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古诗原文(15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540121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古诗原文(1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和古诗原文(1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和古诗原文(1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和古诗原文(1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和古诗原文(1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古诗原文(1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古诗原文(15篇).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古诗原文(15篇)和古诗原文(15篇)和古诗原文1 原文:和李上舍冬日书事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译文:北风吼叫,吹走雪花,白天也是阴沉沉;黄昏了,阶前吹拢的黄叶,又堆高了几分。那乌鹊也疲倦了,冒着寒冷,绕着树飞着,它的影子在空中翻腾;飞往他乡的大雁,高高地几乎要碰到月亮,不时传来几声凄凉的鸣声。我想排解紧紧缠绕的愁怨,可它总是自己寻觅到我心上;本来与老年没有约定,它却不知不觉地向我入侵。做官啊,立功建勋啊,这些都是少年时的梦想;如今又老又病,再也没有一分利欲名心。注释:1、李上舍:不详。

2、宋太学分三等,即外舍、内舍、上舍,以上舍为最高。此“上舍”即指太学上舍生。2、日暮:黄昏;天色晚。3、黄叶: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4、倦鹊绕枝: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句意。5、飞鸿:飞行着的鸿雁。6、摩:接近,碰到。7、孤音:孤独的声音。8、顾藉:顾念,爱惜。9、微官:小官。赏析:诗人不因为诗是和作而勉强从事,而如他的其他诗一样,以全力出之,磨淬剪裁,均臻妙境。首联切题,写出冬天的风光,说北风吼叫,吹走了飞雪,但天色仍然是阴沉晦暗,黄昏时,阶前堆积的黄叶越来越深。这两句开宗明义,似乎直写所见,细细品味,仍可见烹炼之工。诗写的是初冬,所以枝上仍有黄叶,这些残

3、存的黄叶,经受北风的劲吹,终于纷纷坠下,又被风吹得集中在阶下。这是人们习见而不注意的现象,被诗人拈出,就觉得分外传神。一个“拥”字,把黄叶堆积的情景写得很形象。用好“拥”字是韩驹的看家本领,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说:“韩子苍诗喜用拥字,如车骑拥西畴,船拥清溪尚一樽之类,出于唐诗人钱起城隅拥归骑。”虽然点出韩驹诗的祖述关系,但也由此可见,韩驹擅长琢磨字义,能把同一个字用在不同场合,都非常熨帖。颔联写景,几乎句锤字炼,戛戛独造。写倦鹊绕枝,是承上面朔风吹雪而来,所以说它们“翻冻影”;由于天气骤寒,所以大雁纷纷南飞,在夜空中不时传来几声哀鸣。这两句布局仍然同前一联一样,每句各写一景,因为诗写冬日,所以不同

4、于一般的即目诗,拘泥于一时一刻,因此上面写阴天,这里仍然可以写夜月,不是诗病。诗的第五字即所谓的诗眼,所用动词都很生动。以一个“翻”字,状出乌鹊绕枝翩翩飞舞的情况,以一个“堕”字,描摹高空雁鸣传到地面的状况,都道人所未道。而以“倦”字形容绕枝欲栖的乌鹊,也很工致。有人认为诗锻炼得有些过分,其实正点出了韩驹诗的特点,工总比圆熟滑俚要好。唐诗讲究意象,宋诗讲究工巧,唐人不为正是宋人所乐为,从这里可以见得韩驹这首诗代表了典型的宋诗风格。诗的前半全是写景,满目凄其庄严、哀凉孤苦的现象,已或多或少透露了诗人的心境。诗下半转入抒情。上半写得很绵密,下半风格随内容而变,转而虚疏。颈联叹愁哀老,说愁苦缠身,推

5、也推不掉;与老无约,老却悄悄降临。诗将愁与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在调侃中带有无可奈何之意,写得很活,把寻常叹老诉愁语全都抹绝,有强烈的新颖感,所以方回评说:“五、六前辈有此语,但锻得又佳耳。”尾联由哀愁叹老,进而想到功名富贵,说自己少年时对功名一味争取,如今老病,把这些都看得很淡薄了。诗结尾情调很低落,正是诗人处在新旧党争的漩涡中心的心理反映。果然没多久,他便因“坐为苏氏学”宋史而遭贬。和古诗原文2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解】:、渚:水中的小洲。、回:盘旋。、百年:犹言一生。、潦倒:犹言

6、困顿,衰颓。、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风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

7、、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 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写山为远望 ,写水为俯瞰。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

8、之慨。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说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间隔 家乡非常遥远,是从间隔 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衬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 登高 ”的节候。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 ,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表达自己远离故土,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单独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

9、,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这一联分承五、六句 :“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结果。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详细景物 ,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细细体味,“一篇之中

