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上文言文书下注释小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7254703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九上文言文书下注释小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九上文言文书下注释小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年九上文言文书下注释小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年九上文言文书下注释小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年九上文言文书下注释小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九上文言文书下注释小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九上文言文书下注释小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0、 秋水一、书下注释(1)节选自 。作者() , ()时()家、 ()家,名() , ()家代表人物。与()被世人并称为“ () ” 。著作有 ,亦称 ,本文体裁是() ,寓言故事还有 、 、 、 。(2)秋水:() 。水,这里指() 。 (3)时: () 。 (4)灌: () 。 (5)河:这里指() 。 (6)涘 ( ): () 。 (7)泾() :通“ () ” , () 。(8) 渚 () : () 。 (9) 不辩牛马: () 。 辩, () , 现在写作“ () ” 。(10)于是焉:() 。 (11)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己, () 。(12)欣然:(

2、) 。 (13)东面:() 。面,() , () 。(14)端: () 。(15)旋: () , () 。 (16)面目:() 。(17)望洋:() 。(18)野语: () , () 。 (19)闻: () , () 。 (20)莫己若: 即() , () 。(21)我之谓也:() 。 (22)且夫:() 。 (23)少仲尼之闻: ()少:()作() ,意思是() 。(24)子:() 。(25)轻伯夷之义者: () 。轻: ()作() ,意思是() 。(26)长: () , () 。(27)大方之家: () 。方 ,() 。二、通假字不辩牛马“ () ”通“ () ” , () 。径流之大“

3、() ”通“ () ” , () 。三、一词多义(1)若:望洋向若() 。(2)面:东面而视() (3)闻:闻道百() 。以为莫己若者() 。河伯始旋其面目少仲尼之闻() 。天涯若比邻() 。天若有情天亦老()(4)始:始旋其面目() 。(5)之:野语有之曰()词,代指() 。始吾弗信() 。我之谓也()词,无实义, () 。(6)于:至于北海()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词()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词,表() 。四、古今异义(1)百川灌河古义: () ;今义: () ,泛指() 。(2)于是焉古义: () ;今义: () 。(3)至于北海古义: () ;今义: () 。(4)东面而视古义

4、: () ;今义: () 。(5) 大方之家古义: () ;今义: () 。五、词类活用1、秋水时至时: ()词作() , () 。2、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美: ()词用作()词,() 。3、顺流而东行东: ()词作() , () 。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少: ()词的()用法,() 。5、轻伯夷之义轻: ( )词的()用法,() 。六、成语() :原指() ,今多比喻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 : () 。七、主旨()八、思考题(1)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为什

5、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你怎样理解河伯对海神的那番感叹?(3)河伯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你怎样理解这篇寓言的?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九、课内阅读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翻译句子(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3

6、)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下面几句话中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河伯欣然自喜B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C 河伯始旋其面目D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之”字,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野语有之曰B 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C 我之谓也D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4、课文中河伯如果没有见到大海,他

7、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吗?十、类文阅读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 曰: “南方有鸟, 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泉不饮。于是鸱 (ch )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注释:相,国相,这里是用作动词,做国相得意思。国,国都,京城。鹓(yu n)雏:古书上说的像凤凰一类的鸟。止,停止,这里是栖息的意思。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于是惠子恐B 发于南海C 以子之梁国D 子知之乎于是鸱 (ch )得腐鼠而飞于北海欲代子相仰而视

8、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惠子相梁:担任国相B 或谓惠子曰:有人C 非梧桐不止:停止D 非练实不食:竹实3、本文主要运用了那种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本文体现了庄子文章的什么写作特色?默写使至塞上及主旨默写泊秦淮及主旨默写无题及主旨默写浣溪沙及主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1、愚公移山一、书下注释(1)选自列子,名() ,又名() , ()前期()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列子 一书,本文体裁是 () ,寓言还有 、 、 。(2)方:() 。(3)河阳:()

9、 。(4)且:() , () 。(5)惩:() 。(6)塞:() 。 (7)迂() : () , () 。 (8)室:() 。(9)谋:() , () 。 (10)汝:() ,这里是() 。(11)毕: () , () 。(12)平险:() 。险,()词作()词,意思是() 。(13)指: () 。(14)杂然:() 。 (15)许: () 。(16)献疑:() 。(16)曾() : () , () 。(17)丘: () 。(18)如何:() 。(19)焉: () 。 (20)子孙:() 。 (21)三夫:() 。(22)叩石垦壤:() 。(23)箕()畚() :这里是()的意思。(24)孀(

