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节教育本体论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8864997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章节教育本体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四章节教育本体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四章节教育本体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四章节教育本体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四章节教育本体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章节教育本体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章节教育本体论(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本体论教育本体论l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讲的教学,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哲学本通过本讲的教学,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哲学本体论;教育本体与教育本质的关系;各种不同人性论体论;教育本体与教育本质的关系;各种不同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观。的教育本体观。 l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本体、教育本体、教育本质的特点及关重点是理解本体、教育本体、教育本质的特点及关系,难点是如何从多个角度深入准确理解中西方哲学系,难点是如何从多个角度深入准确理解中西方哲学本体论;教学实践作为教育本体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本体论;教学实践作为教育本体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本体是?教育本体是?

2、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l第一节第一节 哲学本体论哲学本体论l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本体论教育本体论l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 第一节第一节 哲学本体论哲学本体论l 一、古代哲学本体论一、古代哲学本体论l 二、近代哲学本体论二、近代哲学本体论l 三、现当代哲学本体论三、现当代哲学本体论l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l 五、中国哲学本体论研究五、中国哲学本体论研究第一节第一节 哲学本体论哲学本体论一、古代哲学本体论一、古代哲学本体论 古希腊本体论哲学不同于自然哲学追古希腊本体论哲学不同于自然哲学追 求宇宙万物生成本原的宇宙生成论,求宇宙万物生成本原的宇宙

3、生成论, 而是将超验而是将超验“存在存在”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对象,认为认为“存在存在”是是“在者在者”所所“在在”的原因、基础和的原因、基础和前提。前提。 “自然万物最普遍、最一般的共相、即逻辑自然万物最普遍、最一般的共相、即逻辑在先的本质。在先的本质。”巴门尼德巴门尼德第一节第一节 哲学本体论哲学本体论理念是永恒、普遍、绝对和必然的,是知识的对理念是永恒、普遍、绝对和必然的,是知识的对象,事物存在的依据、共相和本质、象,事物存在的依据、共相和本质、 目的,是目的,是事物的本体存在。事物的本体存在。柏拉图柏拉图本原是最初的原因。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有质料因、形式因、本原是最初的原因。一切事物的

4、变化都有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动力因 和目的因这四种原因。但这四种原因的共同最和目的因这四种原因。但这四种原因的共同最 初原因或第一原因是什么,寻找这第一原因是整个初原因或第一原因是什么,寻找这第一原因是整个形而形而上学上学的宗旨。他一方面认为本体或实体是个别事物,另的宗旨。他一方面认为本体或实体是个别事物,另一方面又认为灵魂或形式是本体或实体。一方面又认为灵魂或形式是本体或实体。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第一节第一节 哲学本体论哲学本体论二、近代哲学本体论二、近代哲学本体论l 笛卡尔笛卡尔认为认为“我思我思”既是既是“我在我在”的根源的根源 和前提,也是和前提,也是“我在我在”的本质规定和目的本质

5、规定和目 标追求。本体是脱离人类思维而独立标追求。本体是脱离人类思维而独立 的存在,不需要人类存在的存在。这种独立存的存在,不需要人类存在的存在。这种独立存在的东西叫做实体。所谓实体就是不需要别的在的东西叫做实体。所谓实体就是不需要别的东西存在而存在的东西,实际上只有一个这样东西存在而存在的东西,实际上只有一个这样的存在物,即上帝才是绝对意义上的存在物的存在物,即上帝才是绝对意义上的存在物 。第一节第一节 哲学本体论哲学本体论“如果没有感性,则对象不会被给予;如果没有感性,则对象不会被给予;如果没有知性,则对象不能被思考。没如果没有知性,则对象不能被思考。没有内容的思想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直有

6、内容的思想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目的。观是盲目的。”知识、真理、认识是先知识、真理、认识是先天(先验)形式和后天刺激(引起的感天(先验)形式和后天刺激(引起的感性)的总和。性)的总和。康德康德第一节第一节 哲学本体论哲学本体论l黑格尔黑格尔对笛卡尔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的的“主体主体 理性理性”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发展,完成了康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发展,完成了康 德试图建立形而上学本体论而未尽之事业,德试图建立形而上学本体论而未尽之事业, 使形而上学的主体本体论达到了顶峰。绝使形而上学的主体本体论达到了顶峰。绝 对理念或绝对精神是最高、最后概念,是对理念或绝对精神是最高、最后概念,是

