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姚圩村团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778972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宿松县姚圩村团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宿松县姚圩村团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宿松县姚圩村团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宿松县姚圩村团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宿松县姚圩村团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宿松县姚圩村团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松县姚圩村团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1.1、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宿松县姚圩村团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高岭乡姚圩村承建负责人: 1.2、项目建设目标本项目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地方传统、特色资源,凸显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以宿松县生态经济区建设和高岭乡节约环保型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遵循农业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畜禽沼传统农作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畜禽沼水产养殖”生态养殖模式,把多效益和多种经营项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按“整体、协调、循环”的原则,把发展农业生产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吸收当地传统农业精华,结

2、合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对项目区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从而把项目区打造成一个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产发展的项目,以此带动和示范当地农民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把生态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促进

3、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建设。1.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一、养殖基地:300亩二、种植基地:种植绿色有机大棚蔬菜150亩三、水产养殖:310亩四、生态农业观光休闲中心1.4、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投资总额680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320万元,工程其他费180万元,工程预备费80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1.5、资金筹措自筹资金460万元,向银行贷款200万元。1.6、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为3年,即2010年3月-2012年2月1.7、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全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达1730万元,净利润达293万元。1.8、项目编制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实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4、扶持家禽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宿松县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决定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生态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既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和保证我国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2010年国家远景目标纲要再一次强调“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了整体部署,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增加农业投入,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

5、的协调共进,形成良性循环,建设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目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已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业已不仅仅受资源制约,同时也受到市场制约。加之入世后对农产品生产、市场和消费理念的冲击,迫使全国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始多方位、深层次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对于农业企业来说,其结构调整尤为迫切,更为艰难,也是良好机遇。建设生态农业区,走节约型、无污染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增长之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种养殖,特别是生态农产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则是当前政府和我们广大投资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项目主要围绕生态种养殖,生物链建立

6、,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以环境友好和产品安全为目标。依据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安徽省生态农业建设“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和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宿松县姚圩村生态农业开发示范项目积极跟进,以宿松县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建设为契机,用创新的理念加快发展本地区现代畜禽业,使生态养殖模式成为宿松县在建设宿松县生态经济区和节约环保型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区的基本思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随着城市居民崇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兴趣的浓厚。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农业区的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统一起来,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增加了经

7、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因此,建立一个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基地是十分必要的。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宿松县养殖场畜禽粪便绝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回田,给地表水、地下水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家禽的粪便和污水排放量剧增,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养殖场的粪便随地堆积,污水任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如何在合理发展生态化、规模化养殖以及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以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收入已成为宿松县养殖、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本项目考虑以沼气为纽带,对养殖小区进行污染治理,通过“畜禽沼传统农作物、蔬菜种植基地

8、,畜禽沼水产养殖”生态养殖模式农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工程的建设,为养殖粪尿污水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排放创造了条件,使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循环利用,解决了养殖场污染,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沼渣作肥料解决土地肥力问题,提高经济农作物产品质量和产量。因此,通过“禽沼传统农作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畜禽沼水产养殖”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工程的建设既可增加土地肥力,解决因种植农作物而致土地肥力减退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治理环境污染,起着生态效益。2.2.2“以企带村”的发展模式促进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与作用,大力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开展企业与村(镇)结对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企业

9、为龙头,龙头连专业村(基地),以村带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充分结合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宿松县姚圩村的优势资源发展综合循环养殖,促进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依托优势产业,密切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与乡村展开合作,通过拉长加宽产业链,巩固和提高产业发展规模与水平,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和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效益和农民收益。2.2.3项目建设适合宿松县优势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项目所在区人民大多受地域和思想的限制,发展农业的科技含量较低,农民广种薄收,毁林开荒现象严重。那么,如何能够找到一条在短时间内既能发挥生态效益,又能让靠山地生存的农户脱贫致富,并能让广大农户所接受的有效途径

