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法律限定的互保贷款存在的风险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2909262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没有法律限定的互保贷款存在的风险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没有法律限定的互保贷款存在的风险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没有法律限定的互保贷款存在的风险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没有法律限定的互保贷款存在的风险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没有法律限定的互保贷款存在的风险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没有法律限定的互保贷款存在的风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没有法律限定的互保贷款存在的风险(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没有法律限定的互保贷款存在的风险 根据浙商近期报道,浙江不少地方出现新一轮资金危机,而银行抽贷、企业互保,更令形势雪上加霜,导致当地不少优秀企业都陷入困境,危如累卵。甚至有卷入互保危机之中的企业主感慨道:最近这一轮的互保贷款危机与过去不同,过去倒闭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次出问题的则多是大企业,许多百强企业都有波及。由此引发的资金困难问题就像剑悬头上。这很有可能让民营经济面临崩溃,倒退20年也是有可能的。;企业互保贷款,因其简便、快捷,银行风险可控,已成为当下银行信贷、企业借款的主流模式。但近年来,因互保发生的负面案例层出不穷,触目惊心。互保链中的一环出了问题,很快就导致整个链条断裂、大批企业

2、因此或直接倒闭或深陷危机、一蹶不振。互保正在成为一把双刃剑;,经济形势向好时,它是强有力的助推器、助燃剂,是阿拉丁神灯;;经济下行时,它立刻变脸成了杀猪刀,是名副其实的潘多拉魔盒;。因此,有必要理清与互保贷款有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为相关各方提出应对之策,使这把剑更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披荆斩棘。企业贷款互保概念的形成及其原因2008 年那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曾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尤其民营经济遇到融资难的困境,企业发展出现萎缩趋势。俗话说,穷则思变。近六年来,在长三角地区,渐渐流行起一种新颖的融资模式 - 互保贷款 , 这是一种不需要实质抵押物的互相信用担保就可获得大额贷款的融资工具。互保

3、贷款不仅受到民营企业的欢迎,甚至成了某些地区各家银行机构拓展信贷业务规模的利器。浙江省金融监管部门发布的资料显示,互保贷款在浙江对公信贷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 40%。在民营经济尤为发达的温州,坊间甚至估计,互保联保类贷款已经占到了温州地区银行对公信贷总额的 60% 强。在互保贷款模式处于脱缰野马式的飞速发展期时,温州的一家小型企业,资产不到五千万,却因为参与了七八个银行的互保贷款项目,最后竟然拿到了三亿多贷款。但是,随着互保贷款所牵涉的企业数量和资金规模屡攀新高,这一融资模式的缺陷也被快速放大,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互保乱象随之出现。2013 年岁尾年初,似乎就在一夜之间,互保贷款由昔日为

4、民营企业提供强劲融资支持的阿拉丁神灯;变成了让银行企业均头疼不已的潘多拉魔盒;,而由不少互保、联保贷款形成的企业担保圈,亦由彼此借重的互助平台变成了彼此拖累、引发火烧连营式的互保圈信贷危机。贷款担保,在我国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物权法等多部法律中都早已有明确规定。众所周知,企业基于资金的需求向银行贷款时,银行根据对该企业资产、资产负债、经营、产品、市场等情况进行评估,要么以授信形式授予信用贷款额度,要么就要求企业提供保证、抵押、质押等各种形式的担保。当企业无法使用自身的信用或者超出授信额度之外时,银行为了保障资金安全、确保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就会提出要求借款人提供其他企业或个人对该笔借贷提供负连带

5、责任的保证担保。这样便逐渐演绎成相互之间的连环担保,形成企业间的互保、联保。由担保衍生成的互保、联保,又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由简单互保组成的线性担保。主要表现为非关联企业结对互保,即企业受对等互利行为驱动,甲企业为乙企业提供担保,为了以后能让乙企业为自己担保,两家企业经营规模、形成背景基本相似,担保金额也基本对等,属于门当户对;。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一家企业往往有多家互保企业,于是构成了甲乙、乙丙、丙丁的传递性担保链条。二是由关联担保组成的复杂互保利益网。主要表现为集团企业内部的复杂关联担保,以及集团和集团之间的复杂担保。一方面,控股母公司为下属子公司提供担保,另一方面下属关联子公司

