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说虎、智惩恶少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50KB
约3页
文档ID:457499200
说虎、智惩恶少_第1页
1/3

比较·探究 *说虎 *智惩恶少教学目标:1、学习《说虎》一文的文言实词2、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3、懂得“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则必然失败的道理教学重点:用《说虎》中的观点解说本单元有关各篇的内容教学难点:《说虎》一文的论证结构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伯温,晚号犁眉公谥号文成博学,通天文,兵法辅佐朱元章创立明朝,谋划策略,建立制度,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二)课文读解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于:跟……相比不啻(chì):不止之:助词,其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食于虎:被老虎吃掉表示被动关系〔译〕老虎的力气,与人相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它的力气加倍那么人被老虎吃掉,不奇怪了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寝:躺着休息,卧处:居住,这里是坐的意思故:所以一:一和百都不是确数〔译〕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做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老虎使用力气,人运用智慧;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牙,但是人能利用工具。

所以力气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牙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用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为:被,表示被动关系是故:所以,因此类:相同足:值得〔译〕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力量的人,都跟老虎一样他们像老虎被别人捕获并把虎皮用来坐卧,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三)理清内容结构说虎指出“人之食于虎”不足为怪说明“虎之皮人常寝处之”的原因归纳主旨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必将失败借虎喻人说明道理(四)探究主题思想本文借虎喻人,说明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界的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就必然招致失败的道理五)课堂练习1、《说虎》将人与虎相比,有两个字是最关键的,你能把这两个字指出来吗?答案:智 力2、说明下列例句中划线词的用法 ①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②则人之食于虎也 ③故人之为虎食者 ④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答案:①介词,跟……相比 ②介词,被。

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代词,锋利的爪牙六)合作探究1、《说虎》将人与虎相比,有两个字是最关键的,你能把这两个字指出来吗?试用《说虎》阐明的道理,解说《狼》、《李寄》以及《童区寄传》等篇的内容明确:《说虎》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用智”,其他如“用物”“用百”“用人”都是“用智”的衍生物和必然结果用这个道理解说本单元各篇,也是一种特殊的比较阅读关于各篇中“用智”的体现可参见“主编解读参考”和练习解答《狼》中还有一个细节说明禽兽无法与人斗智的道理即两狼亦表现了它的狡黠(即一狼洞其中,一狼假寐),“而顷刻两毙”,所以《狼》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各篇中人由“用智”衍生的“用物”等,这里稍作补充如,屠户借助了草堆,用了刀;区寄借助了敌人的刀、火,还充分利用了敌手的弱点(这是特殊的“用人”);李寄“怀剑将犬”,甚至还用了米糍、蜜糖等食物《智惩恶少》也体现了“用智”主要在倒数第二段即如按时间顺序正常写,这段内容应在前面结构、文字,但凡其新异之处,往往引人注意,这是写作上的通常道理所以,当这段不按顺序,改排在战斗结束后补叙时,它自然就显得很突出这段内容就是讲少年刘伯承如何“用智”战胜对手“团总少爷”的。

2、如果你遇到区寄、李寄、屠户相似的境遇(选一),你会怎样做?请在小组或班上讲述你编出的故事这题既包含向少年英雄们学习,又包含锻炼一个人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由学生自由发挥,但编出的故事应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应避免与课文中原故事的情节、做法雷同七)布置作业:1、熟记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2、背诵《说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