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职业诀窍.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276682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试职业诀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面试职业诀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面试职业诀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面试职业诀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面试职业诀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试职业诀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试职业诀窍.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就中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进行探讨,提出中国企业抓住全球化机遇和迎接全球化挑战、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六项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国企业 经济全球化 策略 核心竞争能力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最初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全球经济活动被纳入一个以计算机、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联结起来的全球性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重组。 经济全球化是以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以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

2、为核心,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为形式,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优化组合,从而促进了各国和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日益冲破各个国家、各个区域原有的孤立、封闭状态,而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世界各国的经济逐步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根本上说,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们所处时代的基本趋势和基本特征之一。它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经济全球化及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对于中国企业抓住全球化机遇和迎接全球化挑战、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

3、实意义。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诸多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如果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承受住这些压力,就是一种机遇;反之,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机遇和挑战共存,就看我们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企业带来的机遇 邓小平早就指出:“世界发生大转折,这就是机遇。”江总书记也说:“大转折就是大机遇。”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企业界提供了诸多发展机遇: 1、为我国企业界与国际接轨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入WTO,我国获得了130多个成员国家(地区)无条件提供的最惠国待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降低的优惠以及与贸易有关的优惠待遇

4、; 2、有利于打破国内某些行业的垄断行为,激发国有企业的竞争意识,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让消费者得到更优质、更便宜的服务; 3、有利于优先发展优势产业。经过50年的建设,中国建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国在轻工、纺织、家电、重化工等加工业都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今后,依据巨大的本土市场,在劳动密集和中间技术制造业,以及部分高技术产业如软件业中,中国仍将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全球化有可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4、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5、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6、有利于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经济贸

5、易环境。世贸组织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成员间的贸易量占全球贸易的95。世贸组织有三项基本职能:一是制定、实施和监督多边贸易规则;二是组织多边贸易谈判;三是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可以通过获得其成员资格,享受多边谈判的成果;通过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维护自身权益;可以通过开放自身市场,获得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的机会;可以通过多边的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企业造成的挑战 1、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将难以消除。我国目前人均GDP只是中等发达国家的1/10,在大家都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差距将更难消除。 2、跨国公司的进入对国内企业的生存形成压力。

6、国内企业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资金、技术、管理上都同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存在很大差距。 3、中国传统文化及滞后的经营观念带来的压力 前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曾在1996年上海召开的贸易研讨会上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文化观念的变革。不少人情愿忍受传统国有企业运作方式所产生的浪费、低效率与低工资,而不愿意采用新的节约资源、最终可以导致就业增加与社会福利提高的生产方式,这是个悲剧。”我国过度的贸易保护政策,企业经验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及缺乏创新精神等,这些都对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构成挑战。 4、产品和技术创新的巨大压力。跨国公司的进入,一方面促使中国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也给中国企业造成了

7、巨大的产品创新压力。如我国彩电市场,多年来追随着国外品牌引领的潮流,不断推出超平、纯平、等离子、液晶等新产品,中国企业在追赶的同时,也意识到产品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加紧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并开始在海外设立R&D机构,跟踪、储备或赶超最新技术。 5、人力资源欠缺带来的压力。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大都实施了本土化的策略,其关键是人才的本土化。跨国公司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理念、富有吸引力的待遇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了国内许多优秀人才。 5、市场机制还不够成熟。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企业家市场等发展不够完善,按照市场规则自主发展、健康成长的企业运行机制还不成熟。发达国家经历了数百年市场经

8、济的锻炼和完善,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制度、行为范式、经验和组织体系。中国要掌握这些知识,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中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经济全球化不仅决定着人类发展的进程与方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我们高兴地看到,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那么,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企业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一)自觉参与国际竞争,实施国际经营战略 “自觉参与国际竞争,实施国际经营战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观念基础。 目前中国除了外贸企业和一些大型生产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和在国外设有办事处以及分支机构外,我国企业整体的跨国经营水平较低

