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伤寒论病例(总)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2.50KB
约12页
文档ID:450807468
伤寒论病例(总)_第1页
1/12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 某男, 68 岁,因操劳过甚而感邪发病,发热头痛,无汗,浑身关节皆痛,已二三日,曾自服西药土霉素等未效刻诊:两脉浮紧带数,舌苔薄白,身灼热无汗,微喘,气息稍粗,骨节酸楚烦疼较甚治宜:A 桂枝附子汤 B 麻黄汤C大青龙汤 D 葛根汤 E 甘草附子汤2. 患者自认为感冒, 于昨日自服复方阿斯匹林片服后汗出不少,衣衫尽湿,今晨反觉全身骨节酸痛,不愿行动;不发热,微恶风,全身有微汗,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A 桂枝附子汤 B 桂枝新加汤C桂枝汤 D 甘草附子汤 E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3. 于某,男, 40 岁一周前患感冒兼肠炎,腹泻一日 7~8 次,发热,腹胀,头痛,经用氯霉素治疗后,虽腹泻已止,但腹胀,腹痛,呕吐仍不减轻,头痛,畏寒,怕风,身亦痛,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治宜:A 葛根汤 B 葛根黄芩黄连汤C 黄芩汤 D 葛根加半夏汤E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4. 患者顾某,忽感风邪,始则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继则翕翕发热,头项强痛,腰臀酸楚,自服发汗药,而汗出淋漓,小便较少,四肢拘急,屈伸不利,当用:A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B 桂枝加附子汤C 桂枝加葛根汤 D 桂枝新加汤E 药甘草附子汤5. 患儿恶寒发热 2 天,伴咳嗽气促, 咯吐黄稠痰,甚则喘息不得平卧。

胸中烦热,身热汗出,口渴引饮,二便尚可,舌苔黄,脉浮滑数宜用:A 麻杏石甘汤 B 葛根芩连汤C 小青龙汤加石膏 D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E 以上均不是6. 黄某,男,初患外感,发热,头痛,微咳,服解表药后,上证已除,但大便稀溏,日五六次,胸闷欲呕, 腹胀不痛, 投以藿香正气散三剂未效,来诊时,证见胸中烦闷,腹不胀而觉脘部痞塞不舒,嗳气有食臭味,肠鸣即欲大便,便色淡黄,水样便中夹有不化的食物残渣,无异臭,日五六次,量不多脉濡数,苔薄白,宜用:A 葛根汤C 桂枝人参汤BD黄芩汤黄连汤E生姜泻心汤7. 患者,男性初患外感,服解表药后,上证已除,但见上腹脘部痞塞不舒,恶心,肠鸣欲似大便,便溏量少脉濡,苔薄白辨证为:A 葛根汤证 B 黄芩汤证C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D 半夏泻心汤证E 桂枝人参汤证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74. 患者,女, 18 岁发热 1 周,心烦谵语,汗出,渴喜冷饮,腹满不痛,按之濡,舌红苔黄,脉滑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 )A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B 大承气汤证C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D 白虎汤证E 白虎加人参汤证75. 患者,男, 30 岁高热一周,大汗出,心烦谵语,大渴引饮,受风则脊背冷感,舌红,苔黄干燥,脉洪大。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 )A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B 大承气汤证C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D 白虎汤证E 白虎加人参汤证76. 患者,女, 20 岁发热 5 日未愈,就诊时发热口渴,脘胀闷,手足厥冷, 然胸腹部抚之灼热,脉浮滑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 )A 四逆汤证 B 四逆散证 C 白虎汤证 D 小陷胸汤证 E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77. 患者,男, 60 岁口渴多饮,饮后复渴,消谷善饥,然食多即胀,小便色黄,然量不少舌红苔少,脉软大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黄连阿胶汤证 B 白虎汤证 C白虎加人参汤证 D 栀子豉汤证 E 小陷胸汤证78. 患者,男, 30 岁发热 3 天,经用解表药发汗,热不退反增,伴头汗出,面色潮红,腹胀满,按之不适,大便干硬,日一行舌红,苔黄厚,脉沉弦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 )A 调胃承气汤证 B 白虎汤证C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D 大承气汤证E 大陷胸汤证79. 患者,男, 50 岁外感发热,经治疗后热退已 2 日,因进食过多, 发热又起, 大便硬而难下,腹胀,按之痛,舌红,苔薄黄燥,脉滑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 大承气汤证 B 调胃承气汤证C 小承气汤证 D 大陷胸汤证E 小陷胸汤证80. 患者,男, 30 岁。

