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天文学大作业.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817074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天文学大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础天文学大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础天文学大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础天文学大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天文学大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天文学大作业.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基础天文学大作业 学 校: 西南交大峨眉校区 院 系: 机械工程系 班 级: 工程机械专业 姓 名: 阿玛布丽 2011.11.26 基础天文学大作业1、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及其重要意义答:寻找北极星的三种方法:1、以北斗星斗魁的天枢、天璇两星的连线所指向一直延伸,直至连线长度五倍处即是北极星所在.此法在冬天即用不上了,因为北斗己处下中天,不能见到。2、西方之法是以仙后座两头之星的长度从中心星延伸两倍距离,即是北极星。这是冬天迅速找北极的捷法。仙后座是取中华星官的王良一、王良四、策星、阁道三、阁道二而组成,其形似3字,故有人又称3字星。3、以五车星的三、四星连线长度延伸五倍处

2、即是北极星。春季用此法甚佳 2:怎样理解白洞?答:简单来说,白洞可以说是时间呈现反转的黑洞,进入黑洞的物质,最后应会从白洞出来,出现在另外一个宇宙。由于具有和“黑”洞完全相反的性质,所以叫做“白”洞。它有一个封闭的边界。聚集在白洞内部的物质,只可以向外运动,而不能向内部运动。因此,白洞可以向外部区域提供物质和能量,但不能吸收外部区域的任何物质和辐射。白洞是一个强引力源,其外部引力性质与黑洞相同。白洞可以把它周围的物质吸积到边界上形成物质层。3、怎样理解暗物质答:现代天文学和物理学认为,宇宙中存在着“暗物质”,这些“暗物质”还未能被人类所认知, 如果我们从地球和太阳系中来探寻那样的物质,也不难理

3、解,“暗物质”也只不过是人类的肉用或用天文望远镜未能看见的物质;但X光射线、光波、无线电波这些东西却能被发现;因此,通过这样的原理来推测,宇宙中的“暗物质”,也就是人类现在所认知的化学元素,只不过是对太阳系外的星际的探测,由于距离的遥远,用望远镜也只能看到有光线的星云图而已。那么,在漆黑的星际空间中也存在无数的星际物质还未能被发现。这样也就是指“暗物质”。如果作一个比较,在地球的大气层,大气中有氢、氧、水等化学元素,还有被太阳风吹来的星际物质,流星坠落到地球然烧时所带来的星际物质,都可以看作是“暗物质”,这样,就不难推断,宇宙中的“暗物质”的物质结构与人类所认识的化学元素是一样的,这也包函未知

4、的化学元素;这些“暗物质”的运动也是随着恒星、行星的引力而运动的。或许用现代的宇宙飞船在宇宙空间能够用科学探测器 来探测,也会发现那样的“暗物质”。4牛顿静态宇宙模型的困境?答:无限静态的宇宙无法解释为何夜空是黑的,静态无限宇宙的夜空将是无限亮的。 无限静态宇宙只有一种情形能避免夜空象白天一样明亮,那就是:恒星不是在无限久远以前就开始发光。在这种情形下,光线所经过的物质尚未被加热,或者远处的恒星光线尚未到达地球。我们于是又面临着一个问题:是什么使恒星第一次发光?这就是人类探索了无数世纪的问题宇宙起源。 假定恒星是均匀分布的,我们以自己为球心把宇宙分割成厚度相等的球层,半径越大的球层,包含的恒星

5、越多,恒星数量与该球层半径成正比。而光的衰减也和球层半径成正比。因此每个球层发送到地球的光是相等的。无限宇宙有无限个球层,所以夜空无限亮。 将宇宙改为有限或正在膨胀都可解决这个矛盾。膨胀的宇宙离我们越远处,远去速度越大,红移越严重,直到光线弱到看不见。5分析宇宙大爆炸模型答:恒星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诞生的那天起,它们就聚集成群,交映成辉,组成双星、星团、星系 恒星是在熊熊燃烧着的星球。一般来说,恒星的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大。只是由于距离地球太遥远的缘故,星光才显得那么微弱。 恒星发光的能力有强有弱。天文学上用“光度”来表示它。所谓“光度”,就是指从恒星表面以光的形式辐射出的功率。恒星表面的

6、温度也有高有低。一般说来,恒星表面的温度越低,它的光越偏红;温度越高,光则越偏蓝。而表面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光度就越大。从恒星的颜色和光度,科学家能提取出许多有用信息来。 恒星诞生于太空中的星际尘埃(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星云”或者“星际云”)。 恒星的“青年时代”是一生中最长的黄金阶段主星序阶段,这一阶段占据了它整个寿命的90。在这段时间,恒星以几乎不变的恒定光度发光发热,照亮周围的宇宙空间。 在此以后,恒星将变得动荡不安,变成一颗红巨星;然后,红巨星将在爆发中完成它的全部使命,把自己的大部分物质抛射回太空中,留下的残骸,也许是白矮星,也许是中子星,甚至黑洞 根据弥漫说的理论,恒星形成可分为

7、两个阶段,开始时先由极其稀薄的物质凝聚成星云并进一步收缩成原恒星,然后原恒星才发展成为恒星。巨大的星云星际空间普遍存在极稀薄的物质,由于分布不均匀而往往分裂成团块,并向中心凝聚,成为弥漫星云。 弥漫星云在逐步凝聚收缩过程中进一步分裂,变成体积和质量更小而密度却更高的小球状星云。 星云很庞大,半径起码有好几光年。它的外原物质自由地向中心坠落,收缩进行得相当快,但也需几百万年的时间才能落到中心区。随着快收缩过程的进行,星云内部的密度迅速增大,温度快速升高,气压也相应增强,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使外原物质下落的速度和小球状体的收缩速度减缓,即进入慢收缩阶段。 星云的形状各异,人们用肉眼只能看到一个猎户座大星云。原恒星阶段一般把处于慢收缩阶段的天体称为原恒星。慢收缩开始后,中心区受强烈压缩而升温并发出热辐射,直到最后中心温度升到约800至1000万度以上,由氢原子核聚变为氦原子核的热核反应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内部压力与引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一颗恒星就正式诞生了。 原恒星进一步形成恒星的收缩过程要持续几百万到几千万年。恒星的颜色与其表面温度的关系:其他所有恒星也和太阳一样,是炽热的大火球。不过,它们的表面温度并不相同,天文学家发现,恒星的表面温度越高,它发出的光线的颜色越偏向紫色,温度越低,越偏向红色。因此,通过恒星的颜色,可以较为粗略地判断该恒星表面温度的相对高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