7、一切概念的统一,是全部真理。这样本体或实体、主一切概念的统一,是全部真理。这样本体或实体、主体、精神(思想)的运动就是一个以预设终点为起点,体、精神(思想)的运动就是一个以预设终点为起点,以终点为目的的,自己完成的以终点为目的的,自己完成的“圆圈圆圈”。第一节第一节 哲学本体论哲学本体论三、现当代哲学本体论三、现当代哲学本体论l海德格尔海德格尔等人的存在主义和解释学认为等人的存在主义和解释学认为 存存在是世界的本体、本原、根源。在是世界的本体、本原、根源。l美国哲学家美国哲学家奎因奎因认为,任何科学理论学说都是具有某认为,任何科学理论学说都是具有某种本体论立场的,都包括肯定和否定这样和那样事物

8、种本体论立场的,都包括肯定和否定这样和那样事物存在的某种本体论前提,因而一个人的本体论对于他存在的某种本体论前提,因而一个人的本体论对于他据以解释一切经验乃至最平常的概念结构来说,是最据以解释一切经验乃至最平常的概念结构来说,是最基本的。基本的。第一节第一节 哲学本体论哲学本体论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的界限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语言是人的就是世界的界限,语言是人的语言,是语言,是“我我”的语言,因此,的语言,因此,自我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自我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 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第一节第一节 哲学本体论哲学本体论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l世界既

9、不统一于人的思维和超人的精神,也不世界既不统一于人的思维和超人的精神,也不统一于独立于人之外的物质,而是统一于人的统一于独立于人之外的物质,而是统一于人的实践。实践。马克思马克思第一节第一节 哲学本体论哲学本体论五、中国哲学本体论研究五、中国哲学本体论研究l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本体即道。现代中国哲学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本体即道。现代中国哲学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相对于精神是第一性的,但很少构成的,物质相对于精神是第一性的,但很少把物质称为本体。把物质称为本体。道可道,非常道;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老子

10、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本体论教育本体论l一、本体是形成本质的终极原因,教学实践是教育的本体一、本体是形成本质的终极原因,教学实践是教育的本体l二、教育本体是教育本质的终极原因,教育本质是教育实践的现二、教育本体是教育本质的终极原因,教育本质是教育实践的现实结果实结果l三、教育本体是多种教育原因的综合原因,教育本质是诸多教育三、教育本体是多种教育原因的综合原因,教育本质是诸多教育原因统一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现实结果原因统一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现实结果l四、教育本体和本质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是主客观的统一四、教育本体和本质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是主客观的统一l五、教育本体和本质既是历史和现实的,也是未来

11、的,是现实中五、教育本体和本质既是历史和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现实中的未来的未来 l六、教育本体和本质既是普遍的,也是特殊的,是普遍和特殊的六、教育本体和本质既是普遍的,也是特殊的,是普遍和特殊的统一统一 l七、教育本质是变化的,教育规律也是变化的七、教育本质是变化的,教育规律也是变化的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本体论教育本体论一、本体是形成本质的终极原因,教学实践是教育的本体一、本体是形成本质的终极原因,教学实践是教育的本体l教育实践既是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或者学习者及其两者的实践目的、教育实践既是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或者学习者及其两者的实践目的、内容、方法等统一起来的根源,也是把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终

12、极内容、方法等统一起来的根源,也是把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终极原因。教学是统一诸多教育原因、形成教育活动、建构教育本质、原因。教学是统一诸多教育原因、形成教育活动、建构教育本质、实现教育目的的统一或终极原因,是教育的本体。实现教育目的的统一或终极原因,是教育的本体。 l教育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与自然、社会、学校环境等相互作教育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与自然、社会、学校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自我建构过程或实践和自为过程,是教育主体通过教学增进知用的自我建构过程或实践和自为过程,是教育主体通过教学增进知识、能力和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就是因为它能识、能力和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教育之所以为

13、教育就是因为它能通过教学形成人。通过教学形成人。“成人成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育人是教育安身立是教育的最高价值,育人是教育安身立命之本,教学是教育的阿基米德点。命之本,教学是教育的阿基米德点。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本体论教育本体论l人的追求是人的实践形成的终极根源或根本理由,也人的追求是人的实践形成的终极根源或根本理由,也是教育发生发展的终极原因或根本理由。人的追求是是教育发生发展的终极原因或根本理由。人的追求是永恒的,人的实践是永恒的,教育的发展也是永恒的。永恒的,人的实践是永恒的,教育的发展也是永恒的。教学就是教育中那个永恒不变的本体。任何教育都是教学就是教育中那个永恒不变的本体。任何教育都是