10、)妻: () 。(25)遗男:() ,( )。 (26)始龀() : () ,指()岁。龀,() 。(27)易节: () 。 节, () 。 (28)始一反焉:() 。始, () 。反, () ,现在写作“() ” 。 (29)叟() : () 。 ( 30)甚矣,汝之不惠: () 。甚, () ,() 。 惠, () , 现在写作 “ () ” 。(31)残年余力: () 。 (32)毛: () 。(33)长息:() 。(34)固: () , () 。(35)彻: () ,这里是指 () 。 (36)若: () , () 。 (37)穷匮() : () 。(38)加增:() 。(39)何苦而

11、不平: ()?苦,() , () 。(40) 惧其不已: () 。( 41) 感其诚: () 。(42) 厝 () :() 。(43)朔() : () 。 (44)雍() (注音)(45)陇断:() 。二、通假字1、始一反焉“ () ”同“() ” , () 。2、汝之不惠“ () ”同“() ” , () 。3、河曲智叟亡以应“ () ”同“ () ” , () 。三、一词多义1、且:年且九十()2、其:其妻献疑() , ()词。且焉置土石()其如土石何放在“ () ”句式前, () 。3、焉:且焉置土石()4、之:跳往助之()词,() 。有子存焉()隐土之北()词, () 。始一反焉()甚

12、矣,汝之不惠()词,() ,不译。无陇断焉()5、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词,表()关系而山不加增()词,表()关系聚室而谋之()词,表()关系6、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词,() , () 。河曲智叟亡以应()词,() 。四、古今异义1、方七百里古义: () ;今义:()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 ;今义:() 。3、何苦而不平古义:() ;今义:() 。4、惩北山之塞古义:() ;今义:()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5、寒暑易节古义:() ;今义:() 。6、曾不能

13、毁山之一毛古义:() ;今义:() 。五、词类活用1、箕畚运于渤海之北箕畚: ()词作() , () 。2、帝感其诚感: ()用法,() 。3、吾与汝毕力平险平险: ()词作()词,指() 。六、成语() :( )。() : () 。七、主旨八、思考题1、愚公移山的原因?移山后有什么益处?(用原文句子回答)2、有那些人参加了移山的劳动?共有几人?3、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移山任务的艰巨?4、围绕愚公移山有几种不同的态度?5、写幼童参加移山,有何深意?6、同样是面对移山这件事,为什么愚公和智叟会有截然不同德看法?7、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谁聪明,水愚笨?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8、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个人

14、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9、故事结尾,两座山还是靠神仙的相助才搬走的,有人说,愚公到底还是无能的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10、请你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当代神会应如何评价愚公精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九、用原文句子填空1、文中点名愚公移山原因的句子() , () 。2、文中描写移山的劳动场面的句子() , () 。3、 对于愚公移山, 人们的态度不一, 一方面,支持者众多, 其家人 “ () ” ,“ () ” ,,邻人之遗男也“( )” ;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

15、“() ” 。十、翻译句子(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汝太行、王屋何?(3)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4)遂率子算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十一、类文阅读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意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负者。负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人之立志,

16、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鄙:边境。南海:之佛教圣地普陀山。瓶:水瓶。钵:和尚盛饭食的器皿。顾:难道,反而。1、解释加点词(1)越明年:(2)吾欲之南海:2、翻译句子(1)贫者语于富者曰(2)子何恃而往?(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与“蜀之鄙有二僧”中“之”的用法含义相同的一句是() 。A、吾欲之南海B、人之立志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西蜀之去南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2、扁鹊见蔡桓公一、书下注释(1)节选自 。作者() , ()末期()家, ()家代表人物。寓言故事还有 、

17、、 。(2)有间() : () 。 (3)腠()理:中医学名词,指() 。(4)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居十日:() 。局, () , () 。(6)故:() 。(7) 王桓侯而旋走:() 。 还() ,通 “ () ” , () , () 。(8) 汤熨: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 汤 () ,() , 现写作“ () ” 。 熨 () ,() 。(9)针石:这里意思是() 。 (10)火齐:这里意思是() 。齐() ,现写作() 。 (11)司命:() 。 (12)属: () , () 。(13)请: () 。二、通假字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通() ,意思是() 。2 汤熨之所及也(

18、)通() ,意思是() 。3 火齐之所及也()通() ,意思是() 。三、一词多义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词,() 。故使人问之()词,() 。司命之所属()词,() 。君之病在肠胃()词,() 。四、古今异义1 居十日居古义: () ;今义:() 。2 不治将益深益古义: () ;今义:() 。3 故使人问之故古义: () ;今义:() 。4 望桓侯而还走走古义: () ;今义:() 。五、词类活用1、针石之所及也。针石,()词作() ,意思是() 。2、汤熨之所及也。汤熨,()词作() ,意思是() 。3、火齐之所及也。火齐,()词作() ,意思是() 。六、成语1、 () : () 。

19、2、 () : () 。七、主旨() 。八、人物形象扁鹊:() 。蔡桓公:() 。九、用原文填空1、蔡桓公轻视扁鹊的句子:() 。2 说明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的原因的句子是()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十、类文阅读医扁鹊见秦武王(战国策)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注释:除:去掉,此处引申为医治。石:石针,

