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朱丹溪传(原文+译文)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37KB
约6页
文档ID:452960919
朱丹溪传(原文+译文)_第1页
1/6

'【原文】 丹溪翁者 , 婺之义乌人也 , 姓朱氏 , 讳震亨 , 字彦修 , 学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学 , 日记千言稍长 , 从乡先生治经 , 为举子业后闻 , 许文懿公 , 得朱子四传之学 , 讲道八华山 , 复往拜焉益闻道德性命之说 , 宏深粹密 , 遂为专门译文】 丹溪翁,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震亨,字彦修,学医的人们 尊称 他为 丹溪 翁 丹 溪翁 从小 好学 ,每天 能记 忆千 字的 课文渐渐地长 大时 ,跟 从家 乡的先 生学 习儒 经,修 习科 举考 试的 学业 后来 听说许文 懿先 生得 到了 竹 子第 四代 传人 传授 的学说,在华 山将 受道 学,又 到那里去拜师求教,进一步领会到关于道德和人性与天理之关系的学说是那样的博大精深、纯正周密,于是就把它作为专门的事业原文】 一日 , 文懿谓曰:“吾卧病久 , 非精于医者 , 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 , 其肯游艺于医乎?” 翁以母病脾 , 于医亦粗习 , 及闻文懿之言 , 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 , 以推及物之仁 , 虽不仕于时 , 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 , 一于医致力焉【译文】 一天,许文懿对他说: “我 生病卧床已久,不是精于医学的人 ,不 能够 使我 康复。

你很 聪明 ,超乎 常人 ,也 许愿 意从 事医学 这门技艺 吧? !”丹 溪翁 由于 母亲 患有 脾病 ,对于 医学 也粗 略学 过,等 到听了许文懿的话,就慷慨地说:“ 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 来推广惠及万 物的 仁德 ,即 使在当 世没 有做 官,犹 如做 官一 样就完 全烧 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原文】 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 , 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 , 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 , 立规矩 , 称权衡 , 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 , 鲜克知之者遂治装出游 , 求他师而叩之乃渡浙河 , 走吴中 , 出宛陵 , 抵南徐 , 达建业 , 皆无所遇译文】 当时正在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校订的《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 方》一 书,丹 溪翁不 分昼 夜地 研习 此书不 久就 醒悟 了,说:“拿着古代的方剂来治疗现在的疾病,那时势必不能够完全适合的如果 要建立 法度、确立 规则 、制定 标准,必须 用《素问》、《难 经》等经 典吧!但我 家乡 的众 多先 生 中缺 少能 够通 晓它 们的人于是 就打 点行装 外出旅游求学,寻求别的师傅并请教他们。

便渡过了了钱塘江,走到了吴中,从宛陵出来,到了南徐,左后抵达建业,都没能遇到理想的师傅原文】 及还武林 , 忽有以其郡罗氏告者罗名知悌 , 字子敬 , 世称太无先生 , 宋理宗朝寺人 , 学精于医 , 得金刘完素之再传 , 而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然性褊甚 , 恃能厌事 , 难得意翁往谒焉 , 凡数往返 , 不与接已而求见愈笃 , 罗乃进之 , 曰:“子非朱彦修乎?”时翁已有医名 , 罗故知之翁既得见 , 遂北面再拜以谒 , 受其所教罗遇翁亦甚欢 , 即授以刘、 李、张诸书 , 爲之敷扬三家之旨 , 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 , 非是也 ”翁闻其言 , 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 居无何 , 尽得其学以归'【译文】 等回到杭州,忽然有人把他同一郡的罗先生介绍给他罗先生 名叫 知悌 字 子敬,世人 称他 为太 无先生 ,是宋理 宗时 的一名 进侍,精通医学,得到了金朝刘完素第二代传人的真传,并且 兼通张从正、李杲二家的学说然 而心胸狭窄得很,依仗才能、厌恶侍奉他人,世人也都很难合乎他的心意丹溪翁去拜见他,先后往返多次,罗知悌都不跟他见 面不久 求见 更加诚 恳了 ,罗 知悌 才接见 了他 :“一 见面 就说 你不就是 朱彦 修吗 ?!其 时丹 溪翁 的医 术已 有一定 的名 声,所 以罗 知悌 知道他。

