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359433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的碗宗崇茂 白底镶着蓝花,沿口已豁了牙;孤单地立在家中的冰箱上。这是父亲用的碗。 自从父亲生病后,一切都“特殊”起来。确诊为癌症晚期的那天下午,把父亲从医院扶回我的家中。兄妹几个悄悄商定:精心伺候父亲,千万不能对父亲泄露真实的病情。晚上,妻子特意为父亲做了一碗汤;母亲说,给你父亲专门备一个碗吧。妻子表示赞同,不知从哪个旮旯,她找出了那只碗。 我觉得不妥,因为此前父亲一向都是与我们同桌吃饭,同碗喝汤的。我想说:癌症是不会传染的。但看看妻的眼神,又加上母亲的坚持,我终于未开口。

2、 此后每次吃饭,父亲都是用这只碗。母亲和妻子总是把菜夹到碗里端给父亲,然后他就一个人在旁边默默地,一点一点地吃;而从前,一向威严有加的父亲,每次从乡下来,吃饭时我们总要恭恭敬敬地把他请到“首席”就座。 我有些黯然。想起童年的时候,为了全家生计长年漂泊在外的父亲,有一次带回一件让我特别兴奋的礼物一只涂着花油彩的“小洋碗!”那碗既好看又摔不破,我视若宝物。有亲戚家的小孩来到,吃饭时也抢着要,我死活不依,因为这是父亲买给我专用的,大人们只好无奈地哑然失笑。又想起小时候因为太穷,腊月农闲时差不多每天三顿都在喝粥;只是到了过节才煮点干饭,炒几样小菜。这一顿,我吃得特别快,而父亲似乎又吃得特别慢,待锅里见

3、了底,父亲这时就会把他碗里的饭菜分到我的碗中,并叮嘱:“不要再这么快了,慢慢吃吧。” 而现在,父亲却象一枚叶子,一枚失却了水份和绿意的叶子!大树茂密地长了老高,他却孤零零地落在了一边! 那天,我回乡下看望父亲。我悄悄地问母亲:“父亲发觉自己得的是什么病吗?”母亲说:“早晓得了。”“他怎么晓得的?”“从你家的碗。”我心头一紧:“我家的碗?”母亲说:“是的。他说,你们每天都特地为他做那么好的菜,又总是用同一只碗端给他,那碗上恰好有个小豁口。他能不猜疑吗?你父亲可是个细心人。” 我感到震惊和难过! 我们在深深爱着父亲的同时,却又在无意中伤害了他! 父亲又一次从乡下来的时候,更显虚弱不堪。吃饭时,我给

4、他换了一只新碗,他很快发觉,并固执地坚持要用以前的那只碗。我请他到桌上和我们一起吃饭,他就是不肯把筷子伸到盘中夹菜。这一次,父亲住了较长时间;他说:“你们这样孝顺,为父的心满意足,死也闭眼了;只怕是以后来的机会少了。”我的鼻子猛然一酸,赶紧借故跑到别处。 现在,那只碗放在冰箱上已一月有余。仿佛被人遗忘,又仿佛在静静等着父亲的再来。我时常感到刺痛和愧疚:忙碌而粗心的我们,究竟回报了父亲多少爱?瓷白瓷白的碗壁上,已罩落了一层细微的尘埃,倘若不是亲眼所见,我还一直以为密封性很好的环境里,向来是一尘不染的。碗上那豁了牙的口,象是努力要对我说些什么,却又始终没有说出来(1)面对父亲的病,“我”的情感发生

5、了怎样的变化?通读全文,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文字。 觉得不妥-_-_-心里感到刺痛和愧疚。(2)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自从父亲生病后,一切都特殊起来”中的“特殊”表现在哪些方面? (4)“我”给父亲换了一只新碗,但他为什么坚持要用以前的那只碗且不肯把筷子伸到盘中夹菜?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父亲却像一枚叶子,一枚失却了水份和绿意的叶子!大树茂密地长了老高,他却孤零零地落在了一边。【答案】 (1)有些黯然;感到震惊和难过(2)点题,引出下文与碗有关的事;与结尾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和谐、统一。(3)把父亲接回“我”家精心伺候;妻子特意为他做了一碗汤;专门为他准备

6、了一个碗;把菜夹到碗里端给他,让他一个人在旁边吃。(意思对即可)(4)父亲怕自己的病传染给家人,表现出父亲在病重时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家人。(意思对即可)(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了儿女们已经耗尽自己的一生,儿女们长大了、他却已孤独地老去。(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1)通读文章,本文以“父亲的碗”为明线,以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暗线。从第段我觉得不妥,到第段我有些黯然。想起童年的时候,再到从母亲口里了解父亲因为用专碗,受到特殊对待而知道自己病情后心理产生巨大变化,第段我感到震惊和难过!突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省,第段我们在深深爱着父亲的同时,却又在无意中伤害了他!,