发热,恶寒,无汗二天,用解表发汗法, 发热不解, 出现腹胀满痛, 拒按,大便三日未行,舌红,苔黄,脉沉实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 大承气汤证 B 调胃承气汤证C 小承气汤证 D 大陷胸汤证E 小陷胸汤证81. 患者进食后泛泛欲吐,下利,手足不温,烦躁,舌淡,苔白,脉沉弦方选: ( )A 小柴胡汤 B 四逆汤C 葛根加半夏汤 D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E 吴茱萸汤82. 患者腹满, 大便秘结, 发热气喘, 周身无汗,脉浮方用:( )A 大承气汤 B 麻杏甘石汤C 大青龙汤 D 麻黄汤 E桂枝汤83. 患者见身热无汗, 惟颈以上出汗, 小便不利,口渴引饮,腹满,大便不通,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黄,治宜: ( )A 茵陈蒿汤 B 栀子豉汤C 栀子柏皮汤 D 茵陈术附汤E 茵陈五苓散84. 某医对一发黄病人初步辨证如下列各项,去请教老师,老师指出有一项可立即排除,不需再辨这项是:( )A 阳明病 B 太阴病C 风温误治 D 蓄血轻证E火热伤阴内热86. 患者,男, 60 岁口渴多饮,饮后复渴,消谷善饥,然食多即胀,小便色黄,然量不少舌红苔少,脉软大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 黄连阿胶汤证 B 白虎汤证C 白虎加人参汤证 D 栀子豉汤证E 小陷胸汤证88. 患者,女,50 岁。

发热时作, 伴头痛, 腰酸,腰痛,尿频尿少,尿痛舌红,苔薄黄临床辨证当是:( )A 真武汤证 B 五苓散证C 牡蛎泽泻散证 D 猪苓汤证E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89. 患者,女, 37 岁体质素虚,今日因自学高考学习紧张,睡眠不佳,伴心烦意乱,自觉居室狭小,憋闷难耐,常欲奔赴室外脉细数,舌红少苔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 猪苓汤证栀子豉汤证 CBD黄连阿胶汤证茯苓四逆汤证E 竹叶石膏汤证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66. 患者,女, 40 岁素体较弱,受凉感冒后,出现身热不高,恶风,手足温温发热,口干渴,项强连颈,胁下微胀满,脉弦,临床最佳的治疗选择是:( )A. 桂枝加葛根汤 B. 桂枝汤加柴胡C.五苓散D.小柴胡汤 E. 先与桂枝汤,后与小柴胡汤67. 某患者,足月顺产三天后,恶寒,发热,微微汗出,头昏且胀,两侧太阳穴痛,四肢关节疼痛,口苦而干,微呕,胃脘胀闷不适,两天未大便,小便如常,舌稍红,苔薄白,脉浮略弦,治宜:( )A. 桂枝汤 B. 小柴胡汤C.柴胡桂枝干姜汤D.大柴胡汤 E. 柴胡桂枝汤69. 赵某,女, 46 岁右上腹疼痛拒按,身热,呕吐,便秘,尿黄,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治疗的最佳方剂是: ( )A. 栀子厚朴汤 B. 大黄黄连泻心汤 C. 大柴胡汤D.调胃承气汤E.柴胡加芒硝汤70. 患者胸胁满微结, 往来寒热, 心烦,口渴而不呕,小便不利,但头汗出,宜用: ( )A. 柴胡桂枝干姜汤 B. 小柴胡汤C.大柴胡汤D.柴胡桂枝汤E.柴胡加龙骨牡蛎汤71. 患者初起因感冒而恶寒发热,全身酸痛,数日后感心烦,胸胁满闷,身重,心虚胆怯,惊恐,不能入睡,继而精神失常,烦躁打骂,不避亲疏,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脉弦细,舌苔薄黄。