14、具有本质的教育,任何教育也是具有本体的教育。教具有本质的教育,任何教育也是具有本体的教育。教育本体时刻存在并不断形成和生成教育育本体时刻存在并不断形成和生成教育 的本质,教育本质的生成或建构时刻需的本质,教育本质的生成或建构时刻需 要要教育本体的养育或滋养教育本体的养育或滋养。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本体论教育本体论二、教育本体是教育本质的终极原因,教育本质是教育二、教育本体是教育本质的终极原因,教育本质是教育实践的现实结果实践的现实结果l教育的本质不只是教育思维的本质、教育认识及其思维对教育实教育的本质不只是教育思维的本质、教育认识及其思维对教育实践的抽象和解释,更重要的是教育行动的本质,是教育行

15、动对教践的抽象和解释,更重要的是教育行动的本质,是教育行动对教育认识的现实化或实际化。育认识的现实化或实际化。l教育本质是认识的,更是实践的,是认识和行动的统一,是认识教育本质是认识的,更是实践的,是认识和行动的统一,是认识的行动。教育本质永远是在教育认识和教育行动统一的教学实践的行动。教育本质永远是在教育认识和教育行动统一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没有教育行动的教育认识和没有教育认识的教育行动中形成的,没有教育行动的教育认识和没有教育认识的教育行动都不可能形成教育本质。都不可能形成教育本质。l教育本质是教育现象的内在普遍联系和共同特征,是教育主体、教育本质是教育现象的内在普遍联系和共同特征,是教育

16、主体、教育价值和教育规律的统一。新的教育主体、价值和规律认识和教育价值和教育规律的统一。新的教育主体、价值和规律认识和实践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新的教育本质形成的过程。实践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新的教育本质形成的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本体论教育本体论三、教育本体是多种教育原因的综合原因,教育本质是三、教育本体是多种教育原因的综合原因,教育本质是 诸多教育原因统一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现实结果诸多教育原因统一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现实结果l教育发展的终极目的和原因是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促教育发展的终极目的和原因是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进社会经济

17、、政治、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为了知识而知识。但这些目的首先都必须通过教学传授和学习知为了知识而知识。但这些目的首先都必须通过教学传授和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实现,一切教育最初都开始识、发展能力和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实现,一切教育最初都开始于教学,教学是教育的本体,就教学过程的直接目的说,教学是于教学,教学是教育的本体,就教学过程的直接目的说,教学是为了知识而知识。教育发展有很多原因,所有这些原因只有统一为了知识而知识。教育发展有很多原因,所有这些原因只有统一于教学,才能变成教育根据的原因,教学只有根据这些原因进行,于教学,才能变成教育根据的原因,教学只有根据这

18、些原因进行,才能使这些原因变成教育的根据。教育本体是教育本质的原因,才能使这些原因变成教育的根据。教育本体是教育本质的原因,教育本质是教育实践的结果。教育本质是教育实践的结果。 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本体论教育本体论四、教育本体和本质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是主客四、教育本体和本质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是主客观的统一观的统一l人既是根据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确定目的和理想人既是根据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确定目的和理想的,也是根据人自己的目的和理想认识、选择和遵循的,也是根据人自己的目的和理想认识、选择和遵循客观规律形成本质的。客观事物有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客观规律形成本质的。客观事物有不依赖于人的主

19、观意志而转移的本质和规律,但人也有不完全依赖于客意志而转移的本质和规律,但人也有不完全依赖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主观需要和追求,客观事物的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主观需要和追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与人的主观需要和追求都有很大的发展空本质和规律与人的主观需要和追求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弹性或伸缩余地。间、弹性或伸缩余地。 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本体论教育本体论l弹性就存在最大限度的弹性和最低限度的弹性,人认弹性就存在最大限度的弹性和最低限度的弹性,人认识和改造事物,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超出的规律的识和改造事物,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超出的规律的弹性和不得不如此或者只能如此的行动遵循的规律是弹性和不得不如

