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2“分层备课和分层走班制”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KB
约7页
文档ID:435872249
1-2“分层备课和分层走班制”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_第1页
1/7

“分层备课和分层走班制”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背景苍南县灵溪镇第四中学是一所发展中的初级学校,2008年8月前属苍南县城区外围的农村学校;2008年8月之后,由于苍南城区北扩而纳入了苍南城区学校虽然成为城区学校,但生源组成还是比较特殊,约1/3的学生是新居民子弟,约1/3的学生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属于留守儿童,生源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之间成绩的差异更为明显近年来,随着学校周边交通等设施完善,更多小区开发入住,如何满足更多家长需求,如何确保有效教学,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2014年5月,吴存勃校长通过学校行政、部分新老教师、学生家长及学生代表对灵溪四中的学情实际作了全面深入地调研,同时,带领骨干教师和班主任考察学习了课省内外一些改革试点示范学校,我们开始走上了探索课堂教学变革之路2014年10月,我校申报了温州市“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第二批试点学校,开展“关注预学案和集体备课,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践探索,关注了师生课前准备工作,在促进有效学习上取得初步成效2015年3月,我校在原来变革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分层备课和分层走班制”课堂教学变革的实践探索,在八年级开始分层备课和分层走班实践探索。

开始为不同基础的师生寻求一条最佳发展途径,为我校课堂教学探寻一个有效的路子 二、“分层备课和分层走班”的操作思路与具体做法(一)“分层备课”是我校在开展“关注预学案和集体备课,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践探索中的新尝试、新思路,是与分层走班课堂教学相对应的课前准备即任课教师要根据分层走班两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每课时备两个不同的教案对A层次学生要备a级和b级考试要求的教学内容,也要备c级考试要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要求较高;对B层次学生只备a级和b级考试要求的教学内容,同时降低作业要求,对作业本中的知识拓展部分的题目可以选作或不做由于分层备课工作量较大,既要分层备教案,又要分层备作业,于是我们规定备课组每位教师每周只主备1-2节课,提前一周上传备课组云盘,由备课组教师分别下载预学,再到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集中讨论、修改,然后再上传云盘共享达到“分工合作,骨干引领;分层设计,资源共享;分别要求,有效学习”,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避免了因教师基本功差异导致备不好课,只能马虎应付的现象为了顺利实施“分层备课”,首先,我们加强了备课组建设备课组长一改往常由组内推荐,由教务处根据情况选择骨干教师直接任命,开学即颁发证书,结合备课组工作予以绩效考核30分;其次,开学初备课组即进行细致分工。

各备课组对本学期所有新课、复习课、校级公开课进行分工,每课确定主备人,每位教师每周主备1-2课,开学预备周即完成分工如七年级语文共六个单元,每单元由六种课型,即精读1、精读2、略读1、略读2、文言文、写作课,每单元由六位教师各主备1课,且每位教师每次尽量选择不同课型第三,至少提前1 周上传主备教案提前上传主要是为了让同备课组教师下载“预学”,以便在集体备课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对教案进行修改第四,上课后写反思或进行再修改、上传备课组云盘,进行资源共享 为了使“分层备课”有效实施,促进有效学习,我们组织行政进行“听课督学评价”,每周进行云盘教案常规检查,选派行政领导跨学科参与集体备课,开展分层备课案例设计评比,开展分层教学研讨会等 (二)分层走班“分层走班”是以相邻两个行政班为单位,按相关性较强的数学、科学两科成绩把学生分为AB两层(中间部分学生可按情况作适当调整),数学、科学课分AB两层走班上课,其他学科上课在原行政班如:配班老师相同的九(1)、九(2)班走班时形成新的班级分别称为A1、A2班,其中A1班为数学、科学成绩较优秀的学生,A2班为这两科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其中有一部分较难抉择的中等生可在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建议下自主选择。

两个班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协调平衡好两班学生人数,基本控制在行政班人数±2其他班级类似,九(3)、九(4)分为A3、A4两班,以此类推走班时每个学生有固定的座位,如:班级中有6列学生,其中3列为行政班九(1)班的学生,3列为行政班九(2)班的学生,位置交错走班时要求任课老师不能拖课,下课5分钟内必须走完且新的班级A1、A2班中另设有组长、课代表,收作业时数学和科学的作业分A1、A2两堆,方便教师批改在课表的安排上数学和科学两个学科同时上课,比如第一节课A1班上数学课时A2班上科学课,第二节课A1班上科学时A2班上数学我校现探索实践的是理科(数学、科学)两学科分层走班,是在相邻两个班级、相同任课教师情况下的分层教学,其基本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构建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实施针对性教学,从而让原行政班中的“学困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让“学优生”满足其学习需求在分层走班实践探索中,我们围绕学生分层和教学层面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总结与反思,形成了自我特色,主要体现如下:一是我们的分层是学生“小范围”的分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A1和A2两个班的学生分层是在数学和科学这两科相关性比较强的学科,而且A1和A2两个班的学生来自行政班九(1)和九(2),这种分层与着眼整个年段、打破行政班级界限、重新组建教学班或者学科教师挂牌上课等走班制相比,既避免违反当前教育政策规定,走分重点班的路子,也避免学生、家长的舆论冲击。

