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 肿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127505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水 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章 水 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章 水 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章 水 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章 水 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水 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水 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水肿复习提要一、概念及分类1. 水肿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2. 积液体腔内过多液体的积聚称为积水。3.分类 根据波及范围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 根据水肿发生的部位冠以器官或组织的名称来命名:脑水肿、肺水肿、视神经乳头水肿、 声门水肿、皮下水肿等。 根据原因来命名:肾性水肿、肝性水肿、心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淋巴水肿、炎性水 肿等。二、水肿的发生机制(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多1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2.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4. 淋巴回流受阻(二)肾脏钠水排出障碍导致体内钠水潴留1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

2、肾血流重分布3. 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心房利钠因子分泌减少4. 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 醛固酮分泌增多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三、水肿的表现特征及对机体的影响(一)水肿的表现特征1. 水肿液的性状漏出液:比重低于1.015、蛋白含量低于25g/L、细胞数少于500 个/100ml的水肿液渗出液:比重高于1.018、蛋白含量达3050g/L、可见多数白细胞的水肿液2. 水肿组织器官的特点及体重的改变发生水肿的器官,其重量增加,体积增大。覆盖于脏器表面的包膜或浆膜因被牵引而绷紧和 发亮。发生水肿时尤其是全身性水肿时,体重的增加能敏感地反映细胞外液容量的变化,它比皮肤 凹

3、陷体征的出现要早。3. 水肿的皮肤特点皮下水肿是全身或躯体局部水肿的重要体征。显性水肿(凹陷性水肿):当皮下组织有过多体液积聚时,皮肤肿胀、皱纹变浅、平滑 而松软、弹性差,临床上为验证有无水肿,用手指按压内踝或胫前区皮肤,观察到压解后 有压痕的为显性水肿。隐性水肿:全身性水肿病人在凹陷之前已有组织液的增多,可达体重的10%,称为隐性水 肿。4. 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最常见的全身性水肿是心性、肾性和肝性水肿。右心衰竭导致的心性水肿,首先出现在下垂部位,立位时以下肢尤以足踝部最早出现且较明 显,然后向上扩展。肾性水肿则先表现于眼睑或面部水肿,然后向下扩展。肝性水肿以腹水最显著,而躯体部则不明显。(

4、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1. 水肿的有利效应稀释毒素,避免因血容量的明显迅速增加所造成的心血管系统意外等。2. 水肿的有害效应 水肿造成细胞组织营养障碍 水肿对器官组织功能活动的影响四、常见水肿的特点和发病机制(一)心性水肿左心衰竭引起心源性肺水肿右心衰竭引起全身性水肿,习惯上称为心性水肿表现下垂部位的皮下水肿2. 发病机制 钠水潴留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和体静脉压增高 其它因素:部分右心衰竭患者血浆蛋白浓度偏低,可能是心性水肿的因素之一。3. 防治原则立足于病因学治疗,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输出量。从发病学治疗方面,进行利尿,减轻心脏的负担,同时适当地限制钠水的摄入,

5、减少钠水 潴留。(二)肾性水肿因肾脏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水肿,称为肾性水肿。1. 肾病性水肿是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特征之一。发病机制:低蛋白血症所致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继发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钠水潴留在肾病性水肿发展中也将起重要作用。2. 肾炎性水肿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的同时,肾小管的重吸收无相应减少,有的反而增加,因 而发生严重的球-管失衡,导致钠水潴留所致。(三)肝性水肿原发于肝脏疾病的体液异常积聚称为肝性水肿。1.表现腹水发生机制 肝静脉回流受阻 门静脉高压使肠淋巴液生成增多 钠水潴留 有效胶体渗透压的作用(四)肺水肿肺间质(血管外组织

6、间隙)中有过量液体积聚和/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称为 肺水肿。由肺间质水肿到肺泡水肿。发病机制 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毛细血管和/或肺泡上皮通透性增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肺淋巴回流障碍防治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在改善通气、输氧、利尿等一般疗法的基础上,根据发病机制采取特 异性治疗措施。(五)脑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积和重量增加,称为脑水肿。脑水肿的分类和原因 血管源性脑水肿:主要是脑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含蛋白的液体进入细胞间障增 多。 细胞中毒性脑水肿:常见原因有急性脑缺氧、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的水中毒和某些 代谢抑制物的作用。 间质性脑水肿:主要是阻塞性脑室积水。脑水肿的

7、临床特点明显症状与体征重者可引起一系列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综合征;局灶性脑体征;脑疝引起的 继发体征等。发生机制血管源性脑水肿:微血管的通透性增高。 细胞中毒性脑水肿:急性缺氧或代谢抑制物的作用,ATP生成减少,细胞向外转运钠 离子障碍,水分进入细胞导致脑水肿的发生;氧自由基损伤了膜的结构和功能;急性低钠 血症时,细胞外液低渗,水分转入细胞内。 间质性脑水肿:导水管被肿瘤或炎性增生所阻塞、压迫,脑脊液生成和回流通路受阻, 室内压上升,脑脊液进行周围白质,引起间质水肿。治疗原则首先病因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细胞膜稳定剂、脱水剂或用外科减压疗法。(六)营养性水肿因营养不足引起的全身性水肿称营养

