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老年人用药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86691971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医学:老年人用药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老年医学:老年人用药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老年医学:老年人用药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老年医学:老年人用药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老年医学:老年人用药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医学:老年人用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医学:老年人用药(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 年 人 用 药 1.掌握老年人用药的原则 2.熟悉老年人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3.了解老年人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讲授目的和要求 内容提纲内容提纲n老年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老年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n老年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老年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n老年人用药的原则老年人用药的原则n老年人常用药物注意事项老年人常用药物注意事项n基本概念n吸收n分布n排泄n代谢老年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老年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生物半衰期生物半衰期 t t1/21/2n是指药物从体内消除半量或药物浓度减少50%所需要的时间。测定t1/2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和蓄积程度,也能提示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所需时间,一般经过

2、4个t1/2药物浓度可达稳态。 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n是指药物剂型中能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的量和速度,一般用吸收百分率或分数来表示。血药浓度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n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反映一次用药后的吸收总量(吸收浓度)n血药峰浓度及达峰时间:反映药物吸收的快慢(吸收速率) 首过效应n药物由胃肠道粘膜吸收进入门静脉,第一次通过肝脏就有可能大量被代谢转化,使药物的吸收明显减少,这个过程称为肝脏的首过效应。n老年人肝脏代谢能力降低,首过效应比年轻人弱。 老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n被动转运吸收被动转运吸收: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不需要载体和酶,也不需要消耗能量,如大部分口服药;n主动转运

3、吸收主动转运吸收:是指药物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需要载体和酶,也需要消耗能量。1. 被动转运被动转运 特点:高浓度特点:高浓度低浓度(顺电低浓度(顺电-化学化学 梯度),不梯度),不额外额外消耗能量消耗能量(1)单纯扩散单纯扩散:O2 CO2, 和小分子药物等和小分子药物等(2)易化扩散易化扩散 “载体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介导的易化扩散a. 高度的结构特异性高度的结构特异性b. 饱和性饱和性c. 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举例:葡萄糖举例:葡萄糖 氨基酸等氨基酸等“通道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介导的易化扩散化学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2. 主动转运

4、主动转运 特点:特点: 逆电逆电-化学梯度(低化学梯度(低高)高) 消耗能量消耗能量 需要蛋白质帮助需要蛋白质帮助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举例:葡萄糖、氨举例:葡萄糖、氨基酸在肠和肾小管基酸在肠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收上皮细胞的吸收n老年人胃肠粘膜萎缩、蠕动减慢、供血减少和胃酸缺乏,但对药物的吸收影响较小。n尽管胃酸缺乏能使水杨酸等弱酸性药物在胃内解离增加,胃吸收速率减慢,但同时胃排空延迟,药物停留时间延长,增加了药物的吸收时间。n小肠蠕动减慢,增加了药物的吸收,从而抵消了小肠供血和单位吸收面积降低所致的药物吸收减少。n大多数药物(被动转运吸收的药物)的吸收在老年人和成年人之间无明显差异。只

5、有葡萄糖、维生素B1、钙和铁等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才随增龄而降低,主要与老年人药物吸收所需的载体和酶活性降低有关。老年机体对药物的分布老年机体对药物的分布n特点是: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减少,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增加,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浓度升高,分布容积增大。机体成分变化n 老年人由于肌肉和实质器官萎缩、细胞内液减少,使机体总液体量比成年人减少10%15%,从而导致水溶性药物(如地高辛、吗啡)的分布容积缩小,血药浓度升高,起效可能比预期要快,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增加。n老年人因体力活动和激素水平降低,脂肪组织比成年人增加10%20%,导致脂溶性药物(如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的分布容积增大,用药后血药浓

6、度暂时偏低,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比预期要晚,但久用易发生蓄积中毒,这对老年女性患者有特殊的意义。蛋白结合率n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率直接影响药物的分布容积,还可以增加药物吸收速度,延缓并减少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游离药物浓度降低,反之则游离药物浓度升高。酸性药物易与白蛋白结合,碱性药物则与1-糖蛋白结合。n老年人血浆白蛋白浓度比成年人减少10%20%,若应用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如华法林)时,结合型药物减少,游离型药物增加,药效和毒副作用增大。n血浆1-糖蛋白则随增龄而升高或不变,老年人应用普萘洛尔等碱性药物时,结合型药物增加,游离型药物减少,药效可能降低,这可能部分弥补因肝功能减退对

