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植保科技现状及问题.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599519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植保科技现状及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内外植保科技现状及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内外植保科技现状及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内外植保科技现状及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内外植保科技现状及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内外植保科技现状及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植保科技现状及问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综合治理技术植物保护是保护植物免受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危害,以期保证食物安全、人类营养和健康。在实施可持续农业所遵循的各要素中,对农作物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我国现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符合持续农业要求,并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相一致。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和农业生态系的总体出发,以预防为主,充分利用自然抑制病虫的因素和创造不利于有害生物滋生的生态环境,有机地使用各种必要的防治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草鼠害。由于这个方针不以消灭有害生物为主要目标,而是倡导充分利用自然

2、控制因素,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水平之下,强调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环境保护,其内涵将我国持续农业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总之为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人类安全的需要,大力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植保科技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国内外植保科技现状态与问题 (一)我国植保科技已取得的成绩 1、组建了一批特定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典范 我国广大植保科技工作者,分别在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生物防治和有害生物抗性治理3个方面进行协作攻关,初见成效。目前已发展为按特定生态区围绕特定作物组建多种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体系,并在主要生态区20余万ha次开展IPM试验示范和

3、在700多万ha次农田上进行单项关键技术推广。 2、弄清了一些重大病虫草鼠的种群动态规律 目前已对粮棉作物14种病害,13种害虫,5种作物不同栽培制度下田间杂草,9种农田害鼠的种群动态及群落演替规律进行系统调查,明确影响其消长的关键因子。系统监测了不同生态区主要病虫优势小种及生物型的变化。 3、有效地控制了一些重大病虫草鼠的危害 在特定生态区建立的综合防治体系经受了考验,控害效果明显。例如90年代初小麦条锈病茵新的生理小种条中29号成为优势小种,该小种对大部主栽小麦品种有较强致病力,加上气候适宜,极易酿成大灾。由于加强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基本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大流行。 4、提高了一些

4、重大病虫鼠害关键防治技术水平; 随着IPM研究的深入发展,防治重大病虫草鼠害的关键技术水平有了新突破。例如筛选出高效、长效、广谱,分别适用稻、麦、棉、油及玉米等5大作物不同栽培制度下多种复配除草剂,并成功地进行一次性用药试验示范,除草效果好、省工、对作物安全。 5、生物制剂的研制和病虫抗性监测技术取得新的进展 在重视保护利用天敌的同时,注意引进、研制和开发新的生物制剂和提高已有产品的产业化程度。例如92-8型棉铃虫复合病毒杀虫剂,固体和液体卵孢白疆茵的生产线,高含量Bt粉剂,赤眼蜂人工卵自动化生产线的建成等。系统监测了粮棉重要病虫对常用农药抗性发展的趋势,建立了l3种病虫抗药性监测配套技术体系

5、,完成23种病虫抗性系统监数据库及抗性风险评做模型。 (二)我国植保科技面临的问题 l、缺乏对IPM理论和技术深层次的研究与应用 进入90年代,由于棉铃虫的大发生,而对该虫的研究又主要集中在抗性上,将混配农药和轮换使用农药作为棉铃虫防治的主要手段,目前在棉田使用的农药复配剂多达百种以上。并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乱混、乱配、滥作的情况,也误导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将病虫防治寄希望于农药的开应用,缺乏对IPM理论和技术的深人研究应用。 2、农药使用不当,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每年全国农药用量已达2.6亿吨(原药),其中70%以上是杀虫剂。在使用过程中仅l-5%的剂量降落在防治对象上,致使农田生态系

6、统受到严重的破坏,污染环境,一些地区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一些害虫抗药性明显加强,例如贵阳地区小菜蛾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已达千倍以上。 3、植物病虫草鼠害基础研究薄弱 在当今国际信息科学、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更感我国病虫防治基础研究滞后。例如我国采取染色标记-释放-回收的方法,在世界上首次证实粘虫的远距离迁飞。又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迁飞规律研究,基本上采取肉眼多点系统观测的方法,手段上使用一根竹竿、一个盆,三天五天田里蹲。这与目前国际上采用飞机航捕、雷达网络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现代化手段,研究昆虫的迁飞测报,形成明显的反差。其它如昆虫迁飞机制、病虫遗传变异、

7、植物抗性和病虫致害性之间的生理、生化、遗传机制,寄主植物、害虫、天敌之间交互作用以及生物技术在病虫防治领域的应用等都有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4、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种类多,造成的损失大 据最新资料统计,全国发生危害的主要病虫草鼠有1648种,其中害虫838种,病害742种,杂草64种,农田害鼠22种。80年代每年因病虫鼠害损失粮食l5%左右,棉花20%-25%,果品蔬菜25%以上。90年代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又进人一个发生危害的高峰期,棉铃虫、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频繁大发生;小麦纹枯病、玉米大小班病、螟虫、小麦吸浆虫、麦蚜等有加重发生的趋势;草地螟、粘虫、蝗虫等在部分地区再度猖

8、镰。目前全国每年平均3.36亿ha次遭受病虫危害,比80年代增加26%。 5、植保现代生物技术利用起步较晚 大量事实证明,利用抗性品种防治病虫害是最经济、有效、无公害的措施。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推动了植保科技的发展,国外在利用抗虫基因和抗病基因育种方面进展快,1986年美国将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基因(CP)导入普通烟草培育出抗TMV的烟草植株,开创了抗病毒育种的新途径。国内现虽已培育出抗虫棉和抗虫稻,但对植物病毒病抗性品种选育仍处于萌动期。 (三)贵州植保科技现状与问题 l、贵州植保科技与全国同步 病虫测报网络系统健全,全省各县都建立病虫予测预报站;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综合