20、此或者只能如此的行动遵循的规律是刚性规律。但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的弹性范围内,事刚性规律。但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的弹性范围内,事物究竟如何发展主要是由人的实际能力和主观意志决物究竟如何发展主要是由人的实际能力和主观意志决定的。定的。l一个时代、一种社会和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否得到健康一个时代、一种社会和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否得到健康发展的关键既不在于单纯地认识教育的客观本质和规发展的关键既不在于单纯地认识教育的客观本质和规律,也不在于单纯地认识人的主观需要、理想和追求,律,也不在于单纯地认识人的主观需要、理想和追求,而在于真善美、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客观规律与主而在于真善美、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客观规律与

21、主观追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观追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本体论教育本体论五、教育本体和本质既是历史和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五、教育本体和本质既是历史和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现实中的未来是现实中的未来l 现实的教育(实践)永远是过去的教育(实践)的本现实的教育(实践)永远是过去的教育(实践)的本质和未来的教育(实践)的本体。质和未来的教育(实践)的本体。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本体论教育本体论六、教育本体和本质既是普遍的,也是特殊的,是普遍六、教育本体和本质既是普遍的,也是特殊的,是普遍和特殊的统一和特殊的统一l任何教育都是教育者的教和受教育者的学组成的教学任何教育都是教

22、育者的教和受教育者的学组成的教学活动,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组成的双边活动,如活动,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组成的双边活动,如果要说教育中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也只有教学这果要说教育中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也只有教学这个抽象的概念及其抽象的规律。个抽象的概念及其抽象的规律。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本体论教育本体论七、教育本质是变化的,教育规律也是变化的七、教育本质是变化的,教育规律也是变化的l教育本质是随着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规律也是教育本质是随着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规律也是随着教育本质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主体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不同,随着教育本质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主体对自身

23、价值的认识不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实践也就不同。教育实践既是具有主体、目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实践也就不同。教育实践既是具有主体、目的、对象和内容的本体。本质是规律的本质,规律是本质的规律,的、对象和内容的本体。本质是规律的本质,规律是本质的规律,变化了的本质必然具有变化了的规律,教育本质变了,教育规律变化了的本质必然具有变化了的规律,教育本质变了,教育规律不变是不可能的。不变是不可能的。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l一、从人性:本善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一、从人性:本善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l二、反人性:本恶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二、反人性:本恶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l三、纵人性:自然人

24、性论的教育本体论三、纵人性:自然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l四、三等人性:层次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四、三等人性:层次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l五、永恒人性:理性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五、永恒人性:理性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l六、外铄人性:白板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六、外铄人性:白板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l七、实践人性:社会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七、实践人性:社会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l八、生成人性:互动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八、生成人性:互动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l九、自主、外化人性:潜能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九、自主、外化人性:潜能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l十、交往、理解人性:后现代主义主体间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十、交往、理解人性:后现代主义主体

25、间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 一、从人性:本善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一、从人性:本善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l性善论认为,善既是人生成的本原也是人追求的终极性善论认为,善既是人生成的本原也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社会和教育形成人的最高归宿。所以,教育的目标、社会和教育形成人的最高归宿。所以,教育的方式就是顺从人的善良本性,引导人自求自得、自我方式就是顺从人的善良本性,引导人自求自得、自我修养,启发人们存养和扩充善性。修养,启发人们存养和扩充善性。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 二、反人性:本恶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二、反人性:

26、本恶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l性恶论认为,善是天理,是社会的要求,但人的本性性恶论认为,善是天理,是社会的要求,但人的本性并不是善的,人的本能欲望是恶的,善是由社会和教并不是善的,人的本能欲望是恶的,善是由社会和教育形成的。育形成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 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三、纵人性:自然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三、纵人性:自然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l人性本来是善的和好的,但一经人的影响就变坏了,人性本来是善的和好的,但一经人的影响就变坏了,所以,教育必须满足儿童的自然需求,严格遵循自然所以,教育必须满足儿童的自然需求,严格遵循自然法则,防止社会的影响,形成他们的自爱、

27、爱人和自法则,防止社会的影响,形成他们的自爱、爱人和自由、平等的品格由、平等的品格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卢梭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四、三等人性:层次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四、三等人性:层次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l孔子一方面认为人生来的本性没有多大差别,孔子一方面认为人生来的本性没有多大差别, 其差别是由环境和社会影响以及自己的主观其差别是由环境和社会影响以及自己的主观 原因造成的。但一方面又认为人性是有差别原因造成的。但一方面又认为人性是有差别 甚至是分等级的,认为甚至是分等级的,认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生而