6、之间互保。往往集团内股权投资关系越复杂,担保关系也越错综复杂。此外,多个集团公司之间往往还有互保关系,会使得多个集团内部的关联担保网交结在一起,组成更为复杂的担保网。三是由企业自发形成的互保、联保圈。该种担保链是由企业在自愿基础上组合成的联保小组,由联保小组向其成员提供担保而获得贷款,小组成员对小组内某成员获得的贷款承担连带责任。四是在地区内的一个产业(行业)中,由银行牵头组织一个互保网。长三角地区就有这样的例子 :银行在塑料加工企业中组成一个担保圈 ;圈内企业贷款时,从贷款中留下一定比例的金额作为保证金 ;当某企业无法偿还时,就以保证金冲抵。以上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企业贷款互保、联保概念,以及

7、对互保和联保中的错综复杂、甚至多方介入的借贷关系,现有法律中的合同法、银行法、担保法和贷款通则等都尚未有界定和约束。这是目前我国法律方面的一个漏洞。另外,执法过程中,国家现行金融政机构虽然知道贷款互保问题潜在风险很大,但由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检查无法可依,看到问题却无法定性处理。这些是造成目前贷款互保案迅速增多、金融贷款风险加大的根本原因。互保是中国民营经济的特殊现象。在中国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型民营企业中,股东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常常混同,股东非为公司利益产生的各种消费开支,被直接列入公司成本,股东使用公司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权益,直接登记在股东名下,或者公司对外投资的盈利资产直接归股东,或者低价

8、转移给股东,亏损由公司承担或者转移给公司等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无担保不贷款,也就成了银行自然的选择。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和规模决定了企业的成长性和风险性较高,往往很难达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门槛,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成为了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银行的信用贷款授信额度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饥渴,但同时大部分企业普遍缺乏抵押物或抵押物不足。企业一方面有较大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自身固定资产占比较少,造成了抵押物和融资量之间的不匹配。于是保证担保成为企业融资过程中唯一的选择。此外,由于担保与被担保在数量关系上是一个对等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在企业获得大量担保融资的同时,也必须承受相应额度的对外担保。因此,保证担保的

9、融资方式特征是互保方式形成的制度基础。银行在发放信用贷款时往往有比较苛刻的要求,比如信用评级较高、经营效益良好、品牌优势突出、企业管理规范等等。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与这些标准相去甚远,最核心突出的问题是企业透明度差,信息披露可信度低,造成银行对企业评估困难。从银行实践角度来看,信用贷款金额占比并不高,业务数量占比更低,信用贷款主要集中在省内一些有优质股东背景的国有企业或部分上市公司。这种金融资源分布不平衡是银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权衡的自然选择,于是这种现状更加促使了企业间互保发生的概率,成为了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必然选择;。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卷入担保链的企业存在主客观方面多种因素。首先,企业自身需

10、要远超其能力的贷款,必须借助他人的担保 ;而当他人;基于相同的原因需要你担保的时候,你就无法拒绝。其次,大部分企业在对外担保决策过程中过于简单随意。对外担保决策机制缺乏可操作性的科学流程,大都是由企业领导拍脑袋;决定的。再次,企业缺乏对外担保风险评估机制。对外担保作为或有负债,存在一定的损失可能性,每笔对外担保都构成企业的潜在成本。缺乏担保风险评估会诱发过度对外担保,将使企业的潜在成本抽干企业自身的利润,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没有法律限定的互保必然会酿成危局。鉴于中国民营经济的独特情况,没有法律限定的互保贷款机制虽然有很多不足,但在经济发展时期确实帮助企业融到了钱。现在不断碰到经济拮据

