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题号一二总分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2.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 )朝代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君主末代君主重要事件商约公元前1600年汤 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 A.桀 B.纣王 C.文王 D.武王3.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与水患多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这位商王是( ) A.启 B.汤 C.盘庚 D.纣王4.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
其中的“诸侯”产生于(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5.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从材料可知西周实行的是何种政治制度(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6.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 A.纺织业 B.制瓷业 C.青铜制造业 D.造纸业7.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收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这种文字(见右图)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B.商朝C.秦朝D.晋朝8.《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
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A.耜耕 B.牛耕 C.耧车 D.机耕9.《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状态为( ) A.诸侯争霸兼并 B.社会思想活跃 C.生产力发展 D.大规模民族交融10.2018年5月 22 日,安徽省颍上县第十三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他辅佐下列哪位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 A.秦孝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11.“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12.电影《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门客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
看完电影后,小明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 ) A.三家分晋 B.田氏代齐 C.晋楚争霸 D.战国七雄13.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 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 C.楚庄王称霸中原 D.合纵与连横14.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起来15.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16.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17.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战国时期赵国 B.战国时期齐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这种辩证法思想出自( ) A.《孔子》 B.《离骚》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1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20.战国时期,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倡导节俭的是( )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读图,回答问题。
14分)(1)如图所示是我国历史上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开始实行于何时?(2分)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分)第 7 页 共 8 页(2)枝干部分是哪些人?(2分)他们能从天子那里得到什么?(2分)他们对天子有何义务?(2分)到春秋时期这种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8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 分)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材料二 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材料三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史记》(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说说商鞅代表哪个群体的利益2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4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有何影响3分)(4)通过学习这段历史,你有何启发?(2分)23.某中学的学校广播站正在播送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为了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某校七年级同学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这一时期的图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进来,和同学们一起完成相关问题,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图片展示】(1)变化的形势(2)时代的智者(3)先民的创造【图中学史】(1)举出图1所示时期出现的三位霸主,图2所示时期诸侯国有什么变化?(5分)(2)这两个时期都出现了混战的局面,这些战争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祸根?(1分)(3)图3所示人物是谁?(1分)以他为代表的这些智者开启了什么样的文化局面?(1分)他们的学术争论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4)图8记录了谁的伟大功绩?(1分)你怎样评价该工程?(2分)(5)结合以上图片,总结一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呈现的显著趋势。
2分)第二单元测试卷1. B 2. B 3. C 4. D 5. B 6. C 7. B 8. B 9. A 10. D11. A 12. A 13. C 14. C 15. C 16. D 17. C 18. C19. C 20. B21.参考答案(1)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周王的宗亲、功臣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春秋时,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22.参考答案(1)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不守旧、敢作敢为、与时俱进等均可)地主阶级2)确立县制,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国家承认土地私有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当时能够富国强兵,实现霸业今天的中国要坚持改革的方针和政策;人才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进步,要珍惜人才、培养人才答出其他要点,言之成理即可)23.参考答案(1)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著名霸主任意三位即可)战国时期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称雄的局面2)分封制3)孔子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4)李冰。
是闻名世界的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5)社会剧烈动荡,经济迅速发展,思想空前活跃,文学艺术繁荣,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