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课件人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8028464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课件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课件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课件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课件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课件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课件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课件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文言文训练 人有(鬻,人有(鬻,Y,卖)矛与盾者,誉(夸耀)其盾,卖)矛与盾者,誉(夸耀)其盾之坚,物(东西)莫能陷(刺破)也,俄而又誉其矛之坚,物(东西)莫能陷(刺破)也,俄而又誉其矛曰: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接着问)之人应(接着问)之曰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其人弗能应也。1 1、 夸耀他的盾的句子是:夸耀他的盾的句子是: 夸耀他的矛的句子是:夸耀他的矛的句子是:2 2、翻译画线的句子、翻译画线的句子 . .、用两句话评价这个卖东西的人、用两句话评价这个卖东西的人。、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成语:、这个故事讲的就是

2、成语:。 凿壁偷光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成大学。1 1、释词义、释词义邑人邑人 不逮不逮 资给资给 大学大学2 2、翻译、翻译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答:答: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答:答: 3 3

3、、解释、解释“凿壁偷光凿壁偷光”答:答:4 4、比较一下方仲永和匡衡的行为,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比较一下方仲永和匡衡的行为,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答: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解素衣,衣缁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黑而来,岂能无怪哉?”1 1、释下列句子加点字的含义、释下列句子加点字的含义衣素衣而出衣素衣而出 ; 。天雨,解素衣天雨,解素衣 ;岂能无怪哉岂能无怪哉 2 2、

4、解释短语、解释短语 :迎而吠之:迎而吠之 3 3、用、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向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向 者者 使使 汝汝 狗狗 白白 而而 往往 黑黑 而而 来来4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么悟出来、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么悟出来的?的?答:答:甲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乙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我以不贪为宝

5、,尔以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尔以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 1、解释下列各字、解释下列各字濯濯 鲜鲜 或或 示示 2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同予者何人、同予者何人 献玉者曰献玉者曰 B B、故敢献之、故敢献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C、献诸子罕、献诸子罕 投诸于渤海之尾投诸于渤海之尾 D D、以示玉人、以示玉人 虎见之,庞然大物,以为神虎见之,庞然大物,以为神3 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B B、我以不贪为宝、我以不贪为宝C 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D D、可爱者甚蕃、可爱者甚蕃4 4、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答:答: 5 5、 甲甲 、 乙乙 两文主题相近,反映周敦颐和子罕共同的生活度:两文主题相近,反映周敦颐和子罕共同的生活度: 。而写法不同,甲文运用。而写法不同,甲文运用 来体现作者的为人准则,乙文通过对话来体现作者的为人准则,乙文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临江之人,畋得麋鹿,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临江之人,畋得麋鹿,畜之。入门,群犬垂涎

7、,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动。稍使与之动。 积久,犬皆如人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鹿稍大,忘己之麋也,麋鹿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是啖其舌。是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1 1、解释加点各字、解释加点各字怛怛 ; 稍稍 ; 啖啖 ; 狎狎 2

8、2翻译画线的句子翻译画线的句子 3 3、小鹿被吃是一个悲剧,说说小鹿可悲在哪两个方面?从中可得、小鹿被吃是一个悲剧,说说小鹿可悲在哪两个方面?从中可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出一个什么道理?答、答、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与善人居(店铺),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与善人居(店铺),久而不其愁,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久而不其愁,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1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久而不闻其香久而不闻其香

9、”与与“广起,夺而杀尉广起,夺而杀尉” 中中“而而”字用法相字用法相同。同。B B、“与善人居与善人居”与与“居十日居十日”中的中的“居居”意思相同。意思相同。C C、“与善人居与善人居”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D 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译为译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2 2、根据文意,君子要、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近朱者赤,近朱者赤, 3 3、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的看法?

