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广播电视的定义: 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2、广播电视分类广播电视可统称为“广播”:“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无线广播、有线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3、电视节目的创作也显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电视纪实创作、 1993 年 5 月 1 日,《东方时空》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到栏目化的阶段、 1996 年 3 月 16日,《实话实说》的开播,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的崛起、 1998 年岁末起,由湖南卫视发轫,一大批电视游戏娱乐节目走红中国、电视直播第二章1、1873 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2、1895 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 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3、1906 年 12 月 24 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
宣告了广播的诞生4、 1920 年 10 月 27 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西屋公司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 KDKA 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 1920 年 11 月 2 日, KDKA 电台开始播音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5、广播的发展:1)、开办广播 : 1920 年前后,广播在各国普遍出现 (如: 1919 年英国、 1920 年美国、 1923 年德国、中国,1925 年日本)初期的广播电台规模小,设备简陋,发射功率低,广播时间短,主要是对国内广播2)、对外广播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和控制,开始利用对国外广播3)、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播 :广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苏、美、英、等国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电波战” ( 广播战 ) 各国的广播电台迅速及时地报道战争消息,有的广播电台派出记者(默罗)到前线采访,播出了许多真实生动的报道一些国家元首(丘吉尔、罗斯福)多次到广播电台发表演讲,动员鼓舞人民同法西斯斗争到底4)、调频广播的诞生 : 1923 年美国科学家 阿姆斯特朗 开始研究调频广播, 1933 年达到实际应用地步, 1935年建立了最早的调频广播 。
因为战争,政府暂停发放执照战后,美国于 40 年代建立了一批调频电台 50年代,英国、日本及其他国家也办起调频广播 70 年代以后调频广播电台广泛兴起5)、数字广播 : 80 年代,出现了数字广播, 90 年代出现网络广播 NJ (Net Jockey) 6、调频广播的优点: (1)、频带宽,容纳的电台数量多;(2)、音质好,广播质量高;(3)、抗干扰能力强,调频广播工作于超短波频段,超短波是直接波,电波传播稳定,可稳定收听4)、发射距离与地理条件有关,可控制、调节,既解决了覆盖问题又不“外溢” ;(5)、建设维护费用低,不需要大功率发射机7、1884 年,德国 23 岁的保罗·尼普科根据视觉暂留原理, 利用硒光电池发明了机械电视扫描盘 (尼普科圆盘) 保罗·尼普科被誉为“电视鼻祖8、1925 年第一次显示出一个木偶的眼睛和鼻子; 1926 年 1 月 26 日在伦敦为英皇室作了公开示范表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电视无线传输 9、贝尔德 也由于第一次完成长距离短波传送图像而被后人 称为“电视之父”10 、 1928 年,贝尔德首次进行彩色电视实验11 、 1930 年,试验成功了有声音的电视图像。
弗莱明的电视讲话12 、 1936 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成了全世界第一座电视台,并于 11 月 2 日开始了电视节目的定期播出除周日外,每天下午、晚上各播出一小时节目标志着世界电视事业诞生13 、彩色电视阶段: 1940 年美国无线电公司首先试制成功彩色电视 1954 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国家 1956 年,磁带录像机问世,从此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58 年我国电视诞生, 1973 年我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4 、彩电制式:是根据发、收端对红绿蓝三基色的编码、解码方式,以及扫描、信道等的不同,构成的彩色电视系统NTSC 制亦称正交平衡调幅制,是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 (National Televition Systems Committee) 的英文缩写主要用于北美、日本、台湾等国家地区PAL (帕尔 )制由西德的布鲁赫于 1962 年研制成功 它是相位逐行交变 ( Phase Alternaton Line )的英文缩写主要用于西欧、澳大利亚、非洲和中东部分国家及我国SECAM( 塞康)制 1956 年由法国工程师亨利·弗朗斯提出, 1967 年实用化。
它是顺序传送彩色和存储( Sequence de Couleurs avec Memoire )的法文缩写它主要用于法国、俄国、东欧和沙特等国15 、卫星电视阶段: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整套播出卫星直播电视的国家 1984 年 1 月,日本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实用电视直播卫星“樱花二号” 1987 年,日本广播协会开始进行每天 24 小时的卫星广播16 、中国的广播电视:( 1)、中国境内广播第一台 :1923 年 1 月,美国工程师、商人奥斯邦与旅日华侨曾某(出资人)合作,创办了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英文《大陆报》合作,开办了“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上海) 2)、1924 年 5 月,美国商人经营的上海开洛公司与《申报》 、《晚报》合作,创办 开洛电台,这是外商在上海开办的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电台, 1929 年 10 月方告结束 3)、1924 年 8 月交通部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 ,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关无线电广播的第一个法令 4)、国人自办第一台: 1926 年 10 月 1 日,刘瀚(奉系军阀当局)任台长办起了哈尔滨广播电台 5)、私营商业广播第一台: 1927 年春,上海新新公司为推销自造矿石收音机开办电台,为我国第一家私营台。
6 )、沦陷区的广播电台: 1925 年 7 月,“关东州递信局”开设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即 大连广播电台 抗战前后,日本侵略者在其占领区建立了大约 50 座广播电台,成为实施奴化教育的思想工具 在日伪统治区,设在上海的“苏联呼声”广播电台是唯一反法西斯的电台 日本为了换取苏联的中立,未对该台进行干涉 7 )、新中国第一座电视台:1958 年 5 月 1 日,星期四,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从晚上19 点开始试验播出了黑白电视节目 8)、中国电视发展的五种观念 :纪实观念——再现生活原生态栏目观念——定位准确、专业生产谈话观念——参与交流、多元声音游戏观念——娱乐精神、大众狂欢直播观念——回归现场、凸显技术第三章1、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传输特性和受传特性2、传输特性:( 1)迅速及时的时效性 (现场直播) 2)、高度综合的连续性,滚动式播出、符号、内容、传播形式 3)、深入社会的渗透性,直接、接受免费、一次性投资、感情色彩、直面现实、便捷轻松、文化程度 4)、传播过程的参与性,热线、现场观众3、受传特性:( 1)分散群体的随意性接收a 广播电视是以同时传播, 分散受传的方式进行的。
其大面积同步进行的分散受传方式构成无数单个受众的一种不约而同的社会行为b 电视收视犹如家居生活的一部分,观众处于更为自由自在的心理状态c 社会全体公民获得传播平等和共享的权力 2 )接收的劣势 : a 选择的被动性 b 接收的随意性c 信息难留存4、广播的传播符号: 语言符号(播音语言和现场语言)及非语言符号(现场音响和音乐符号)组成是声音的传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声音符号、文字语言(屏幕语言符号) 、造型符号(屏幕非语言符号)组成是声音和画面传播5、广播是用声音传播的, 语言,音响,音乐 是广播的声音三要素这三个要素的有机接合形成了一种极具广播特色的传播形式 6、音响的作用 ( 1 )增强报道的真切感 2)增强报道的说服力 3)刻画人物形象及心理,增强节目的感染力 4 )运用音响表现时间和空间,形成音响蒙太奇 7、电视的传播符号 ( 1 )声音符号:语言音乐、音响(非语言)( 2)画面符号:屏幕文字语言造型符号(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