10、,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无怪乎胡应麟盛誉其为“旷代之作”清代杨论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杜诗镜铨,明人胡应麟更说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诗薮和古诗原文3 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宋代苏轼夏潦涨湖深更幽,西风落木芙蓉秋。飞雪暗天云拂地,新蒲出水柳映洲。湖上四时看缺乏,惟有人生飘假设浮。解颜一笑岂易得,主人有酒君应留。君不见钱塘宦游客,朝推囚,暮决狱,不因人唤何时休。城市不识江湖幽,如与蟪蛄语春秋。试令江湖处城市,却似麋鹿游汀洲。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公卿故旧留不得,遇所得意终年留。君不见抛官彭泽令,琴无弦,巾有酒,醉欲眠时遣客休。田间决水鸣

11、幽幽,插秧未遍麦已秋。相携烧笋苦竹寺,却下踏藕荷花洲。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临风饱食得甘寝,肯使细故胸中留。君不见壮士憔悴时,饥谋食,渴谋饮,功名有时无罢休。和古诗原文4 原文:和盛集陶落叶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注释:1、盛集陶盛斯唐,字集陶,安徽桐城人,清初寓居南京,常以诗与林古度、钱谦益唱和。2、劫尘即劫灰,中指烧毁一切的大火后所剩的灰烬。3、玉露白露。4、素娥即嫦娥。5、履霜踩着霜。易经坤卦:“履霜坚冰至。”意谓踩霜即预示着严寒将至;青女主霜雪的。6、华林曹魏时的皇家园林,

12、此泛指美妙的树林园苑。赏析:秋已深了,远望南京城东的钟山,万物凋零,寒山肃杀,犹如劫后余烬,一片寥落荒芜的气象。首二句紧扣题面,从落叶下笔,“万物稀”三字说明已是落叶纷飞的时候了。“秋老”的“老”字下得很重,说明金陵一带覆盖在萧飒的气氛之中,而“劫尘”二字已说出易代的沧桑之痛。杜甫本有“玉露凋伤枫树林”的句子,但如今木叶尽脱的景象使人感到的并不是风霜之侵袭,而是作为帝王之都的金陵气数已尽。所以三、四两句更明显地揭露出政治的变幻是诗人悲秋感伤的真正原因。就是在三年以前,清军南下的铁蹄践踏了这紫金山前、玄武湖畔的大好河山,弘光政权随之倾覆,钱谦益虽然觍颜事敌,偷生苟活,而心中却也充满着矛盾与痛苦,

13、故他于诗中每每发泄其故国之思。“金陵王气”显然是用了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句子,而这里清楚是指明王朝的衰败。故这两句中对明亡的惋叹是非常清楚的,说叶落缘于王气衰竭二非关金风秋露,自然是故作痴语,但用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确是非常沉痛的。李商隐的霜月中说:“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即借咏物而表现处于严峻环境中的乐观态度,然钱谦益那么反其意而用之。嫦娥单独依月,涂有桂树相伴,青女履霜无依,倍感凄寒。五、六两句由落叶而想到月中的桂树,想到摧落黄叶的严霜,然清楚以素娥、青女自况,暗示了自己于严峻肃杀的政治气氛中所感到的孤独与忧伤。最后两句归结到落叶上,原先一片葱

14、茏茂密的树林,如今已是荒败如沙漠,在那广漠无垠的寒空中一只孤雁掠过,更增加了秋林的荒寒落寞之感,给全诗平添了消沉灰暗的调子。而那寒空中孤独的飞雁,岂不是诗人自身的象征吗?这首诗借咏物而自抒怀抱,表现了钱氏此诗的故园之思。这一方面自然出于他降清后未得重用、而又身系囹圄的处境;另一方面也有感于清政府的残暴肆虐,因此他的心情是颓丧的。王士祺论明末清初有三派,以为“虞山于少陵,时与苏近”分甘余话;钱谦益的弟子瞿式耜也说“先生之诗,以杜、韩为宗”牧斋先生初学集目序,都说钱氏的诗本杜甫,即以此诗为例,风格沉郁顿挫,遣词造句、用典使事都极为娴熟,也近于杜甫的诗风,所以向来被视为钱谦益的代表作之一。和古诗原文

15、5 原文:咏史 / 和蕃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译文:汉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可以依靠妇人。不要希望用美妙的容颜,去止息胡人的干戈。地下埋着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臣呢。注释:1.咏史:一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云溪友议2.汉家:汉朝。青史:即史册。古人在青竹简上纪事,后世就称史册为青史。3.计拙:计策拙劣。和亲:指中国历史上古代皇帝用皇族女子与其他民族统治者结亲的方法来谋求两族和好亲善,防止遭受侵扰的政策。4.社稷:本指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土神、谷神的庙宇,后来用做_的象征。5.安危:偏义复词,指平安稳定。6.玉貌:美妙的容貌,这里代指和亲的女子。7.拟:意欲;打算。静胡尘:指消除边境少数民族的侵扰。胡:汉唐时期,汉族称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即为“胡人”。尘:指烟尘,代战争。8.千年骨:指汉朝臣子的枯骨。西汉至作者所生活的唐德宗时代约千年,故称。9.辅佐:辅助。赏析:首联开门见山,直抒历史。翻开汉王朝的历史,里面记载着很多的和亲与通婚之事。如汉武帝刘彻将细君嫁到乌孙王国,汉元帝刘奭把王昭君嫁给匈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