丹溪 翁受到接见之后,就面朝北变形在白纸历来正式拜罗为师,接受他 的教 诲罗知 悌遇到 了丹 溪翁 也很 高 兴,就把 刘完 素、李 杲,张从正三 人所 有的 书都 传 给了 他,并 给他 阐发 三家 学说 的要 领,不 过都 一概取决 于医 经的 是非 ,而且 说:“ 完全 舍弃 你原 来学 过的 医术 !因为 他们不是 正道 的东 西丹溪 翁听 了 他的话 ,茅塞 顿开 ,在 心里 也没有 一点阻碍不通的问题了过了不久,就全部掌握了他的学说而后回去了原文】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 , 闻翁言 , 即大惊而笑且排 , 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 , 医不能疗者十余年 , 翁以其法治之 , 良验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 , 始皆心服口誉数年之间 , 声闻顿着译文】 丹溪翁家乡拘泥于陈师文、裴宗元的学说的众医们,听了丹溪翁的言谈,立即大表惊怪,既嘲笑他,又排斥他,只有许文懿高兴地说:“ 我的 病大 概就要 痊愈 了吧!”许 文懿 得了 半身 不遂 的病,医 生不能治愈已有十多年了,丹溪翁用从罗知悌那里学来到的医术治疗他,效果非常之好由 此嘲笑而又排斥丹溪翁的众医们,才都心服口服。

几年之内,声望很快显扬了开来原文】 翁不自满足 , 益以三家之说推广之谓刘、张之学 , 其论脏腑气化有六 , 而于湿热相火三气致病爲最多 , 遂以推陈致新泻火之法疗之 , 此固高出前代矣然有阴虚火动 , 或阴阳两虚湿热自盛者 , 又当消息而用之谓李之论饮食劳倦 , 内伤脾胃 , 则胃脘之阳不能以升举 , 并及心肺之气 , 陷入中焦 , 而用补中益气之剂治之 , 此亦前人之所无也译文】 丹溪翁并不自我满足,进一步又把刘完素、李杲合掌从正三家 的学 说加 以推论发展认为 刘完 素和 张从 正的 学说,其中 论述 造成脏腑 气机 病变 的因 素 有君 火、相火 、风 、湿、燥、寒这 六种 ,而由 于湿、热与相火三气导致患病又是最多的,于是就用推陈出新的泻火法治疗疾病,这的 确是 高出 前代医 生了 然 而事 实还有 阴精 不足 、相火易于 妄动,或者 阴阳 两虚 ,湿 热自行 旺盛 的情 况,又 应斟 酌着 慎用 泻火 之法;认为李杲 所论 饮食 劳倦 导 致内 伤脾 胃、那 么脾 胃阳 气就 不能 升发、连及 心肺阳气也都会陷入中焦,因而用补中益气的方子治疗它们的学说,这也是前人所没有的东西。

原文】 然天不足于西北 , 地不满于东南天 , 阳也;地 , 阴也西北之人 , 阳气易于降;东南之人 , 阴火易于升苟不知此 , 而徒守其法 , 则气之降者固可愈 ,;...'而于其升者亦从而用之 , 吾恐反增其病矣乃以三家之论 , 去其短而用其长 , 又复参之以太极之理 , 《易》、《礼记》、《通书》、《正蒙》诸书之义 , 贯穿《内经》之言 , 以寻其指归而谓《内经》之言火 , 盖与太极动而生阳、五性感动之说有合;其言阴道虚 , 则又与《礼记》之养阴意同因作相火及阳有余阴不足二论 , 以发挥之译文】 然而在北方,天不够高,在东南方,地不够厚天属阳,地属 阴西北 之人 阳气容 易不 足;东南 之人,阴火 容易 旺盛 如果 不知道这些,而只 死守李杲的大法,那么氧气不足的病人固然可以痊愈,但若对阴火旺盛的病人也随之采用李杲之法,我担心会反而加重病人的病情了于是 对三 家的 学说,弃其 所短 而用 其所 长,又 用太 极之 理、《易经》、《 礼记 》、《通书 》、《正 蒙 》等书的 有关 意义 参验 它们,用《内经》的 理论 贯穿 起来 ,来探 求其 中真 谛所 在而 后认 为,《内 经》中 所论“ 火”的道理,原来跟太极一动就产生阳气、各具特性的五行互有感应就 会运 动并 产生 变 化的 学说 有着 相合 之处;《内 经》中所 论引颈 容易受损 而不 足的 道理 ,原又 跟《 礼记 》中所 说的 养阴 之意 相同 ,于是 撰写了《相火论》和《阳有余而阴不足论》两篇文章,来阐发他的观点。