20、及砭,古人用以扎皮肉治病。1、解释加点字。(1)除之未必已也() 。(2)使耳不聪() 。(3)扁鹊怒而投其石() 。2、翻译句子(1)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2)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3、透过“君以告扁鹊”一句,你能看出秦武王有哪些性格特点?4、分析扁鹊的话,想想:扁鹊所认为的治国道理应该是什么?5、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A“武王示之病”的正确语序是:武王以病示之,翻译成汉语是: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给了扁鹊。B 扁鹊仅从武王治病的犹豫上就得出结论:“知秦国之政” “君一举而亡国” ,未免显得过于草率、武断。C“扁鹊怒而投其石”中的“怒” 子用得好, 它写出了

21、扁鹊的精神态度:不愿与庸人为伍。D 左右大臣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扁鹊却能“怒而投其石”,这是因为他又高深的医疗水平。默写水调歌头及主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3 捕蛇者说一、书下注释(1)选自 。作者() , ()朝()家。字() ,世称“() ” 、“ () ” 。与韩愈并称“ () ” 。 “ () ”之一。(2)质:() 。 ( 3)章:() 。 (4)腊() : () 。这里指() 。(5)饵:这里指() 。 (6)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7)去死肌:() 。 (8)

22、三虫:() 。 (9)聚:这里指() 。(10)岁赋其二: () 。赋,() , () 。 (11)嗣() : () 。(12)当其租入: () 。当() , () 。 (13)数() : () 。(14)争奔走焉: () 。争,()的意思。奔走, () 。(15)专其利:() 。 (16)死于是:() 。 (17)戚:() 。(18)若毒之乎?:()?毒, () , () 。 (19)莅事者: () 。(20)更()若役: () 。 (21)汪然: () 。 (22)复: () 。(23)君将哀而生之乎: ()?( 24)蹙() : () , () 。(25)向吾不为斯役: () 。向,这里

23、是()的意思(26)病:这里是() 。 (27)积于今:() 积,() (28)殚其地之出:() 。 (29)竭其庐之入:() 。庐, () 。(30)号()呼而转徙() : () 。 (31)顿踣() : () 。(32)犯: () 。 (33)呼嘘毒疠: () 。疠,这里指() 。(34) 往往: () 。 ( 35)死者相藉: () , () 。藉() () , () 。(36)今其室十无一焉: () 。 (37)叫嚣乎东西: () 。(38)尔: () 。 (39)悍吏:() 。 (40)隳()突:() , () 。(41)哗然而骇: () 。 (42)虽鸡狗不得宁焉: () !(43

24、)缶() : () 。 (44)弛然:() 。 (45)谨食()之:() 。(46)时: () 。 (47)甘食: () 。 (48)尽吾齿: () 。齿, () 。(49)犯死:() 。 (50)熙熙:() 。 (51)旦旦有是:() 。是, () ,这里指() 。 (52)死乎此:() 。(53)则已后矣:() 。 (54)苛政猛于虎也: () 。(55)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6)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以, () 。俟() , () 。焉, () , () 。 ( 57)啮()人: () 。二、通假字谨食之“ () ”通“ () ” , () 。三、一词多义(1)

25、已:可以已大风() , 这里指()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赋:岁赋其二();孰知赋敛之毒()(3)甚:貌若甚戚者();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之甚也() 。(4)岁:岁赋其二();积于今六十岁矣()(5)若:貌若甚戚者();若毒之乎()(6)毒:若毒之乎() ;孰知赋敛之毒()(7)生:君将哀而生之乎() ; 而吾乡邻之生日蹙()(8)观:今以蒋氏观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9)而:黑质而白章()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而吾乡邻之生日蹙() ;吾恂恂而起

26、()(10)于:吾祖死于是() ;余将告于莅事者() ;积于今六十岁矣() ;苛政猛于虎也()(11)乎:叫嚣乎东西() ;君将哀而生之乎()(12)然:汪然出涕()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四、古今异义(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古义: () ;今义:() 。(2)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古义: () ;今义:() 。(3)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古义: () ;今义:() 。(4)向吾不为斯役古义: () ;今义:() 。(5)以尽吾齿古义: () ;今义:() 。五、词类活用(1)君将哀而生之乎()用法,() 。(2)而吾乡邻之生日蹙()词作() , () 。(3)得而腊之()词作()词,() 。(4)

27、岁赋其二()词作()语,() 。六、成语(1) () : () 。七、主旨:八、类文阅读苛政猛于虎(文章见语文书188 页)1 解释虾类句子中的加点字(1)使子路问之 () ; ( 2)小子识之() ; (3)何为不去也() (4)苛政猛于虎()2 下列句子中“之”与“子之哭也”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隐土之北B 汝心之固C 告之于帝D 操蛇之神3 翻译句子(1)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2)苛政猛于虎也。4 妇人为什么在墓前哭?她又为什么不肯离开?5 与 “苛政猛于虎也” 这句话意思相近的 捕蛇者说 中的一句话是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

