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传统文化文章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075004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传统文化文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端午传统文化文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端午传统文化文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端午传统文化文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端午传统文化文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午传统文化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传统文化文章(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午传统文化文章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 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两篇关 于端午的文章,赶紧收藏起来吧!【传统文化】一篇文章,让你更懂端午端午节(英文为 Drag on BoatFestival或 DoubleFifth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 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

2、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吃粽子端午节放假安排:2012年端午节放假安排为6月22日至24日 放假3天,分别为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端午节”为每农历五 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2008年列入国家法定节假 日,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来历“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

3、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 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又 称,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浴兰节、解粽节、女儿节、端礼节、 菖蒲节。端午节划龙舟节日来历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 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 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 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 再次 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 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

4、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 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 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 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 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纪念孝女曹娥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 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 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端午节悬挂艾叶菖蒲、钟馗像等迎涛神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 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 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

5、,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 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 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 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 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 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 “我死后,将 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 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端午节佩戴香囊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 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

6、“龙”的部元;吴廷晖:龙舟夺标1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 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 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 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 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 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 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

7、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 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 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 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宋徽宗 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 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 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 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

8、”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 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 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 却把吃粽子写在 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 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 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 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 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 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 之于他。纪念女诗人秋瑾秋

9、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 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和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的 称号。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 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后人为敬 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 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节日食俗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 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 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 锂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

10、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hellip ;… 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 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 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 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 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 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 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 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

11、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 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 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 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 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 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 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 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 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 不叮。各地

12、习俗河北省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 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 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山东省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 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 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 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

13、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 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 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 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陕西省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 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 。同 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甘肃省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

14、称“烧高山”。江苏省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鲤鱼)煮食。仪征县也 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 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 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 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四川省石柱(石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 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蔑编一个骑虎的道 士。敲锣打鼓,上街游行。旧时,川

15、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 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 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 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在绵阳 市和遂宁市的部分地区,有端午吃包面 和饺子类似,用面皮包馅煮 食的传统,具体由来有待考证。浙江省桐庐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 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江西省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 中饮之,称之“开眼”。湖北省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市秭归 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另有祭祀、招魂 等纪念屈大夫的活动,这一天还有晒水给小孩洗澡的习俗, 就是放一 盆水中太阳下晒,等水热了给小孩洗澡,据说可以洗去污浊和病魔。 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五月二十五又称“末端阳”,食粽、饮蒲酒, 例同端午。湖南省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 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 泛水,称为“送瘟”。福建省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 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 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 啸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