7、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2)作答时,需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来分析。“白底镶着蓝花,沿口已豁了牙;孤单地立在家中的冰箱上。这是父亲用的碗。”这是对父亲生病所用碗的描写,文下文引出父亲从乡下来,母亲与媳妇为父亲选用专碗,收到特殊照顾做铺垫;在文章结尾“瓷白瓷白的碗壁上,已罩落了一层细微的尘埃,倘若不是亲眼所见,我还一直以为密封性很好的环境里,向来是一尘不染的。碗上那豁了牙的口,象是努力要对我说些什么,却又始终没有说出来”又一次对父亲所用碗细致深情的描写,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照应。 (3)文章第段自从父亲生病后,一切都“特殊”起来。从这句话的下文是写父亲生病后所受到的特殊照顾,晚上,妻子特意为

8、父亲做了一碗汤;母亲说,给你父亲专门备一个碗吧。妻子表示赞同,第段母亲和妻子总是把菜夹到碗里端给父亲然后他就一个人在旁边默默地,一点一点地吃。 (4)解答此题需通读文章,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第段我悄悄地问母亲:“父亲发觉自己得的是什么病吗?”母亲说:“早晓得了。”“他怎么晓得的?”“从你家的碗。”我心头一紧:“我家的碗?”母亲说:“是的。他说,你们每天都特地为他做那么好的菜,又总是用同一只碗端给他,那碗上恰好有个小豁口。他能不猜疑吗?你父亲可是个细心人。”这段我与母亲的对话写出了父亲知道自己病情;第段他说:“你们这样孝顺,为父的心满意足,死也闭眼了;只怕是以后来的机会少了。”我的鼻子

9、猛然一酸,赶紧借故跑到别处。写出了父亲在得知病情后时顾虑我们怕传染给自己的孩子,不顾自己的安危,体现父亲对家人的爱。 (5) “父亲却像一枚叶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失却了水分和绿意的叶子”,形象写出父亲生病后憔悴的状态,“大树茂密地长了老高”把子女比作大树,意昧着儿女已经长大成人,父亲却孤单地老去,体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和后悔。 故答案为:有些黯然;感到震惊和难过; 点题,引出下文与碗有关的事;与结尾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和谐、统一; 把父亲接回“我”家精心伺候;妻子特意为他做了一碗汤;专门为他准备了一个碗;把菜夹到碗里端给他,让他一个人在旁边吃。(意思对即可); 父亲怕自己的病传染给

10、家人,表现出父亲在病重时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家人。(意思对即可);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了儿女们已经耗尽自己的一生,儿女们长大了、他却已孤独地老去。(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的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家乡的年味“这一主题线索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这类题一般分为在内容或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来回答。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

11、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联系语境可知,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故居位于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王平古道”的韭园村,村内的西落坡村有一处元代古民居,当地村民们世代相传,说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马致远故居坐西朝东,是一座静谧的大四合院。故居门前有(甲),门前的影背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的生平介绍。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佳句广为

12、人知,实际上,他故居门前的景物也和天净沙秋思的意境颇为相似。绕过影壁跨过东房的大门就来到院子里。院子很大,西北东南四面都有房间,每边为三五间。 在我国文学史上,元代的戏剧可以说是灿烂辉煌的。很多著名的大戏剧家都是大都(北京)人,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他们的剧本经常在大都西城砖塔胡同里的勾阑、瓦舍(剧场)中演出,有时他们还亲自粉墨登场。元代的很多经典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久演不衰。北京可以说是我国戏剧的发祥地之一。 据中国文学史和其它一些资料记载,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死后葬于祖茔。

13、马致远是我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学识(yun b) , 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称,是当时文学组织“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他还被尊为“曲状元”,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声誉。马致远因不满官府的腐败,后便隐居山林,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自由(n sh) 的生活。 马致远隐居的山林在何处,并没有确凿记载,但在韭园村的西落坡村发现有马致远故居。另外,马致远的一些曲子也可证明他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如元曲三百首中的清江引野兴写道:“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这西村应该就是西落坡村,是相对东落坡村而言的。马致远故居已被文物部门确定,

14、修复后将会定期对外开放。(1)根据文中拼音,用规范的正楷字将词语写在横线上。 (2)请根据划线句推断(甲)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山岛竦峙B.绿水行舟C.小桥流水D.晴空一鹤(3)阅读白朴的小令: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判断下列诗句与其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答案】 (1)渊博 安适(2)C(3)B 【解析】

15、【分析】(1)本题考查字词书写。渊博:精深而广博,形容知识广且深,博学多才。安适:是指安逸舒服;宁静舒适。多指人类的一种生活体态,人类在无事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 山岛竦峙曹操的观沧海;B. 绿水行舟王湾次北固山下; C. 小桥流水马致远秋思“小桥流水人家”; D. 晴空一鹤刘禹锡秋词。故选C。 (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天净沙秋是秋季。A.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柳色新”看出是春季。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乌啼霜满天”看出是秋季。C.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雪”看出是冬天。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莲叶”“荷花”看出是夏季。故选B。 故答案为:渊博;安适;C;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考生要读准字音,注意对同音字、形近字、易错字的识记和积累,注意书写要规范。 本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