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三原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68130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运用三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言运用三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言运用三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言运用三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言运用三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运用三原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运用三原则合作原则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是语言学家格莱斯(Herbert Paul Grice 1913-1988) 在他的著作“Logic and Conversation” (1975)提出的。格莱斯在“ Logic and Conversation” (1975) 一文中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 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即:A).量的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a) 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Make your contribution as informative as is req

2、uired (for the current purpoeof the exchange);b) 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Do not make your contribution more informative than is required;B.质的准则(The Maxim of Quality。 (Try to make your contribution one that is true)a)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Do not say what you believe to be false;b) 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话Do not say that for which

3、you lack adequate evidence;C) 关系准则(The Maxim of Relation。说话要有关联(Be relevant) oD) 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说话要清楚、明了 (Be perspicuous) oa) 避免晦涩Avoid obscurity;b) 避免歧义Avoid ambiguity;c) 简炼Be brief (avoid unnecessary prolixity);d) 井井有条Be orderly o然而,人们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出于需要,人们会故意违 反合作原则。格赖斯把这种通过表面上故意

4、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称为“特殊 会话含义”。“特殊会话含义”解释了听话人是如何透过说话人话语的表面含义而理解其言 外之意的,由此来表达另外一种意思,幽默也就时常在这时产生。礼貌原则1. 莱考夫的礼貌三原则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莱考夫(Robin Lakoff )提出了礼貌三原则:(1)不要强加,即不要干预别人的事情。(2)提供选择,即让听话人自己决定。(3)友好相待,即双方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莱考夫还认为,礼貌原则虽然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表现方式会有差别, 但其基本形式是一致的。2. 利奇(Geoffery Leech )的礼貌原则(1)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让别人多得益。(2

5、)慷慨准则: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3)赞誉准则:尽量少贬损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4)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损自己。(5)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6)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3. 汉文化的四大礼貌原则(1)贬己尊人原则。指称自己或与己相关的人或失误时要贬要谦。称听 者或与听者有关的人与事物时要抬要尊。(2)称呼准则。即用适当称呼主动跟对方打招呼,在相互称呼时要遵循 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3)文雅准则。选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少用直言“避免直接提 及使人不愉快或难堪的事物。(4

6、)求同准则。说者、听者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的 欲望。当不得不批评别人或发表不同意见时,往往是先褒后贬,即先把对方 赞扬一番,指出并肯定双方共同点。然后再说出不同点、不赞成或该批评之处。这样,批评作为言语行为虽不礼貌,但能以礼貌方式得以解决。4. 礼貌原则的文化差异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在礼貌特征上有许多共性,其核心思想都是在言语 中尽量减少他人付出代价,尽量夸大他人益处。但汉语言文化的贬己尊人准 则等是汉民族特有文化现象,与英语民族注重隐私和个人自主性存在巨大文 化差异。体现在称呼上,汉语配套的谦称“鄙人、在下、拙荆、犬子”等,尊称 有“阁下、兄台、令郎”等。比较而言,英语中谦语远

7、比汉语少。恭维属于利奇所说的“赞誉准则”,即尽量多赞誉别人。不同文化中, 人们对恭维的反映是不一样的。在英语文化中,受到恭维时往往采用“一致 准则”,很少加以否定,目的在于“增加与对方的一致”。但中国人对待恭 维,往往太遵循“慷慨准则”,习惯“多让自己吃亏”,又太遵守“谦逊准 则”,尽量少赞誉自己。面子原则“面子” 这一概念首先是由中国的人类学家胡先缙在1944年首先介绍 到西方的。布朗和列文森(Brown & Levison )认为面子指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树 立的、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通过与其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 害,保持或增强。高夫曼(E. Goffman )从社会学角度提出

8、了 “面子”问题。认为人们在 交往中无时无刻不涉及脸面工作(face-work )。 “面子”是人类行为准则之 一,渗透于人际行为之中。它是个人的自我体现,是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中枢。 要想自己不丢面子,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不去伤害他人的面子。1. 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面子又可以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阻碍,有 自己选择行动的自由。很多言语行为都是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threatening acts ),讲究礼 貌就是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给面子带来的威胁。在交际中,理想的情况是每个人都要顾忌他人的面

9、子需求,不威胁他人 的面子。2. 面子中外文化差异中国文化中“面子”的隐含之意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它所倡导 的是:一个人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最大程度上服从于自己所在的社团 或社会。个人应该和其他人联系在一起。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普遍认为中国 文化是以“积极面子”为其特征的。美国文化比较重视“自由”和“个人主义”。也就是说,它强调个人的 权利和自我行动的权利,厌恶对他人事务的干涉,尊重个人的隐私,并对个 人的癖好、特点有相当的容忍度。受这种观念的影响,美国文化则偏重于“消 极面子”。以请客人到家里吃饭为例:客人会说“真好吃”照顾主人“积极面子”对要好的朋友,主人常会说“你自己随便啊!” 一一给客人自己选择的 空间,照顾客人的“不被干涉”的消极面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