制作:责任编辑:电子编辑:高等教育出版社 HTTP:/WWW.HEP.COM.CN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