10、请简要回答。、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的看法?请简要回答。答:答: 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堕。今有二人焉,皆有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堕。今有二人焉,皆有百里之适。一人鸡鸣而驾,马瘠车敝,憩于涂数焉,百里之适。一人鸡鸣而驾,马瘠车敝,憩于涂数焉,则穷日之力,未必能至。一人日中而驾,马良车驶,则穷日之力,未必能至。一人日中而驾,马良车驶,其行不息,吾知其必先于鸡鸣者矣。故夫车马者,其行不息,吾知其必先于鸡鸣者矣。故夫车马者,质也;做辍,其勤堕也。质也;做辍,其勤堕也。1 1、解释加点各字、解释加点各字但恐始勤终堕但恐始勤终堕 马瘠车敝马瘠车敝 憩于涂数焉憩于涂数焉 则穷日之力则穷日之力2 2、翻

11、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堕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堕 吾知其必先于鸡鸣者矣吾知其必先于鸡鸣者矣 3 3、是用什么方法来说理的?、是用什么方法来说理的?答:答: 4 4、是怎样理解、是怎样理解“ ”这句话?答:这句话?答: 5 5、选文用、选文用“二人二人”之为做对比,对论证观点起什么作用?之为做对比,对论证观点起什么作用?答答 赵人患鼠,乞猫于山中。中山人与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赵人患鼠,乞猫于山中。中山人与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盍去诸?”其父曰:其父曰:“是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12、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1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解释加横线的词语赵人赵人患患鼠鼠 乞乞猫于山中猫于山中 盍盍去诸去诸 弗食鸡则已弗食鸡则已耳耳2 2、下列句子划分音节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划分音节有误的一项是( )A A、善捕、善捕/ /鼠及鸡鼠及鸡 B B、告、告/ /其文其文/ /盍去诸盍去诸C C、吾之患、吾之患/ /在鼠在鼠

13、 D D、则窃、则窃/ /吾食吾食3 3、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 是非若所知也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答:答: 4 4、这则寓言告示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则寓言告示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答:你对这个你对这个“赵人赵人”有什么看法?有什么看法? 答:答: 范仲淹二岁而范仲淹二岁而孤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啖粥而读。既仕,粥而读。既仕,每每慷慨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受

14、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 1、给加点字注音、给加点字注音少少有大志(有大志( ) 食不食不给给( ) 食不食不重重肉(肉( ) 2 2、解释句中画横线的词、解释句中画横线的词孤孤 啖啖 谗谗 慷慨慷慨 3 3、说说下列句子中、说说下列句子中“而而”字的用法。字的用法。 二岁而孤二岁而孤 啖粥而读啖粥而读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长烟一空 4 4、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15、、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 A、范仲淹二岁而、范仲淹二岁而孤孤,家贫无依。译: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家贫无依。译: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B B、每以天下为己任。、每以天下为己任。 译文:(他)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译文:(他)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 C、夜昏怠,辄以水沃面。译文: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夜昏怠,辄以水沃面。译文: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D D、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译文、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译文 :他的妻子的衣食仅仅够自己穿罢了。:他的妻子的衣食仅仅够自己穿罢了。5 5、“当先天

16、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范仲淹所作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起了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起了 的作用。的作用。 6 6、对名句、对名句“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请简述个人的看法。,请简述个人的看法。答:答: 武行役(行军)失汲道(取水的道路),武行役(行军)失汲道(取水的道路),三军皆渴,乃令曰: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多)前有大梅林,饶(多)子(果实),某酸可以解渴。子(果实),某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能够)及前源。口皆出水,乘此得(能够)及前源。1 1、释下列句子加点字的含义:、释下列句子加点字的含义:魏武行役魏武行役失失汲道汲道 三军三军皆皆渴渴士卒士卒闻闻之之 乘此得乘此得及及前源前源2 2、文中的魏武指谁?故事表现他什么特点?、文中的魏武指谁?故事表现他什么特点?答:答:3 3、士卒们吃到了梅子吗?为什么、士卒们吃到了梅子吗?为什么“口皆出水口皆出水”?答:答:4 4、由这个故事演变的成语是:、由这个故事演变的成语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