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分析:《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中的一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是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而3 的倍数的相关知识是在学生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上进行教学的,学习了2、5、3的倍数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找出一些数的因数,是今后判断质数、合数的基础,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相关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教材的编写更加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上通过逐步增加提示的方式,减缓学生在概括时的思考难度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但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倍数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学生不能仅从一个数的个位加以观察、归纳来得出结论,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讲如何探索得出这个特征就较有难度,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能够正确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加以正确运用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学生的这一认知难点,我把全班学生分成9个活动小组,每个活动小组6人,其中1-2个孩子是数学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孩子,另外2个是数学学习的中等生,另外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让孩子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行,每个人都有不同层面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掌握并能熟练应用3的倍数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集体协作精神,渗透“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 认识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通过概括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资源:1.多媒体学习课件2.每位学生一张100以内的数表,每个学习小组一个计算器3.按照学生差异进行“A+A+B+B+C”分组教学过程:一、 回顾知新、提出课题 1、课前三分钟:汇报导学练案前置学习部分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并回顾听数,打手势游戏)3、猜猜: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二、自主探索,交流总结1、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课本内容)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2、全班交流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教师总结: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如果各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推广验证,巩固拓宽 (1)闯关练习,赢得比赛小组可以得到小奖状 (2)课中拓展:把表中9的倍数涂上颜色,并思考: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反过来呢?四、全课小结,情感测试1.你们对今天老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吗?2.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3.你认为这节课谁值得你学习?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 五、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A(学习能力强的尖子生)、B(学习能力较好的一般学生)、C(学生能力较弱需帮助的学生)三类学生,促使学生通过互助互动而全体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教学时在大目标的前提下,按学生的接受和承受能力,给他们安排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孩子在探索活动中有不同的分工,互帮互助,全体参与,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同时让学生合作交流激励学生有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问题,让活动具有集体开展的意义,又有自我表现的特点小组合作有助于教师教学的巩固和发展,学生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相互传递 ,每个小组里6人通过强强碰撞、强帮助弱等渠道进行互助互学,实现共同发展。
江湾完全小学 王薇-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