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短诗五首《断章》写于1935年,是卞之琳的代表作这首诗虽只短短4行,却试图用简明的意象阐释深刻的道理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风雨》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变得天昏地暗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这首短诗这首诗的含意不难理解: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错误》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的郑愁予年仅21岁他在原诗的《后记》中说:“童稚时,母亲携着我的手行过一个小镇,在青石的路上,我一面走一面踢着石子那时是抗战初起,母亲牵着儿子赶路是常见的难民形象我在低头找石子的时候,忽听背后传来轰轰的声响,马蹄击出金石的声音,只见马匹拉着炮车疾奔而来,母亲将我拉到路旁,战马与炮车一辆一辆擦身而过。
这印象永久地潜存在我意识里打仗的时候,男子上了前线,女子在后方等待,是战争年代最凄楚的景象,自古便是如此……母亲的等待是这首诗、也是这个大时代最重要的主题,以往的读者很少向这一境界去探索诗人这番话为我们找到了解读这首诗的钥匙《回旋舞》的作者保尔·福尔被戴望舒称为“法国后期象征派中的最淳朴、最光耀、最富于诗情的诗人”在这首诗中,保尔·福尔用童话般的想像展示了“世界大同”的思想《在一个地铁车站》这首短仅两行的小诗作于20世纪初,是最早的意象派诗歌之一诗的上下两行,分别呈现了两组互相对应的意象一是地铁车站的人群中,幽灵般显现的面孔;二是湿漉漉的枝条上的许多花瓣这两行诗句之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比喻关系,而是两组意象之间的相互叠加的关系把这两组意象吸引在一起的力量,是诗人的直觉,它使两组意象在相互作用的状态下迸溅出诗的火花,产生深刻的意味庞德自己说它是“一刹那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这首诗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把诗歌从19世纪陈旧的写作手法和抒情习惯中摆脱出来,给现代文学带来了启示埃兹拉·庞德后来也成为意象派诗人的领袖答疑解惑《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表面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是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相关”的抽象哲理资料剪辑卞之琳(1910—2000),诗人、学者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曾师从徐志摩作诗,为“新月派”代表诗人因与李广田、何其芳三人合出诗集《汉园集》,为“汉园三诗人”之一以后担任过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是莎士比亚著作和英诗翻译名家芦荻,1912年生,现代诗人30年代即从事诗歌创作,与人合编《今日诗歌》《中国诗坛》《诗场》等刊物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专业作家后任暨南大学教授郑愁予,1933年生,现代诗人少年随父至台湾,60年代末赴美,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后任教于耶鲁大学郑愁予思维敏捷,创作力充沛,他的诗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意象多变,音韵华美,自成风格。
保尔·福尔(1885—1960),法国诗人,被誉为“象征派诗王”他的诗集共有32卷之多,有名的《法兰西短歌集》,便是包含了他全部作品的总集庞德(1855—1972),美国诗人、评论家曾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哈密尔顿大学求学1908年离美赴欧,在伦敦加入了以诗人叶芝为中心的作家、诗人圈子,成为象征派的一员1914年编成《意象派诗选》第一辑后来长期住在意大利,1972年病逝于威尼斯他的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推动了英美现代派诗歌的发展,对东方文学哲学的翻译介绍引起欧美文学界对东方的兴趣,不少后起作家在他的帮助下成为英美文学大师名作欣赏明天,天一亮……[法] 雨 果明天,天一亮,原野露曙光,我就动身我知道你在跂望我行经森林,我行经山泽,我再不能长此天各一方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怀着忧心,俯着背,交叉着手,白昼,我觉得如同黑夜一般我不看直下江流的远帆,也不看落日散成的彩霞,几时我到了,就在你的墓前,放下一刺青枝和一刺花闻家驷 译)【阅读鉴赏】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和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秋叶集》,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明天,天一亮》这首诗,如果不了解背景,还以为是写给情人的。
其实这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女儿莱奥波特蒂娜的,她在十九岁那年不幸和丈夫溺死于塞纳河中她是诗人最钟爱的孩子,因此诗人内心的悲痛可想而知,而爱女的祭日更是令诗人心碎难熬的一天本诗写于女儿四周年祭辰,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急切要赶去为女儿扫墓,献上鲜花,因而对一切都不管不顾的真挚情感全诗不长,总共才12句,却写得情真意切,令人感伤思考探究】1、第一节诗中“我知道你在跂望”这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这一句写得好在哪儿?3、为什么诗人认为“白昼,我觉得如同黑夜一般”?4、诗人在这首诗中是如何来表达他对女儿的深切思念的?试找出诗句加以分析思考探究答案】1、明明是诗人自己渴望早一点见到女儿墓,却写女儿在翘首待父这种换位的写法表明了诗人爱女儿之深,他永远不肯相信女儿已经死去,觉得女儿仍在盼着见他,这样就写活了父女间那份依依深情2、把内心抽象的思念化作具体可感的行动,这种写法既新奇,又真实,恰切地表达了诗人急于赶路去见女儿的心情3、在诗人心中,女儿是光明和希望失去女儿,就失去了一切女儿已死,见不到她,诗人更无心去做任何事这还是表达诗人对女儿爱之深,思之切4、第一节用“我行经森林,我行经山泽”表明路途之远和赶路之急;第二节用“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表达用心之专一;第三节用“不看远帆,不看彩霞”表示诗人之执著。
这样,那份急切,执著与专一的思念之情就被表达得真挚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