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课文题目是《敬业与乐业》,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二)教材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单元的整体感知是这样说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此单元的课文除了《敬业与乐业》外,还有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两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本单元的文体是演讲和书信,将它们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将《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此课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有助于学生们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语句。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内涵丰富的词语,如“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3)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4)初步掌握有关写作演讲稿的方法2. 能力目标:(1)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2)学会“举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3)明白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3. 情感目标:(1)让学生学会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喜欢自己所选择的;(3)培养学生形成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敬业、乐业的内涵;2. 为什么要敬业、乐业?如何敬业、乐业?3. 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文章的各段分别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述,各段之间是如何衔接的;4.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5. 掌握文章中运用到的几种写作手法难点1. 指导学生理解文中富含哲理、含义深刻的语句,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2. 指导学生将学习此文的收获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与学习的方法:(一)教法:1.情景教学法:采用电教平台等手段;情景教学法是当今课堂教学一股清新的活水,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采用情景教学,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强化训练目标,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情景教学法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本课文中的“业”不仅仅指工作,也可以指学习、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结合紧密,可以通过一些情景设计激发学生的思考核领悟。
2. 诵读法: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该注意加强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3. 讨论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对本堂课适当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以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二)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勾画圈点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注意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五、说教学流程: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导入新课、复习回顾、合作探究、拓展延伸、作业布置”等教学环节其中,导入新课估计需要3—5分钟;复习回顾需要8—10分钟;合作探究15—20分钟;拓展延伸3—5分钟运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一、 导课: 由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片段导入本节课学习二、 复习回顾:1、 基础演练2、 议论文知识3、 本文的主要观点及论证思路三、 出示学习目标:四、研讨问题:(本环节主要采用讨论法)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什么是“乐业”?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重要性”的?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5、探讨本文的语言特色 四、 拓展延伸: 小组辩论: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五、小结:六、作业:1、积累本课经典语句、格言2、学完本文你的思想肯定有所感悟,写一篇读后感.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欢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