28、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4 诗词五首用原文填空1、 使至塞上中写诗人出使目的,经过的句子:() , () 。2、 使至塞上中写诗人以“征蓬” “归雁”自比的诗句() ,() 。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心情。3、 使至塞上中描写千古奇观的名句() , () 。4、 使至塞上 中写出诗人对都护的赞叹,并照应开头和诗题 () , (0. 5、 泊秦淮中写景的名句是:() 。表现诗人关心国家命运,抨击黑暗现实的句子是() , () 。6、 无题中写景渲染烘托有情人的离愁别绪的句子是:() 。7、人们常用 无题 中的两句诗来赞美老师那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29、,这两句是 () ,() 。 在诗中这两句用了 () 和 () 的修辞,曲折丰富地表现了 () 。8、 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名句() , () 。9、 浣溪沙中词人有自然规律的变迁,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流连,对光阴易逝的惆怅的句子()?10、 浣溪沙中直接抒发词人寂寞和忧伤的句子() 。11、苏轼水调歌头中直接描写月光的词句是:() , () , () 。表现作者面对悲欢离合的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 () , () 。12、 水调歌头中望见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用之来祝福亲安的词句是:() , () 。25论语十则默写论语十则并翻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30、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6鱼我所欲也一、书下注释(1)选自 。孟子,名() ,字() , ()时期()家()家。 ()家学派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 ,并称“() ” ,有“ () ”之称。(2)得兼:即() , () 。 (3)苟: () 。这里指() 。(4)如使:() , () 。 (5)由是:() 。 (6)是故:() 。(7)生: () 。 (8)呼尔: () 。 (9)加: () ,指() 。(10)蹴()尔:() 。 ( 11)行道之人: () 。(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3) 得我欤() : ()

31、得,现在写作“ ()“。 (14) 本心: () , () 。二、一词多义1、而:呼尔与之表()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3、为:为宫室之美()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4、生:舍生而取义者也()得之则生()5、得:故不为苟得也()得我欤通() , () 。三、古今异义1、贤者能勿丧耳古义:() ;今义:()2、一豆羹古义:() ;今义:()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 ;今义:()4、非独贤者有是心古义:() ;今义:()四、成语1、 () : () 。2、 () : () 。五、主旨六、段义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七、孟子

32、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 ,教育部曾修改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八、撕一篇纸默写鱼我所欲也课文及翻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8马说一、书下注释(1)选自 。作者() , ()代()家、()家。字() ,世称“() ” ,与()并称“() ” , “ () ”之首。(2)衹() :同“ () ” , () 。 ( 3)骈死于槽枥之间: () 。骈() (注音),

33、 () 。槽, () 。枥,() 、 () 。(4)不以千里称也: () 。(5)马之千里者: () 。 (6)一食() : () 。(7)或: () 。 (8)食() : () ,现在写作 “ () ” 。 () 且: () , () 。(10)外见() : () 。(11)等:() , () 。(12)策之不以其道: () 。策, () ,这里是“() ” 。以,() 。道, () , () 。 (13)尽其材:() 。材, ()现在写作“ () ” 。(14)通其意: () 。(15) 执策而临之: () 。(16) 其真无马邪: () 。 其, () 。二、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34、而食也“ () ”通“() ” , () 。2、不能尽其材“ () ”通“() ” , () 。3、才美不外见“ () ”通“() ” , () 。三、一词多义1、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词,帮助倒装策之不以其道() ,代指()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补充音节2、策:策之不以其道() , ()词;执策而临之() , ()词3、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 ()词;食马者通“ () ” , () , ()词。4、能:虽有千里之能() , ()词;安求其能千里也() , ()词。5、以:不以千里称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6、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指代() ;

35、其真无马邪()7、而:而伯乐不常有表() , () ;执策而临之表() ,不译,连词四、词类活用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词活用作()词,()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词活用作()词,()3、策之不以其道()词活用作()词,()4、食之不能尽其材()词的()用法,()五、段义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六、主旨:七、思考练习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有什么样的深层含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4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 “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遭遇如何?作者这样写暗示了什

36、么?3、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4、文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八、类文阅读郭隗先生曰: “臣闻古之君子,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释:涓:ju n.。安事:要何用。捐:舍弃。之:指死马。诚:真心。致士:招纳贤士。见事:被重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2)买其首五百金()2、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3、文章借“古之君人“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4、本文中的“千里马”与韩愈马说中的“千里马”的共同喻义是什么?29诗词五首一、 撕一篇纸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滁州西涧 约客如梦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诗作者主旨)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