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千年古建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39729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9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斗拱千年古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斗拱千年古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斗拱千年古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斗拱千年古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斗拱千年古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斗拱千年古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斗拱千年古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题:斗拱|千年古建之魂,让中华建筑万古长存!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它由方形的斗、升、供、翘、吊组成,在立柱和横 梁交接处,承上启下,传递荷载。3 3-99斗拱组也斗拱结构图/图片来源于网络斗拱,斗拱,斗与拱,从柱顶探出的弓形肘木叫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垫木叫斗。在传统古 建筑中,柱子与梁枋之间要挑出屋顶伸出的屋檐,需要有一种构件支托住屋檐下的枋和椽子, 古代工匠们便用短木从柱子和梁上伸出,拱托着斗,斗托着拱,层层叠叠,组成中国古建筑 中最至美的元素。斗拱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至唐宋趋于成熟,并有了装饰的作用,到了明清两代,斗拱的使 用成为区分建筑等级高下的一种标志。华皓亚龙府实景图

2、在古代,带斗拱的建筑,叫大式建筑,无斗拱的建筑叫小式建筑。一般只有各级官员和富商 缙绅能住得上大式建筑,普通百姓只能住小式建筑。而在大式建筑中,越是高贵的建筑,斗 拱的层次越高,斗拱越复杂、繁华。从皇族专用到走向民间,斗拱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中华建 筑的史记。那些看似平淡无奇,容易被人忽略的斗拱,其实是整栋建筑中最复杂的构件。斗拱,并不是依比例放大其构件,而是通过增加构件的数量来完成,这使得斗拱的构件愈加 繁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冲击。华皓亚龙府实景图民间谚语有云:“墙倒屋不塌”。中国古建筑之所以能屹立不倒,正是斗拱的功劳。斗拱还是房屋抗震能力的关键所在,如遇地震,在斗拱的起承转合下,房屋都能

3、松而不散, 化解地震冲击。斗拱,除了其实用功能外,还以它美丽的装饰,惊艳了几千年的岁月,成为中国式独有的浪 漫。中国人对于美,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斗拱往往与雕刻、彩绘相伴而存。崇阁巍峨,层 楼迭起,色彩斑斓,雕甍绣栏,中华古建筑的精华凝聚于此。繁复有序的斗拱,层层叠叠于精心描绘的栋梁之上,传送礼乐,寄托信仰,让建筑充满生机, 富有人情味。当你置身于斗拱之下时,总有到一种穿越古今的悸动,与千年前的古人一样, 同处于这片蓝天之下。中国国家馆/图片来源于网络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国家馆以中国红惊艳亮相,而这座博得无数人点赞的中国馆, 所采用的正是一一斗拱结构。只可惜烟花易冷,斗拱惊艳了历史岁月

4、,却并未更多地在今天华丽绽放。华皓亚龙府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而来,中魂西技重塑古建神韵,那一座座由斗拱支撑起来 的府院是华皓亚龙府对古代匠人精神的传续,也是华皓亚龙府献给国人的匠心。华皓亚龙府实景图巧夺天工,斗拱筑飞檐华皓亚龙府以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斗拱,层层叠加,使得府院歇山屋顶出檐深远、呼之 欲出。斗拱的制作,选材很是关键,华皓亚龙府潜心考究,针对传统中式木质房屋易燃易腐蚀的 弊端,进行了颠覆性的设计。斗拱的木材为高科技复合木,木材经过8000吨高压,以普通 木材为芯、珍稀巴西花梨木为表,一次性加工成型,不但具有堪比楠木的高密度和高强度, 还具备了耐水、防裂、防腐、阻燃、防白蚁、防虫蛀的特

5、性,而在触摸手感、敲击音质、嗅 觉味道等方面,与珍贵的原生红木如出一辙。华皓亚龙府实景图华皓亚龙府结合木材的长度、宽度与厚度,细细琢磨,遵循一定原则将木材或砍或锯,或 刨或凿,使斗拱严丝合缝,以避免因天气问题、木材伸缩引起的松动或走形,做到上下、左 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面面俱到。斗拱在向外承托飞檐,向内承托大梁之余,其自身还是一个造型别致,构造精巧的装饰物件, 在屋檐下层叠而出,把结构形式与空间艺术完美统一。华皓亚龙府实景图华皓亚龙府的斗拱不仅应用于飞檐下,还应用于室内的天花上。亚龙府院二楼天花顶一改 现代建筑一层不变的平天花顶形制,天花顶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而成,通过斗拱将天花顶结构 层层抬高,如伞如盖,每当抬头仰望,一种高远深邃的神秘感油然而生,给人一种穿越古今 的悸动。华皓亚龙府实景图梁思成先生说过:斗拱之变化,谓为中国建筑之变化,至为重大。它可以大隐隐于朝,八方 来仪。它可以中隐隐于市,润物无声。也可以小隐隐于野,流芳万古。斗拱,谓之中国古建 筑之魂,当之无愧。华皓亚龙府以古建之魂筑国宅府院,一拱一斗,一榫一卯,皆为匠心,敬邀君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