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308917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省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省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省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省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

2、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

3、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

4、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

5、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B. “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C. “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D. “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 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B. “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

6、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C. “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D. “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重获新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B. 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C. “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

7、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D. 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答案】1. B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依据原文“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可知,“评点”不分主与辅,选项说“通过来辅助”违背文意。故选B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

8、合文中的信息。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原文“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即低劣的评论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故选C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B项,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除了评论作品外,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选项“

9、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偷换对象。故选B项。【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林冲见差拨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

10、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

11、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

12、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马犬起来。”林冲道:“小人于

13、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4.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B. 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C. 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

14、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D. 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5.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答案】4. B 5. 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6. 第一问: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第二问: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15、”。【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B项中“被高太尉陷害”出现在第四自然段,且是差拨说与管营的话,与“一般的罪人”无关;林冲一进牢营与“一般的罪人”的交谈出现在第一自然段,而且交谈内容只是 “一般的罪人”对牢城营的简介,并非对林冲的的同情和关照,曲解了原文;最后,两项并非具有因果联系,所以是错误选项。故选B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先明确第一段的内容,然后结合开头部分的作用思考,即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犯人介

16、绍牢营的情况, 可以看作小说中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情节的推动或照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主题的揭示三个方面。就本文来看,在情节方面主要是设置了一个悬念,也为后文林冲先招骂后免打埋下伏笔,使故事更有波折;从人物形象刻画方面来看,则主要是交代了林冲所处的环境,也间接刻画了管营、差拨的丑陋嘴脸;在主题方面,则反映了当时牢狱的黑暗,当然,这一点并非本选段的重心所在。【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和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先从文本找出对有关人物形象描写的内容,通过分析人物的身份、地位、言谈举止、事件等来分析形象特点,同时,注意其刻画人物形象所运用的一些手法。准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分析小说主旨具有极大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