7、普萘洛尔灭活减少所致的血药浓度升高。n3、血流量减少 血流量的减少可影响药物在组织、器官中的浓度。老年人心排血量降低,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药物的分布。但这一因素与其他因素相比,不居于重要的地位。n4、体液pH的变化 体液pH随年龄增加而降低,80岁以上者为7.36,这可能影响有机酸、碱类药物的分布。但总体上来说,这些改变对药物分布的影响较小。老年机体药物的代谢n老年人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有所下降,常常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引起不良反应,故需要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肝脏血流量减少n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是药物代谢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65岁老年人的肝血流量仅为青年人的4050%,90岁仅为30%。随着肝脏血流

8、量的减少,药物的首过效应逐渐减弱,直接影响了一些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如洋地黄毒甙、利多卡因、普萘洛尔等。肝药酶活性下降n老年人体内肝微粒体酶及非微粒体酶活性均有所下降,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裂解,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肝微粒体酶P450活性减弱起着主要的作用。n同时,老年人对诱导和抑制药物酶作用的反应能力也降低。老年机体药物的排泄n肾脏是大多数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也是增龄性变化最明显的器官。n肾单位在30岁后随增龄而减少,肾血流量从40岁开始每年降低1.5%1.9%。肾单位和肾血流减少又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30岁后每年降低1%。肾小管功能在20多岁后开始降低,平均每年降低0.

9、5%。n老年人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减退,使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如地高辛、氨基糖苷类)排泄减少,容易蓄积中毒。老年人骨骼肌萎缩,内生肌酐减少,即使肾功能减退, 血清肌酐浓度可在正常范围内,因此老年人血清肌酐浓度正常并不代表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老年人使用经肾脏排泄药物时,必须根据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io,Ccr)进行调整nCcr(ml/in )= (140年龄)体重(kg) / 72血清肌酐(mg/dl),女性再乘0.85老年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一、对多数药物的敏感性增加1、中枢神经系统药物2、心血管药物3、抗凝药物4、影响内环境的药物二、对少数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老

10、年人心脏受体数目或亲合力下降,对受体激动剂和阻滞剂的敏感性降低,加快或减慢心率的作用减弱。三、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老年人对单一或少数几种药物合用有较好的耐受性,而对多药合用的耐受性明显降低,表现为毒副作用增加。因此,临床用药时应尽可能减少用药数目。老年人对上述敏感性增加的药物耐受性降低,用药时应减量,并加强监测。四、用药依从性差 依从性(compliance)是指患者对医嘱执行的程度。老年人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对药物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忽视了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约有60%的老年人不能按医嘱服药,表现为漏服、多服或错服,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或ADR的发生。因此,简化用药方案、标记醒目、交待清楚是提

11、高依从性、获得成功治疗的关键。老年人用药的原则一、受益原则一、受益原则首先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二、五种药物原则二、五种药物原则首先,首先,了解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其次,其次,要具体分析老年人病情变化,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治疗。第三,第三,尽量选择一箭双雕的药物。第四,第四,重视非药物疗法。三、小剂量和个体化原则三、小剂量和个体化原则n老年人使用成年人剂量可出现较高的血药浓度,使药物效应和毒副作用增加,需要采取小剂量原则。n老年人个体差异大,有效剂量可相差数倍甚至十几倍,为了稳妥起

12、见,只能采取小剂量及个体化原则,不要完全按药厂推荐的剂量使用n一般情况下,60-79岁老年人采用成人剂量的1/22/3,80岁以上老年人用成人量的1/31/2。n建议采用如下剂量计算公式:n按体表面积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老年人药物剂量=成年人剂量140-年龄(岁)体表面积(m2)/153。n按体重计算按体重计算。老年人药物剂量=成年人剂量140-年龄(岁) 体重(Kg)0.7/1660。n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如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等),为了确保药物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四、择时原则四、择时原则 n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

13、n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n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五、暂停用药原则五、暂停用药原则n在老年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任何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应考虑ADR或病情进展。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截然不同,前者停药,后者加药。如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好转或消失,表明是ADR。六、及时停药原则六、及时停药原则 立即停药:立即停药:感染性疾病经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体温正常35天即可停药疗程结束时停药:疗程结束时停药:在相应的药物治疗,症状消失,为了避免病情复发,需要继续巩固治疗一段时间