28、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这使得他的这使得他的“有教无有教无类类”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的“类类”有了很大限制有了很大限制。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l古希腊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绝对的、完善古希腊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绝对的、完善的、真实的、永恒不变的的、真实的、永恒不变的“善的理念善的理念”。但他又认为。但他又认为善的灵魂分为理智、意志和情欲三部分或三个层次,善的灵魂分为理智、意志和情欲三部分或三个层次,由于善的层次不同,在他构想的理想国中的

29、人的教育由于善的层次不同,在他构想的理想国中的人的教育对象也分为不同层次。对象也分为不同层次。人人的的灵灵魂魂理智理智意志意志情欲情欲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五、永恒人性:理性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五、永恒人性:理性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l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认为,人性就是人的理性,理性就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认为,人性就是人的理性,理性就是人性,作为理性的人性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教育是人性,作为理性的人性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教育也应把形成适应普遍不变的理性和真理的人作为永恒也应把形成适应普遍不变的理性和真理的人作为永恒的和最高的目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要有利于这一的和最高的目标。教育

30、的内容和方法都要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目标的实现。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六、外铄人性:白板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六、外铄人性:白板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l白板人性论认为人性是形成的不是预成的,白板人性论认为人性是形成的不是预成的, 本原人性不仅没有善恶之分或者无善无恶,本原人性不仅没有善恶之分或者无善无恶, 而且也无理性与非理性之分。人与生俱来而且也无理性与非理性之分。人与生俱来 只具有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的巨大潜只具有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的巨大潜 能:白板。善恶和理性、非理性等都是后能:白板。善恶和理性、非理性等都是后 天影响的结果。天影响的结果。人的心灵就像一块白板

31、,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 洛克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七、实践人性:社会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七、实践人性:社会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l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随着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随着社会发展 而而改变的,既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也改变的,既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也 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人性本体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人性本体 论特别强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论特别强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以及人际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科技以及人际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 和道德关系等对人的形成和教育发展的和道德关系等对人的形成和教育发

32、展的 重要影响作用。重要影响作用。,“人人的的本本质质不不是是单单个个人人所所固固有有的的抽抽象象物物,在在其其现现实实性性上上,它它是是一一切切社社会会关关系系的的总总和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系的总和”。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八、生成人性:互动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八、生成人性:互动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l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与皮亚杰皮亚杰的结构主的结构主 义建构主义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哲学认为,人义建构主义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哲学认为,

33、人 的潜能转化为人的现实能力,既离不开人的的潜能转化为人的现实能力,既离不开人的 潜能的先验性,更是人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与潜能的先验性,更是人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与 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经验的学校课程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经验的学校课程 是以儿童及其经验、兴趣为中心的儿童在是以儿童及其经验、兴趣为中心的儿童在“做中学做中学”的一种经历和体验。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教育的一种经历和体验。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教育过程就是在原有图式基础上的同化、顺应和平衡的循过程就是在原有图式基础上的同化、顺应和平衡的循环过程。环过程。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九、自主、外化人性:潜能

34、人性论的教育九、自主、外化人性:潜能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本体论l人本主义教育哲学认为人具有无限发展的可人本主义教育哲学认为人具有无限发展的可 能性,是一个永远未完成的存在人的潜能、能性,是一个永远未完成的存在人的潜能、 本性和本质就是人的选择,教育本性和本质就是人的选择,教育 目的不在目的不在 于使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而是指导学生自于使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而是指导学生自 由选择、自由创造、自我设计、自我教育、由选择、自由创造、自我设计、自我教育、 自我实现,成为勇于承担责任、成为自己的人。自我实现,成为勇于承担责任、成为自己的人。“教育如果能帮助个人发挥潜能、自我实现,那就是教育如果能帮助个人发挥潜

35、能、自我实现,那就是 好好的的。” 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十、交往、理解人性:后现代主义主体间人性论十、交往、理解人性:后现代主义主体间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的教育本体论l后现代主义重视主体对文本及教学内容的理解、体验后现代主义重视主体对文本及教学内容的理解、体验和解释,重视主体间的交流、对话和理解。教育就是和解释,重视主体间的交流、对话和理解。教育就是通过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对文本和语言的学习、传递通过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对文本和语言的学习、传递和理解、解释形成人的过程,或者说人是通过教育过和理解、解释形成人的过程,或者说人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的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对文本和语言的学习、传程中的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对文本和语言的学习、传递和理解、解释形成的。递和理解、解释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