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 中国旅游走过30年 现代中国旅游业是伴随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30年,现代中国旅游发展也经历了30年的历程 产业类型→经历了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 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有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围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关键产业,以后,中共中央提出的《有关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21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提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主动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加点 产业规模→经历了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的转变 详细表现为三大旅游市场全方面发展:入境旅游:至2021年,中国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10亿人次,年均增加近20%;累计旅游外汇收入1643亿美元,年均增加21%1978年中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排名世界第41位;1992年上升至第9位:1994年上升至第6位;2021年列第5位,旅游外汇收入首次超出英国和德国,由世界第7位升至第5位。
2021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世界第5位和第7位我国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以来,中国我国旅游强劲增加1993年我国旅游者亿人次,我国旅游收入846亿元人民币1999年以来,中国国务院增加法定假日的决定,引发了居民潜在的旅游需求,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旅游黄金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1年,全国我国旅游人数达亿人次,全国我国旅游收入3442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2021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为202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2%中国已成为亚洲地域快速增加的新兴客源输出国到2021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达亿人次,入境过夜游客达5360万人次,外国人达24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370亿美元,增加10%我国旅游达15亿人次,增加8%;我国旅游收入达6820亿元,增加10%旅游业总收入达1万亿元左右,增加10%出境旅游达3740万人次,增加10% 发展趋势→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加点 伴随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充足,在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我国需求,增强经济活力,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日益主要的作用。
中国旅游业总收入正以年均约12%的速度增加,高于同期我国生产总值7%左右的平均增加率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增加点,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关键支柱之一中国的旅游现正在朝着我国旅游大国、入境旅游大国、出境旅游大国发展 新世纪前20年,中国将努力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中国政府将努力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产业未来10年间,中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的增加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的速度增加,企业、政府旅游的增加速度将达成%据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到2021年,中国将成为第一大旅游目标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到2021年,中国旅游入境人数将达成亿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我国旅游收入万亿人民币,旅游业总收入将超出万亿人民币,相当于我国生产总值的8-11%,旅游业将真正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旅游方法→经历了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的转变 这大致能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到上世纪90年代初,旅游的方法大致是观光旅游,走马观花,来去急忙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旅游产品日趋多样化,休闲、度假观念开始兴起第三阶段:未来5-10年,休闲度假将逐步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产品。
按经济学界认识:人均GDP达成$1000,进入我国旅游需求增加期,旅游形态关键是观光旅游;人均GDP达成$2021,旅游形态开始向休闲旅游转化,进入出国旅游增加期;人均GDP达成$3000,旅游形态开始向度假旅游升级;人均GDP达成$5000则开始进入成熟的度假经济时期在第一阶段,国人的旅游大致是观光掠奇,目标是看世界,丰富经历,出行方法大多是团体,目标地选择关键是名胜古迹、名山名水,以拍个照片引以自喜,其过程往往疲惫不堪第二阶段,国人旅游目标增加了休闲的需求,目标地不再局限于名胜古迹,城市周围、自然山水、农家乐园和休闲文化专题公园成为大家的徜徉之地,从容游玩日益成为一个兴趣和时尚,消费程度加深,出行方法中散客、家庭自助式、自驾游的百分比大大增加,开始超出团体方法,出国旅游也日渐增加到第三阶段,大家的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多样化,目标地选择更在意环境的优雅和设施的品味,逗留时间大大增加,一地滞留型和第二家园式的休闲度假日渐成为有消费能力者的兴趣其目标不再是为了猎奇或是长见识,而是休憩身心,尽享天伦和自然之乐,借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景区景点发展趋势→经历了从点、线布局到目标地营造的转变。
早期景区景点的建设着重于较为孤立的点和线的设置和布局,经营和盈利方法关键靠门票,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文化专题公园全部有这么的特点其局限是消费功效单一,环境往往不配套,可连续性不强伴随大家旅游休闲需求的多样化和品味化,单一的景致和人为的仿古已无法深度吸引游客由此,景区景点的建设和经营逐步向旅游目标地营造的方向发展旅游目标地向旅游者提供的不再是单一的旅游、观光产品或项目,而是多方位、多层次、多面向、多个类的体验对象和环境,独特而完善的生态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服务价值和体验价值建设者更多地重视将景区景点和人文生态融合起来,更重视环境质量的升华、项目质量的升华、文化质量的升华和服务质量的升华,营造能满足大家多样化、品位化需求的“愉快家园”和此同时,其效益也不再是单一的门票收入,而是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消费杭州西湖周围的景区景点全方面无偿开放是个经典的范例,此举即使会降低几千万的门票收入,但却大大增加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其综合消费或隐性收入增加了几十个亿 和此同时,在景区景点发展理念上,经历了经济增加主义到资源保护主义,再到可连续发展观的改变大家开始认识到,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不是无穷无尽的,人文历史资源更是不可再生的,所以,破坏式的开发逐步被唾弃,取而代之的是重视生态、重视可连续的发展观。
经济类型→经历了“假日经济”到“体验经济”、“休闲经济”的转变 早期的旅游产品和市场精神附加值较低,规模也不大国家建立“黄金周”制度后,在数量和规模上极大地带动了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旅游经济的繁荣但随之而来的“假日经济”的负面性也有目共睹它的短期集中性、消费群体性、周期不平衡性、虚假繁荣性及消极影响性:服务质量下降、生态破坏等等对中国现代旅游的发展又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提倡“休闲经济”,发展“体验经济”成为大家的共识休闲经济含有互动的双向性,它更含有消费的合理性、消费的人文性、消费的体验性、消费的发明性和消费的可连续性国家正在有条件地逐步实施带薪年休制,将为旅游休闲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制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旅游目标地的建设将更重视体验经济的特点,更重视专题化、人性化、个性化、价值化的设计,真正满足旅游者离开日常居住的环境,接收跨文化和异域风情的洗涤,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并经过这一系列感官刺激和心灵感受,获取精神的成长旅游业所以而成为“体验产业” 责任xx:赵洪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