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化学课本上的实验总结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88KB
约8页
文档ID:436909962
九年级化学课本上的实验总结_第1页
1/8

九年级化学课本上的实验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 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3〕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参加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等 燃烧完毕冷却 后,翻开弹簧夹〔4〕现象:有大量 白烟 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瓶中原空气的1/5 体积〔5〕结论:空气是是混合物; O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6〕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缺乏,未冷却至室温就翻开止水夹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点燃③红磷熄灭后瓶内还 有 剩余的氧气〔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响方程式: 4P+5O2=====2P2O5:【实验2-2】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有助燃性,是常用的氧化剂〕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夹取木炭的仪器为 坩埚钳,在酒精灯上加热到 红热,由瓶口 向下缓慢插入〔充分利用瓶中的O2〕,倒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 ,观察到 石灰水变浑浊 。

现象:在氧气中发出 白光 ,放出 热 ,生成 无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燃烧生成CO2C+O2CO2⑵【实验2-3】硫燃烧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 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 刺激性气味 无色气体;在氧气里燃烧发出 明亮的蓝紫色 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S+ O2SO2【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 盘成螺旋状 ,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 火柴快燃尽时 ,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大量热,有黑色固体生成3Fe+2O2Fe3O4本卷须知: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 红热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里燃烧 更剧烈 ,原因是 氧气支持燃烧,氧气瓶中的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所以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操作: 1〕将导管插入水中;2〕用手握住试管 现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实验2-4】实验室制取氧气(一)加热KMnO4制取氧气⒈反响原理:2KMnO4K2MnO4+MnO2+O2↑⒉发生装置(1)反响物和反响条件的特征:反响物都是固体,反响需要加热。

3.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4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响【排水法收集】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响【向上排空气法】要求:①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②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步骤:①查(气密性)②装(药品)③定(固定试管)④点(酒精灯)⑤ 收⑥移(导管)⑦熄(酒精灯)6.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说明气体收集满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7.本卷须知: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入热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②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利于气体排出】③停顿反响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④加热KMnO4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反响原理:2H2O22H2O+O2↑2.发生装置:由于反响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响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

如右图)3.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图(b)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长颈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4.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a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b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c装置(c)的特点:通过控制液体参加量来控制反响速率d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响的发生和停顿5.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6.不能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O2和水蒸气一起逸出,水蒸气会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三〕加热KClO3制取氧气1.反响原理:2KClO32KCl+3O2↑2.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一样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活动与探究】1、取少量滴有酚酞试液的水置于试管中,滴入浓氨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现象: A杯溶液颜色变红,B杯无变化 原因: 分子总是不断运动,C杯中氨分子运动到A杯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实验4-2】过滤〔见以下图〕实验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本卷须知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保证过滤效率〕"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否则被过滤的液体会直接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到漏斗下的承受器中,使滤液浑浊〕"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防止液滴四处迸溅〕如果两次过滤之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实验4-3】实验目的: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分别取少量的软水和硬水于试管中,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有较多泡沫产生的水是软水;泡沫很少,产生浮渣的水是硬水实验4-4】实验目的:制取蒸馏水装置:简易装置所需仪器 铁架台 、 酒精灯 、 石棉网 、 烧瓶 、 试管、烧杯 等参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 加热时出现暴沸/突然剧烈沸腾 收集到的蒸馏水是 纯洁物 〔填纯洁物或混合物〕实验4-5】实验目的:电解水实验实验现象: ①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和正极、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O2)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H2)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实验结论: ①2H2O2H2↑+O2↑;②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③ 化学反响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本卷须知: 在水中参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活动与探究】探究目标:化学反响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白磷燃烧〕方案一:装置:锥形瓶底部铺有细沙,作用 防止白磷燃烧放大量热玻璃管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作用 1) 防止气体逸出/保证装置密封,2〕调节瓶内气压 现象: 1〕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热冒大量白烟,2〕气球先变鼓,再变瘪 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响前后质量测定现象: 1〕冒出大量气泡,白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2〕天平不平衡,指针向右偏转 解释: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响生成CO2气体从烧杯中冒出,使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减少,所以指针向右偏转实验5-2】镁条燃烧现象: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解释: 燃烧放大量热,使局部白色固体进入空气中,剩余物质质量减少,所以指针向右偏转 。

讨论:如果把镁条燃烧的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比镁条的质量 大 ,为什么?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因为MgO质量等于参与反响的Mg与O2的质量之和,燃烧生成物质量比镁条质量大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6-2】木炭高温下复原氧化铜实验目的:探究木炭的复原性 装置: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 是火焰集中,到达高温条件 ,也可以用酒精喷灯〕试管口 略向下倾斜 操作:把刚烘干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混合均匀 ,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 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加热然后先 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待 冷却 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现象: 黑色 固体变为 红色 固体,同时放出能使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的无色气体分析:氧化铜失去氧发生 复原 反响,木炭把氧化铜 复原 为铜,具有 复原 性,可用于 冶金 工业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响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碍反响的继续进展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不用碳酸钠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与稀盐酸反响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

2.反响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3.发生装置: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原因:固和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响】4.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5.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6.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CO2CO27.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工业制法:CaCO3CaO+CO2↑【实验6-3】倾倒CO2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实验结论:①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②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实验6-4】CO2的溶解性实验CO2实验现象:瓶体变瘪实验分析:CO2溶于水时,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实验6-5】探究目标CO2是与水发生反响设计原理: 控制变量法 〔Ⅰ〕〔Ⅱ〕〔Ⅲ〕〔Ⅳ〕现象小花变红小花仍为紫色小花仍为紫色小花变红分析石蕊遇酸变红水不能使石蕊变红CO2不能使石蕊变红CO2与水反响生成酸,酸能使石蕊变红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实验7-1】实验目的 探究燃烧的条件 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红磷无变化,水中白磷不燃烧。

用导管向烧杯中通入少量氧气后,水中白磷燃烧 分析: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 燃烧的条件是使温度到达着火点 ;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 到达着火点的同时还要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本来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 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结论: 燃烧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到达着火点 实验7-4】目的 探究甲烷燃烧 操作:先 检验甲烷的纯度 ,再点燃在火焰上 的上方罩一个,冷而枯燥的烧杯 ,过一会观察盖上玻璃片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 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 振荡 ,再观察现象:发出 明亮的蓝色 火焰,放出 热量,烧杯内壁 有水雾 ;石灰水 变浑浊 结论: 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CH4+2O2CO2+2H2O实验室制取H2反响原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