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诗化语句规律提高诗歌鉴赏素质.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991781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掌握诗化语句规律提高诗歌鉴赏素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掌握诗化语句规律提高诗歌鉴赏素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掌握诗化语句规律提高诗歌鉴赏素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掌握诗化语句规律提高诗歌鉴赏素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掌握诗化语句规律提高诗歌鉴赏素质.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掌握诗化语句规律提高诗歌鉴赏素质中学诗歌鉴赏有效教学反思之一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教学文摘 教学论文 2015-11-02 手机版 掌握诗化语句规律 提高诗歌鉴赏素质 中学诗歌鉴赏有效教学反思之一刘党校 陕西省武功县职业教育中心(712200) 中国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由于字数的规定性、韵律的特殊性、文化的积淀性、情感的丰富性、意蕴的含蓄性等特点,就必然要求用有限的文字和优美的韵律来表达无限的意味。再博大精深的意蕴也必须浓缩在规定的字数韵律里,不能多也不能少,这就决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必然是浓缩和变形了的“诗化语句”(对此笔者曾有文专门论述)。它既不同于日常交际语言的通俗、浅显、明了、便捷,也不

2、同于书面散文语言的表意明确、线性结构、合乎语法、逻辑严谨。它是诗化了的文学语言,它比一般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加精炼、生动、形象、含蓄,更具抒情性、韵律化、文化积淀性,它是情感情思情志的宣泄、跳跃、暗示或折射,是既遵循语法逻辑规范而又时时突破语法逻辑限制的高度浓缩的文学语言。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实用性、科学性、表意确定性的语言,是一种诗家独有的浓缩和变形了的意味深长的情志化语言,即“诗化语句”。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化语句”的特点,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的规律,方能读懂诗句。这是鉴赏中国诗歌的基础和前提。怎样解读诗化语句,根据笔者20多年的教学经验,拟提出以下几条: (一)、

3、认识诗化语句的特点,不要按读一般常规语句的习惯去阅读理解。 诗化语句首先是抒发情意的,赋比兴也好,景物语也好,故事语也好,设问语也好,都是抒情的。但诗化语句又不同于一般的抒情句,它是艺术化的、形象化的、意境化的、凝练含蓄的、声律和谐的、气韵生动的、情意冲破了语法逻辑的诗性语言。要让学生理解诗化语句的这些特点,不要把诗化语句当做日常语、规范语、逻辑语、科学语和散文语去读。如孟郊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杜甫月夜中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就不能按一般常规语的习惯去理解。 (二)、认识诗化语句在语法上活用词法句法的规律,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4、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炼韵律的需要,常常活用语法规范甚至突破语法限制来锤炼词句,常见的有以下情况:1.词类活用 即有意利用汉语中的词类活用规律通过改变词性达到诗化效果。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绿”。这些词语活用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颠倒语序 即有意利用汉语以语序构造语法的灵活性造成诗化语句。颠倒语序主要有:(1)主语后置。例如崔颢黄鹤楼诗中的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上)芳草萋萋”的倒装。 (2)宾语前置。例如杜甫月夜诗中的 “香雾

5、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是“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的倒装。 (3)主宾换位。例如卢纶塞下曲诗中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是“林暗风惊草”的倒装。(4)定语移位。主要有两种情况:定语挪前。例如王昌龄从军行诗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为“玉门关”的定语,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定语挪后。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后句意即“一(个)月夜飞渡镜湖”。 (5)状语后置貌似宾语。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中的“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此句实际是“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坐(于)江楼翠微(中

6、)”的倒装。 (6)句序腾挪颠倒。例如李颀的送魏万之京首联的“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完全将时空倒置,将后发生的情事写在了前面。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全篇的时序完全倒置,诗歌的章法也颇耐人玩味。只要倒过来吟读,其意才明白晓畅。不懂得语句颠倒的诗化规律,又怎能理解诗句的意味。 (三)、认识诗化语句在表达上的省略跳跃的规律,体味诗人所炼之“意”。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炼韵律的需要,常常有意利用汉语语法上意合的特点,省略句子成分,跳转意象,达到诗化效果。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适应格律,造成音乐美,更是为了含蓄凝练,给读者留

7、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例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画面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四)、认识诗化语句在造句上的反常化陌生化的规律,揣摩诗人所炼之“意”。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炼韵律的需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常常对诗歌语言进行高度概括、提炼、凝缩,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造成陌生化的语句,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极其丰富的意蕴,例如辛弃疾西江月中的“明月

8、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将“明月”、“清风”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五)、认识诗化语句在抒写上的联想暗示的规律,推敲诗人所炼之“意”。 林庚在说木叶中讲到的诗句的暗示性,说“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在诗化语句中,语句经常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诗句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感悟,潜藏着丰富的

9、言外之意。如果我们不用诗化语句的特点规律去解诗,如果不顺藤摸瓜,不顺着诗句的暗示去联想、揣摩、推敲,就得不到诗歌的意蕴,就揣摩不到诗人的用心。 (六)、认识诗化语句在修辞上锤词炼句的规律,玩味诗人所炼之“意”。我们常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评价那些精炼优美、意蕴丰富、生动形象、气韵和谐的语言,“诗一样的语言”就是诗化语句。诗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锤词炼句的修辞过程。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炼韵律,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将中国语言修辞艺术超常发挥到了极致。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理解这些诗句,就要从其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用典、借代、对比、互文、双关等修辞技巧上入手,才能理解其中意味。诗化语句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们阅读鉴赏诗歌,只有从认识诗化语句的特点和规律入手,认真解读诗句,仔细品味,反复揣摩,才把握诗人的用心。诗歌鉴赏教学只有让学生掌握诗化语句的特点和规律,从破解诗家语、读懂诗句入手,走进诗歌文本的情境中,然后才能通过反复诵读体味,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握诗的韵味、意象和意境,还原诗歌形象画面,感悟体味作者的诗情、思想和意蕴,才能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的能力。 文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