11、的状况,企业难以按照合约还款,而要求银行采取平移贷款,暂停向企业收取利息,显然银行没有这种自决的权限。另外,银行机构内部的考核机制规定,要是出现呆坏账,相关工作人员是要受罚的。据业内人士称,短短一年来,有些国有性质的大银行仅浙江省分行下属各地的支行负责人因互保贷款出现问题而被就地免职的就多达数十人。所以,没有法律限定的互保贷款,难免生出许多意外现象 :一、企业互保现象蔓延普遍据调查,浙江省企业保证贷款占各项贷款比例在 70% 左右,保证担保的融资方式成为银行普遍接受的担保方式。同时,浙江企业平均涉及对外担保数量在 3-5 家左右,互保现象普遍存在。同行业内企业互保普遍,区域龙头企业之间互保关系

12、常见,产业链内担保互保关系频繁。在没有适当法律规范约束下的这种现象,实际已经变成了互保等于不保;的危险局面。二、企业间互保问题引发的风险不容疏忽资金链问题与担保责任承担往往是拖垮民营企业的最大潜在风险源之一。尤其近几年来,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影响难以散去,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浙江企业经历了经营形势的急转急下,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家企业的银行债务问题往往会连累与其处于同一互保圈内;的其他企业,形成相关担保企业资产被查封、无法正常经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融资环境的不利局面,互保风险问题的严重性逐渐暴露,有些企业在经济热潮中盲目投资,快速扩张,担保额度巨大,往往超过自身资产的数倍。这

13、些有显著地域和行业特征的担保圈中,一旦某家企业的资金链发生断裂,除该企业自身不保外,必然殃及担保圈内为它提供担保的其他企业,造成一损俱损的局面,最终将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长三角地区企业互保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其一,风险积聚效应突出,系统性风险放大。身处互保圈中的企业除了承担自身经营风险外,还需承担对外担保的其他企业的经营风险,风险积聚效应成几何级放大。这种对个体企业的风险积聚效应,传导到每一条担保链上就会放大系统性风险,致使互保圈内企业关联度加大,行业内企业关联度加大,区域内企业的关联度加大,甚至整个国民经济与个体企业的关联度都将加大,最终担保的风险缓释作用失效,演化成一损俱损的多米诺骨牌现象;

14、和蝴蝶效应;。其二,诱发融资市场的逆向选择。逆向选择一方面催生了不合理的融资需求,诱使企业盲目担保、过度融资 ;另一方面造成了金融市场公平体系的失衡,造成金融资源失效甚至是资源浪费。相比于有实际抵押物的抵押贷款,互保贷款在风险管控上实际难度更大,但可变通的途径也多。比如,给各家参与互保的企业贷款额度,要参考企业个体的营收,但也可依据互保圈整体资产实力来上调额度。正是由于互保贷款存在这类风控上的漏洞,一些银行分支机构往往更乐于发放这类贷款,以便在不触及风控要求的情况下,加快业务规模的提升速度。其三,企业间互保问题对银行风险审查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担保链审查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5、因为互保圈涉及到的企业数量之多、金额之大、关系之杂,银行只能收集到贷款企业和担保企业的相关资料,想要理清整个互保圈的现状本身难度就很大,即使企业了解到了互保圈的构成,也无法收集到其中所有企业的资料,更无法对每家企业做出有效的风险评估。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的风险审查能力必然被削弱。最终,企业互保圈容易对区域经济金融稳定造成冲击。浙江企业间的互保问题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跨区域担保现象较少。在这种背景下,由互保圈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冲击,会对区域产业集群造成冲击,引起区域金融体系的动荡,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区域经济危机。如何有效防范因互保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在目前法律对互保缺乏相关法规的情况下,我们先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来探索。首先,对因互保出现违约的互保企业,要区分对待,避免一刀切。具体来说,要根据互保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趋势,全面进行评估,如认为总体风险可控,则应对这样的互保企业确立一个详尽的分期还款计划 ;如经过全方位的综合评估最终确认部分互保企业自身造血功能;无法满足未来还款要求,且该部分互保企业其本身经营已陷入难以自救的状态,则可对该部分互保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