14、,待疗程结束时停药。长期用药:长期用药:药物治疗后,病情控制,还需长期用药,甚至终生用药,否则病情复发 老年人常用药物及其用药注意老年人常用药物及其用药注意事项事项n一、抗菌药物一、抗菌药物原则原则n应针对不同感染部位、不同感染源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如条件允许,尽量根据微生物学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来进行选择,可收到更好的效果。n应尽量使用杀菌剂.n根据患者的病理和生理情况,特别是肝肾功能情况来调整药物的剂量。n同时,应注意避免造成多株、多重感染。青霉素类n由于老年人的肾功能减退引起其消除半衰期延长,血浓度增高,易诱发精神病发作、癫痫及昏迷等一系列症状,称为青霉素脑病,肌酐清除率可以作为其可靠的

15、衡量指标头孢菌素类n所有头孢菌素都会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因此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具有硫甲基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在体内可干扰维生素K循环,阻碍凝血酶原的合成,扰乱凝血机制,而导致比较明显的出血倾向。服用阿司匹林、华法令等抗凝药物的老年患者,在给予头孢菌素类抗感染时,尤其需密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以免发生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氨基糖苷类n 该类药物有不可逆的耳毒性和不同程度的肾毒性,且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易发生。因此类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老年人体内水分少,肌酐清除率降低,使药物排泄受到一定限制。氟喹诺酮类n具有脂溶性,组织渗透力强,脑脊液中浓度高,并抑制脑内抑制性递质Y一氨基丁酸

16、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或脑动脉硬化,肾清除药物的能力降低,因此老年人静脉滴注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精神紊乱或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等的发生率较高。二、心血管系统药物n1、洋地黄 类 应以肌酐清除率为主要用药参考指标。需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冶疗范围可适当降低(2.0 ngm1)n对大多数患者,维持量7天左右就可获得稳定的血药浓度。老年人剂量为0.1250.25mg/d。n地高辛与很多药物合用时有相互作用2、降压药物n老年人使用降压药注意两类副作用:一是体位性低血压;二是中枢神经抑制。3、抗心律失常药n对于老年人心律失常,如果无器质性心脏病又无血液动力学障碍

17、,则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很小,而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可能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增加死亡率,故此类患者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抗心律失常药。n利多卡因的半衰期比年轻人长,此变化系继发于老年人的分布容积大、血清清除率无差别所致。建议老年人使用利多卡因时,采取低滴速,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n普鲁卡因胺与丙吡胺均经肾脏排泄,故其剂量应略减少。n老年人用普罗帕酮时,其血药浓度较年轻人增高,心电图与心传导异常发生率也较高,故老年人的剂量宜减少。受体阻滞剂 n老年人使用此类药物剂量一般与青壮年无差别,但给药次数尽量减少。由于受体阻滞剂具有使平滑肌痉挛、心脏抑制作用,失眠、抑郁和干扰胰岛素的敏感性,掩盖低血糖症状,引

18、发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使其在老年人中的应用受到一些限制。5、硝酸酯类n长期使用可产生耐药性,间歇用药时又可出现反跳现象和零时效应。n在停药前要逐步减量以防反跳现象。另外,可通过调整给药次数和时间,合用含巯基的N-乙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或含巯基的ACEI类药物,以及与其他非硝酸酯类扩血管药物交替使用,来避免耐药性和零时效三、解热镇痛药n此类药物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的药物合用,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及引起出血的危险四、中枢神经系统药物n1、镇静催眠药物 由于老年患者合并慢性肺部疾病较多,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故应尽量少用此类药物,以免进一步加重缺氧。老年人一般不用巴比妥类药物,可选用苯二氮 类,应用时剂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n2、镇痛药 随着年龄的增加,阿片类镇痛药物的镇痛时间延长,但镇痛程度却很少随剂量而变化。老年人对此类药物的中枢抑制及降压作用非常敏感。由于老年人肝肾解毒、排泄功能减退,体内t1/2延长,因此用药时应适当减量,一般用量为青壮年的1/31/2。四、择时原则 四、择时原则 谢谢谢谢仁济老年病科仁济老年病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