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测试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21074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专题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七测试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2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的情况。据图中数据判断,当时苏联正处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B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C第三个五年计划实施时 D苏德战争爆发时3有一则笑话调侃了前苏联几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措施: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为了使火车继续 前进,四位领导人分别下达命令,其中,调侃斯大

2、林改革措施的是:A“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B“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C“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D“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 4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

3、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5某书中指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B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C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改变了农业优先发展的状况,实行工业优先发展。7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有()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4、中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 B C D 8“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属于适应战时需要的军事性措施是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 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A、 B、 C、 D、 9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

5、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10历史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你认为下列哪个小组讨论的观点是正确的。A. 第一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目标相同,都是用武装斗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 第二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道路相同,都是由城市到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C. 第三小组的结论:俄国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D. 第四小组的结论:俄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1列宁在晚年时指出:“

6、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以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条件。”这里“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 A俄国进行“二月革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苏联采用联邦制 D苏联建立高度集中政治模式12尼克松说:“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之间的接触。这种接触播下不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不满的种子”不包括( )A一党执政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C国际地位不高D思想高度统一13苏联报纸上曾刊登过一组漫画:三个工人一起种树,其中第一个人挖坑,第二个人往坑里放树苗,

7、第三人往坑里填泥土。有一天第二个工人没来上班,第一个工人照样挖坑,第三个工人照样往没有树苗的坑里填泥土。该漫画讽刺苏联经济生活中的现象是A分配不当劳动者缺乏积极性 B管理僵化经济缺乏活力 C个人崇拜现象盛行 D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14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15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中写道:“1

8、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的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 无偿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C. 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 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16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一书中说:“相当大一部分无播种地和播种地不多的农户上升到了中农户的水平;不大一部分中农变成了拥有大量播种地的富裕农民,开始出租土地,使用雇佣劳动,变成了富农。”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历史进程看,富农的产生主要源于( )A. 新生政权的巩固B. 经营体制的创新 C. 国民经济的恢复D. 资源的统一调配17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

9、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181947年,苏联的一本杂志把“列宁在布良斯克森林巡猎”错印成“列宁在布良斯克森林下仔”。这个事件本没有秘密蓄谋,但“罪人”的命运却是悲惨的。这反映出A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印刷水平低下 B苏联强调历史的真实性C苏联人民对列宁满怀崇敬 D苏联法制不健全191962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 提出加强利润刺激两个基本准则:(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对其观点理解正确

10、的是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C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做法 D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20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21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对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年代的特殊性,需要有特定条件

11、下的非常举动B面对战争,俄国人民全力以赴,保家卫国,争取胜利C在战争结束后,俄国经济开始在五年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了明显的变化。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让俄国经济缓过气来,有了起色。22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斯大林 A. 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B. 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C. 摒弃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D. 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23列宁曾这样说过:“如果我们

12、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此话的意图是要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 B C D24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A1个 B2个 C3个 D4个25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中,指出中俄家庭就像亲人一样一起生活。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

13、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B=H,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A=E BB=F CC=G DD=H二、论述题26(25分)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在本世纪给所有国家都带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1993年出版材料二: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