二是我们的分层是教师“静态化”的分层在分层的A1和A2两班的配套教师不变,每位教师都要担任A1和A2分层教学,每位教师都要备分层教学的教案,都要接受学校分层教学评价这样做也可以发挥更多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因为若分重点班等分层方法容易导致部分教师放弃后进生从众多的学校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所谓“好老师教好班级,差老师教差班级”的不当做法很多,造成了教师之间的矛盾和学校内部的不和谐,更是挫伤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三是我们的分层是学生“动态化”的分层因为分别在A1和A2两班的学生是动态的,这样可以消除A2班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进到A1班,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让A1班的优生有危机感,感到若不认真可能退到A2班,让学优生更有竞争意识;再说更符合学生的学情,比如,有的学生科学成绩很好,数学科成绩较差,即两门学科选择无法保持A1或A2的一致性,我们一般采取学生与家长自主选择,适当参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建议,并通过阶段性学习情况,作出动态调整四是我们的分层核心是教学分层首先教学计划要分层,以备课组为单位,根据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习惯和潜力,讨论制定各学科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其次教学过程分层:目标分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建议A1班定位在后1/3的学生,A2班定位在中1/3的学生内容分层——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对A2班的学生应采取“低起步、多鼓励”的原则,尽可能讲的慢一些,内容少一些;对A1班的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可讲快一些,内容涉及丰富一些,课堂的练习也要分层设置作业分层——作业分三个层次:A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B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C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对于A2班学生必做A组题,选做B组题;对于A1班学生必做A组和B组,选做C组另外A1班学生每周还要完成两个综合题评价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周练、平时测试时,合理设计试题,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以鼓励肯定为主,多激励学生,得到成功后还可以再做更高层的知识因此对学生的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段时间后,A2班的成绩有提高的学生可申请加入A1班,同理,A1班的学生自觉跟不上教学进度的也可申请到A2班分层——每天下午第四节的作业课同样走班进行分层,A2班学生的要及时、细致、耐心,加强检查、督促;A1班的除了要加强检查、督促,还要注意反馈和加强课外知识和综合题的分析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的分层走班的本质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础,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条件这样,上课时班级整体水平较为均衡,老师对教学设计时针对性较强,不用瞻前顾后,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有效学习 三、初步成效在分层备课制和AB走班的教改实践探索中,老师们普遍反映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一节课要备两种教案,既要针对A1班备课,又要针对A2班备课,对学生的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求更高了,但是实行分层备课和AB走班后教师对课标理解更深入,对教学目标定位更清晰,备课更认真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教学有效明显提高老师们都感觉虽苦犹乐,分层备课制和AB走班作为全新的课堂改革方式,使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通过几次测试分析、座谈反馈证明已初步成效:(一)分层备课和走班制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因为分层备课,对AB两班学生的教学目标首先进行了分析定位,A班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最后1/3学生,在教学中适当加入c级考试要求的教学内容而B班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中1/3学生,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掌握a 和b级考试要求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学目标定位的分别定位,让学优生和后进生最大限度地获得与自己最适宜的学习发展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避免因不同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的导致自身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

二)分层备课和走班制使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得提升特别是原来的后进生,在分层备课和走班制之前,常常因上课听不懂、作业不能完成、考试成绩差而苦恼不堪,分层备课和走班制之后,由于教师对上课的教学目标和进度、作业要求以及考试的难度等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原来的“差生”也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学习的愉悦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增强了(三)分层备课和走班制使老师真正关注到每位学生分层备课和走班制之前,老师往往只关注学优生,上课提问、平时表扬大多落在学优生身上,很多的学困生上课被边缘化,甚至连位置也是有意排到教室的四个角落,开家长会是往往成为批评的对象缺少关注,学生身上原有的优点就容易被忽视分层备课和走班制之后,特别是对B 班学生,老师们不但上课给与更多的展示机会,批改作业也做到面批,由于老师的更多关注,原来从不参与的学生也开始“动”起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四、问题反思及改进设想实行分层备课和走班制教学,最大的挑战在于教师九年段实验班老师普遍反映,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但是,老师们的工作压力更大,既要分层备课,分层上课,有的老师说原来教两个班级现在相当于教四个班级了,老师的工作量有明显增加,对教师教学能力,教材解读,目标定位方面是一大考验,对走班的管理以及走班后返回行政班时班级公物、卫生等的管理仍需要细化,有的方面要进一步跟踪完善。

为此,我们设想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改进:(一) 不断完善的分层备课与评价机制分层备课对教师的备课提出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学情的深入了解,需要教师认真解读教材,理解课标,明确教学的重难点需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需要加强同备课组教师之间合作特别在分层备课具体内容设计上,要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要建立分层备课的评价机制,减少因组内教师专业水平的差异,互帮互学,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为此我们将继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由备课组长直接考核,由教务处监督,集体备课每周两节课时间,与平时上课一样考核为了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我们规定了详细的集体备课制度和要求,制定了集体备课的流程及相关考核措施二)实施“作业先行机制”在布置作业前,教师必须自己先完成布置给A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