原文】 于是 , 翁之医益闻四方以病来迎者 , 遂辐辏于道 , 翁咸往赴之其所治病凡几 , 病之状何如 , 施何良方 , 饮何药而愈 , 自前至今 , 验者何人 , 何县里 , 主名 , 得诸见闻 , 班班可纪译文】 从此,丹溪翁的医术更加出名了各地因病来请他的人,于是 就从 四面 八方 的 路上 络绎 不绝 的来 到他家,丹溪 翁全 都应 请,前 往治病他 治的病人共有多少、疾病 的情况怎样、用了什么良方、服了什么药而痊愈了,从以前到现在,灵验的是哪些人、是哪个县哪个乡里、病人的名字是什么,都能从见闻中得知,明明白白,可以记下原文】 浦江郑义士病滞下 , 一夕忽昏仆 , 目上视 , 溲注而汗泄翁诊之 , 脉大无伦 , 即告曰:“此阴虚而阳暴绝也 , 盖得之病后酒且内 , 然吾能愈之即命治人参膏 , 而且促灸其气海顷之手动 , 又顷而唇动及参膏成 , 三饮之甦矣其后服参膏尽数斤 , 病已译文】 浦江县的郑义士患上了痢疾,一天傍晚忽然昏倒在地,双目上 翻,小 便失 禁,大汗 淋漓丹溪 翁诊 测他 的脉 象,脉 大无 比,就 告诉病家说:“ 这是阴虚而又阳气突然丧失的疾病,是因 为病后饮酒并且行了 房事 得上 的,不 过我 能治 愈他 。

立 即让 病家 熬制 了人 参膏,而且迅速灸治他的气海穴一会儿手动了起来,又一会儿嘴唇动了起来等到人参膏熬成之后,让他服了三次就苏醒其 后服完了数斤人参膏,病就痊愈了原文】 天台周进士病恶寒 , 虽暑亦必以绵蒙其首 , 服附子数百 , 增剧翁诊之 , 脉滑而数 , 即告曰:“此热甚而反寒也 ”乃以辛凉之剂 , 吐痰一升许 , 而蒙首之;...'绵减半;仍用防风通圣饮之 , 愈周固喜甚 , 翁曰:“病愈后须淡食以养胃 , 内观以养神 , 则水可生 , 火可降;否则 , 附毒必发 , 殆不可救彼不能然 , 后告疽发背死译文】 天台县的周进士患了恶寒的病,即使暑天也一定要用棉被盖着 他的 头服了 数百剂 附子 汤,更重 了丹 溪翁 诊测 其脉 ,脉象 又滑又快,就告 诉他 说:“这是 热症 国中 却反 现寒 象的 疾病就 用辛 凉的药剂让他服下,吐了一升左右的痰,同时盖在头上的棉被减去了一半;又用防风通圣散让他服下,痊愈了周 进士本来高兴得很,丹溪翁说:“病愈后必须用清淡的饮食来调养脾胃,排除 杂年来保养精神,那么肾水就 能产 生,心火 可以下 降,否则 ,附子 的毒 性一 定发 作,恐 怕就 不能救治了。

他 不能这样做,后来丹溪翁被告知周进士患了毒疮发于背部的病 而死 了原文】 一男子病小便不通 , 医治以利药 , 益甚翁诊之 , 右寸颇弦滑 , 曰:“此积痰病也 , 积痰在肺肺爲上焦 , 而膀胱爲下焦 , 上焦闭则下焦塞 , 辟如滴水之器 , 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乃以法大吐之 , 吐已 , 病如失 译文】 一名男子患了小便不通的病,医生用利尿的药治疗,更重了丹溪 翁诊 测其 脉,右手寸 部的 脉象 又弦又 滑,说 :“这 是积痰 之证,积下 的痰 在肺 里肺 属上 焦,而膀 胱属 于下焦 ,上 焦闭 塞时 下焦也 会不通,譬如 滴水的文具,必定要在上边的孔打开之后、下边孔里的水才能流出 就按照治法使他大量呕吐,吐完后,疾病就象丢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