10、已摆在当地政府面前,为此,建设一个集高效养殖、传统、优势种植、生态环保、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可以有效地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农户转变观念,提高科技水平,迅速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高效农业建设新路,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贡献。2.4项目建设可行性2.4.1项目符合地方农业发展趋势宿松县发展的宏观思想是: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三产旺县;发展战略是中部崛起、南北跟进的生产力布局;发展的主线与方向是以企业和农民为主体,十一五”时期全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总体目标是:根据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和市场前景,确立棉纺、水产、畜牧、竹木、粮油食品等五大主导产业,建设区域化、优质化、标准化生产

11、基地,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产业带。围绕上述五大主导产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每个主导产业培育2个以上起点高、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力争有2-3家龙头企业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7-10家成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5-20家成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名牌7个,力争创建国内同行业知名品牌2-3个。引导、培育和发展基础好、前景广、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个,力争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60%以上。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工作指导和协调体系。基于宿松县国民

12、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构想,可以看到农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势在必行,同时高岭乡以宿松县城郊型城镇的优越区位,是生态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较为合理的选址。2.4.2项目建设对于发展生态畜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主要意义本项目建设实施,不仅要发展肉鸭养殖开发、还可在生态农业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形成“养鸭鸭粪养蚯蚓养鸭,草养鹅农田草”,这一生态农业链,改善生态环境,使生态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对农业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三章 生产规模及销售方案3.1、生产规模3.1.1养殖产品一、水鸭养殖年出笼鸭子40万羽二、生猪养殖年出栏生猪3000头三

13、、水产养殖310亩四、种植产品建设60个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3.3产品销售根据市场调查分析,该企业的肉、禽系列产品可销往皖鄂赣的其他城市,可运往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在国内市场销售是不成问题。3.3.1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首先以最好的质量、合理的价格、优质服务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外销份额和争取占领国内市场。产品外销采取订单销售,可在销区各大中城市设立窗口的办法。3.3.2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该分公司可建立30人的专业销售队伍。建立销售网络,可在国内的大中城市设立办事处作为产品销售窗口。同时可通过网站发布供销信息等。建立网站销售窗口。第四章 市场或需求预测4.1、 商品猪市场分析我国是一个生猪生

14、产大国,同时也是猪肉及其制品消费大国。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94亿头,出栏量为6.81亿头,猪肉产量已经达到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2%,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也从1990年的20公斤上升到2006年的39.6公斤。目前,我国高收入人群中每天人猪肉均消费水平已经分别达到100150克。而农民年人均猪肉消费不足20千克。虽然短时间内我国居民很难达到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元消费结构下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将逐步提高,将是推动我国猪肉消费量增长最主要的因素。再次,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城市人口的较快增加(我省农村人均年消费猪肉约18公斤,城市人均年消费

15、约35公斤)。到2010年,全国人口将突破14亿,专家预测猪肉消费量年增长35%,我国肉类消费还存在着成倍增长的空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瘦肉型生猪的需求越来越大,生猪销售价格趋于稳定。以20032007年为例,生猪销售价格一直在12-14元/千克,平均价格 13 元/千克。玉米价格则稳定在1.3-1.8元千克,平均1.5元/千克,豆粕价格则在1.8-3.5元千克,平均2.3元/千克,每出栏一头商品肉猪能获利润200元,2007年更是创下了600多元/头的历史记录,市场前景可观。4.2、青、草、鲢、鳙、鲤、鲫等常规鱼市场前景分析与预测 青、草、鲢、鳙、鲤、鲫等常规鱼既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体产业,又是我国水产品市场供应的主导产品,其产量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因其价廉物美,以鲜活鱼为主,常年供应,很受消费者欢迎。对稳定我国水产品市场、改善城乡居民饮食结构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青、草、鲢、鳙、鲤、鲫等常规鱼的市场零售价一直稳定在6元/kg12元/kg。2007年,在猪肉、蔬菜以及饲料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常规鱼销售市场零售价也有所上升。综合各地情况,2007年10月上升幅度在0.4元/kg0.6元/kg,上涨8%10%。但与猪肉、蔬菜等副食品价格上涨相比,常规鱼零售价涨幅最小。2007年10月猪肉同比上涨5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