8、性水肿,也称营养不良性水肿。水肿分布从组织疏松处开始扩展至全身皮下,以低垂部位为显著,立位时下肢水肿明显。发生机制 低蛋白血症。 由于组织分解消耗留下空隙使组织间隙有更大负压,为液体所代替。 由于细胞外液容量的增多,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继发性地使醛固酮、ADH增多。2.治疗原则解除病因,补充营养。(七)特发性水肿发生于中年妇女的一种病因尚未最终查明的全身性水肿。1.表现不规则的间歇发作,晨起时眼睑浮肿、鼻梁变厚、面手指发紧,随后乳房和腹 部发胀。发病机制 体位因素。 微血管床异常。体液因素的可能作用。2.治疗原则 解除病人的精神紧张,适当限钠,减少站立,采用合适的利尿方法,并注意卧 床休息。A型题

9、1. 心性水肿时组织液循环障碍,主要由下列哪种因素引起:A.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C.毛细血管血压升高E.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2. 引起心性水肿的最重要因素是:化左心房内压升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胃肠道淤血3. 慢性心衰发生水、钠潴留,下列哪个因素是最主要的: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C. ADH增多D.肾淤血、肾血管压升高E.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4. 左心衰竭与右心衰竭相比较,下列表现哪一项是相同的:A.水、钠潴留B.肺淤血、水肿C.肝淤血肿大D. 颈静脉怒张E.端坐呼吸5. 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的主要发病因素是:A.肺泡毛细血管内压增高B.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C. 血

10、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肺淋巴回流受阻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6. 全身体静脉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是:A.血栓阻塞静脉腔D. 右心衰竭7. 肾病综合征引起的水肿,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 淋巴回流受阻8. 急性肾炎性水肿的最重要因素是:A.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少C.抗利尿激素增加E.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9. 引起肾病性水肿的直接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少C.抗利尿激素增多E.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血量增多B.右心房内压升高D.醛固酮灭活不足B.肺瘤转移到静脉C.瘢痕压迫静脉壁.左心衰竭组织液循环障碍主要是因为:B.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D.组织液胶体

11、渗透压升高B.醛固酮增加D.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B.醛固酮增多D.利钠激素下降10. 分泌利钠激素的组织是:化心室细胞B.L房细胞C.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肾小管上皮细胞E.肺泡II型上皮细胞11. 下列哪种肾脏疾病伴发水肿最明显:A. 肾小球肾炎B.肾盂肾炎C.肾动脉硬化症D. 肾病综合征E.肾结核12. 引起机体钠水潴留的主要机制是:A.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B.肾小管重吸收增强C.钠水摄入过多D.利钠激素分泌增多E.激肽前列腺素系统激活13. 所谓肾血流重分布是指:A. 皮质血流增加,髓质血流减少B. 肾包膜血流减少,肾实质血管流减少C. L、输出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D. 皮质肾

12、单位血流增加,近髓质肾单位血流减少E. 皮质肾单位血流减少,近髓质单位血流增加14. 在以下各类的毛细血管中,通透性最高的是:A. 脉络膜毛细血管B-心肌毛细血管C.肝血管D.肺毛细血管E.皮下毛细血管15. 正常机体调节体内水、钠动态平衡起最重要作用的脏器和组织是:A. 皮肤 B.肺 C.肝 D.肾 E.胃肠道16.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所致的组织水肿见于:化心性水肿B.肝硬化引起的腹水C.肾性水肿D.炎性水肿E.水中毒引起的肺水肿17. 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是:A. 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凝血酶原E.珠蛋白18. 微血管壁受损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A. 毛细血管流体静

13、压升高B. 淋巴回流不足以清除过多的组织液C. 静脉端的液体静压下降D. 组织间隙的胶体渗透压增高E. 血管口径增大19. “毛细血管有效滤过压”是指:A. 动脉端毛细血管血压与组织间液流体压之差B. 静脉端毛细血管血压与组织间液流体压之差C. 动脉端毛细血管血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之差D. 静脉端毛细血管血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之差E. 有效流体静压与有效胶体渗透压之差20. “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是指: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B. 毛细血管动脉端流体静压一毛细血管静脉端流体静压C. 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D. 毛细血管的平均血压E. 毛细血管血压一组织间液流体静压21. 引起肾小球滤过分数升高常见于:B

14、.肾皮质形成缓激肽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A.肾髓质产生前列腺素A增加C. 充血性心力衰竭E. 利钠激素生成增多22. 醛固酮主要作用于:B.髓祥降支上皮细胞D.远曲小管上皮细胞A.近曲小管上皮细胞C. 髓祥升支上皮细胞E. 集合管上皮细胞23. 抗利尿激素对水重吸收增强的作用部位是:A.近曲小管上皮细胞B.髓祥降支上皮细胞C.髓祥升支上皮细胞D.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E.输尿管上皮细胞24. 下列哪些情况会出现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对水、钠重吸收增加:A. 醛固酮分泌增加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 利钠激素分泌增多D.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E. 前列腺素E分泌增多25. 全身水肿时水、钠潴留的基本机制是: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C.淋巴回流受阻E.球一管平衡失调26. “水肿”是指:B.淋巴管内液过多D.血管内液过多A.细胞内液过多C.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