治宜选用:( )A. 大柴胡汤 B.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C.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D.调胃承气汤72.李×× , 男,30患者四天前着凉感冒后E.岁 ,1976 年, 恶寒发热大承气汤8 月 21 日初诊胸胁疼痛 ,口苦而干 , 食欲不振 , 且有时伴以恶心但不呕吐虽经服用阿斯匹林 , 感冒冲剂后身已出汗 , 但前症不解, 体温持续 39.1 ℃ , 大便已三日未解 , 午后身发潮热以往无其他病史 观其舌质正常 , 舌苔薄白微黄而干 , 脉象弦数 ,108 次/分 , 心肺无明显阳性体征肝脾均不能触及 , 左下腹轻度压疼 , 且可触到粪块A. 小柴胡汤 B. 柴胡加芒硝汤 C.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D.调胃承气汤 E. 大承气汤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22. 患者,男, 55 岁平素体弱,饮食不当极易腹泻,饭后腹胀,前天感受风寒,今恶寒发热,汗出恶风,二便正常,舌淡脉浮缓最佳辨证应是:( )A. 桂枝汤证 B. 桂枝加芍药汤证C.桂枝人参汤证 D.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E.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23. 患者,女, 35 岁进食冰淇淋后腹部胀满疼痛,时有冷痛, 大便泄泻日十余次, 呈稀水样便,无粘冻,无明显里急后重感, 饮食乏味, 舌淡胖,苔白滑,脉弱。

辨证当是: ( )A. 桂枝加芍药汤证 B. 理中汤证 C. 四逆汤证 D. 白头翁汤证 E. 小建中汤证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24. 患者素体阳虚, 外感风寒后, 恶寒,背部尤甚,手足发凉,全身关节疼痛,舌淡,脉沉紧宜选:A 附子汤 B 四逆汤 C 当归四逆汤 D 麻黄汤 E 麻黄细辛附子汤25. 患者冒雨淋湿后, 症见发热恶寒, 无汗,周身关节沉重疼痛,舌淡,脉沉无力方选:A麻黄汤 B 麻黄细辛附子汤 C 麻黄附子甘草汤 D 桂枝汤 E 附子汤26. 患者头痛以巅顶为甚, 伴呕吐清水痰涎, 时发时止,心烦,不思饮食,手足发凉,舌淡,脉弦方选:A 四逆汤 B 四逆散 C 吴茱萸汤 D 当归四逆汤 E 附子汤35. 患者男性,久病,经常吐利,呕吐清水痰涎,手足逆冷,近日头痛,舌淡苔白,脉弱用何方主治:( )A 理中汤 B 四逆汤 C 四逆散D 真武汤 E. 吴茱萸汤36. 近日因生气后, 胸胁胀满, 心悸心烦, 小便不利,腹中胀痛,手足逆冷,大便不爽,舌淡苔薄,脉弦用何方主治 : ( )A五苓散 B 四逆汤 C 四逆散 D 真武汤 E. 理中汤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9. 患者初病表现为手足不温,身易恶寒,指尖发青,继而发展为面色苍白, 唇甲色淡, 小腹冷痛,手足冷凉,脉细欲厥。

治用:A 通脉四逆汤 B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C 当归四逆汤 D 四逆加人参汤。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