9、。一些企业对跨国经营存有畏惧心理,以为是力所不及的目标。这种观念必须更新。事实上,成功的跨国公司基本上都经历过“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在其规模扩张过程中总要作参与国际竞争的思考。对中国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树立参与国际竞争及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全球战略观念。 (二)规范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经营机制转换 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和规范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落实企业的法人资本所有权,为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实现国有企业的法人资本所有权,意味着该资本与出资者其他资本的分离,对于作为出资者的国家而言,避免了国家对国有资本所承担的无限责任。同

10、时企业法人资本的独立性,决定了它在经营上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与责任,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现市场化程度已达5060,但真正实现全面市场化,归根到底还是要使作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的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毫无疑问,“入世”的压力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必将加快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 近几年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实践表明,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改制上市,是国有大企业推进体制创新、促进经营机制转换的有效方式。上市企业要受到社会公众投资者的监督,企业的行为要受到证券管理部门的监管

11、,企业经营业绩和重大信息要向公众披露,这种透明度产生的制衡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通过改革转变经营机制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把企业内部改革推到位。具体地讲就是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等制度的改革,目的是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 (三)严格实施错位竞争,准确定位赢得优势 市场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产品技术有差异,产品的质量、价格、档次、花色品种等也有差异。同时国际国内市场地域广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就会十分明显。这些都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为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我国企业实力有限的现状,可以考虑实施错位竞争战略,以开拓市

12、场空间,培育和增强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基础。 错位竞争策略主要有: 1、产品差异化策略。这里的产品差异包括价格的差异、性能的差异、渠道的差异、品牌的差异等等。通过“产品差异”策略,可以为自己创造市场。例如,青岛海尔集团所生产的可洗地瓜洗衣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可以说,不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产品差异化策略都是“弱者”制胜的利器。 2、市场定位策略。选择某一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市场或某一地区市场作为主攻方向,或在产品价值链中的某一环节上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搭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便车,进入国内市场竞争乃

13、至跨国经营的快车道。如:浙江万向集团的支柱产品是与卡车和大客车相配套的十字轴万向节,1996年国内对此产品的需求量为2000万套,国内容量不超过6亿元人民币,但万向集团在该行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加上国际市场的相关和不相关产业,当年做成了12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 3、市场置换策略。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国内市场,而内资企业实力有限,不足以抗衡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度放弃一部分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市场,转而经营和占领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农村市场,以此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四)强化核心竞争能力,走出多元经营误区 在中国企业界,多元化经营观念在大型企业集团中有一定的市场。但是,这种经营观念是否适宜

14、值得商榷,巨人集团的下马主要原因是其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从事企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业务,导致全盘皆输,这给中国的企业集团敲响了警钟。 相反,我国家电业的巨头海尔集团对多元化经营的看法就十分理性。张锐敏认为,中国企业要想壮大就不能不考虑多元化经营,但把多元化经营看作是东方不亮西方亮,这边赔了那边补,其出发点是错误的。海尔集团未来会进入多元化经营状态,但要保持两个原则:一是把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做好,再用资本运营筹集来的资金发展其他行业;二是不讲东方不亮西方亮,进入一个行业,就一定要成为行业的前三名。张锐敏的观点有点与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韦尔奇的观点相类似。 在我们看来,对待多元化经营要采用辨证的思

15、维方法。多元化经营果然可以分散的风险,但同时这也会分散企业的资源能力,特别是从事一些陌生的、企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时要特别谨慎。 不论是否从事多元化经营,我们都必须抓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根本问题,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重组或调整。 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麦合作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能力一文指出,一个组织中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是一个企业所具有的在本行业独树一帜的、难以复制模仿的能力,可实现用户看重的、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可提供进入广阔多样市场的潜能,从而是长期利润的源泉。 对我国企业来说,要能拿出与竞争对手在国际市场上直接交锋的竞争资源包括品牌、产品的质量与价格、产品的品种与功能、资金与规模、营销水平与广告投入等,这些都是外显竞争力,它们仅仅是内在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而内在竞争力则是企业竞争的实力和潜力的综合,具体体现在企业的素质、资源配置、企业各方面的能力上。从长远来看,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应从企业内部入手,在培育企业素质和能力上下工夫,积累与形成竞争资源,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五)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首要的是创新。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财富杂志曾分析全球最有竞争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