9、防治技术纳入省科技攻关计划,并取得好的成效,如八五、九五期间由农学院、农科院、农业厅等单位科技人员对稻飞虱、稻瘟病、农田杂草联合攻关;对主要病虫鼠害由农业厅牵头进行系统监测,其测报准确率均在80%以上,重点是粘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农田鼠害等;弄清了一些病虫害的动态规律,如贵州粘虫危害代的主要虫源,既有外迁虫源又有本地虫源共同造成危害;对抗性监测成效显著,尤其对小菜蛾的抗性进行系统监测并提出延缓抗性发展的措施和方法;生物防治也取得新的进展,如虫生微生物及一些土传病病原菌的相克微生物的筛选及利用;重大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成效显著,每年防治面积,水稻占发生面积的80%,玉米和小麦各占发生面积的60

10、%左右,换回粮食损失5060万吨。 2、贵州病虫草鼠害发生的特异性 贵州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每年发生面积水稻l40万公顷147万公顷(次),玉米53万公顷(次),小麦47万公顷(次),农田鼠害40万公顷(次)。每年因病危害造成的粮食损失率1.3%左右。其发生危害与全国基本相似,但有其特异性。主要表现在,一些原来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的,如稻杆蝇,小麦条锈病、小麦全蚀病、玉米纹枯病等;一些病虫害发生有加重的趋势,如稻瘟病、小麦白粉病、烟草花叶病、烟草黑胫病等;一些植物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迅速传播蔓延,危害日渐加重,如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等:一些特种作物病虫严重,如魔芋和油桐根腐病等;一些害虫已对常用

11、农药产生了极高的抗药性,如小菜蛾、假眼小绿叶蝉、稻飞虱等;一些新、奇病虫害相继发生,如板栗瘿蜂、玉米病毒等;农田害鼠发生面积扩大,危害损失更加严重。 二、目标 (一)总体目标 2000-2005年,组建以最佳总体效益为目标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测报与管理模型,并在较大范围内实施,使病虫鼠害损失率由l3%降至8%左右;20062010年逐步加强利用自然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减少农药用量,以期达到农作物有生物的持续控制,消除重大病虫草鼠的发生危害,为实现病虫鼠害的实际损失率捷制在5%左右的总目标,提供技术支撑条件。 (二)主要关键技术目标 1、加速替代性防治技术措施研究,使病虫害得到持续控制 从农业栽培

12、技术和抗病虫品种选育、化学行为物质、害虫不育技术和农药生态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充实完善以作物为对象的多种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在示范区和技术覆盖区更加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 2、建立健全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的灾变预警系统,提高监测、预报准确率利用农业科技网络信息手段和方法,建立健全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及天敌数据库和预测模型,使测报准确率达90%以上。建立并应用植保专家系统,指导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 3、弄清重大病虫害猖镢原因和灾变规律,并提出控制策略和措施。 目前研究的重点对象是稻瘟病、小麦白粉病、烟草黑胫病、稻飞虱、斑潜蝇等三病二虫。 4、重大病虫抗药性监测,提出延缓抗性发展的对策与

13、技术 重点是小菜蛾、假眼小绿叶蝉、稻飞虱等的抗性进行系统监测,研制出延缓抗性发展和提高防治效果的复配农药23种。 5、生物源农药的研究利用 弄清23种植物性农药的提取工艺,分子结构与合成技术;针对刺吸式口器害虫,俯选并研制出l2种真菌杀虫剂和重组微生物。 三、研究内容 l、有害生物致害变异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查明重要病原物侵染致害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和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害生物对环境适应能力及对寄生致害能力的变异分化和抗药性变异的诱导条件及分子遗传学机制,找出阻止、缓解其变异、分化、灾变原因。 2、重大害虫行为生物学研究 研究多食性害虫选择寄主、取食补充营养和趋向产卵等行

14、为和化学生态机制,找出不同栽培制度条件下害虫扩散规律变化的原因。 3、重大病虫鼠害的监测、预报技术研究与应用 利用Internet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病虫害监测预报信息收集、分析、决策及发布的网络系统;研究田间小气候和作物生长发育的自动化监测技术以提高监测的准确度和自动化程度;利用气象卫星数据,研究分析重大病虫害迁飞与高空气流的关系,明确气传性病害孢子传播途径和害虫迁飞路线;利用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系统,建立重大病虫害中长期预测模型及专家系统。 4、高效天敌的扩繁和利用技术研究应用 对重大害虫的优势天敌进行人工饲养技术和离体培养技术以及规模化生产和大量释放与助增技术研究;筛选和培育高抗药性及抗逆

15、性、适应性强和繁殖率高的天敌种类或品系;研究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害能力。 5、重大害虫抗药性监测及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对重大害虫抗药性进行系统监测,研究抗药性产生的生理、生化、行为和分子遗传学机理;研究抗药性形成与农药化学结构及害虫受体的关系,明确害虫抗性遗传方式,群体遗传动态及防治揩施对田间抗性演化的方式,为抗性治理对策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 6、资源性农药和生物杀虫剂的研制与应用 利用贵州植物资源,研究其具有杀虫和控菌作用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分子结构及合成技术和制剂的研制;针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筛选并研制出有效的微生物杀虫剂;重组微生物,利用基因工程改良现有微生物农药,握高毒力、延长持效和扩大杀虫谱。 7、农田杂草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研究 重点是稻田和旱作地杂草,为更加有效地防治农田杂草提供科学依据。 四、保障条件 (一)建立病虫害监测与冶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本实验室研究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监测与治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途径和新手段。重点是探索当前和未来农作物上突发性、灾变性病虫害的监测与治理的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阐明突发性、灾变性病虫害的灾变规律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