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KB
约11页
文档ID:403234586
2023年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_第1页
1/11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十七章(第三节)第三节民主主义教育   民主主义是杜威的社会政治观同时,杜威把教育看作实现其民主社会改抱负的首要工具,认为民主主义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重要的和有机的联系,是实现民主主义的第一工具和最重要的工具  一、对六种传统教育观的批判1、“教育即准备”说“教育即准备”观点产生的不良后果有:  (1)使教育丧失动力2)延缓教育的进行3)用传统一般的盼望和规定代替受教育者个人的特殊能力的标准,会使个人的特殊才干受到漠视4)它使人不得不极大地求助于运用外来的快乐和痛苦的动机进行教育  2、“教育即展开”说从逻辑上看,它是预备说的变种它重要指教育是展开儿童天性的学说  展开说也强调发展,但发展自身无意义,发展只是看作离开现在指导实现目的时才故意义  3、“教育即形式训练”说这种观点认为,人的心灵具有某些心理官能和能力,教育就是直接以训练这些能力为目的  杜威指出,形式训练说的基本错误是它的二元论  4、“教育即塑造”说强调对发展智力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  杜威认为这个理论的重要缺陷在于忽视生物具有许多积极的改造材料的机能  5、“教育即复演”说向终极目的发展和从外进行塑造,这两种思想的结合产生了教育上的复演理论。

  杜威认为,这种理论的基础是错误的  6、“教育即自然发展”说自然发展说的代表人物重要是卢梭  杜威认为,自然发展说的重要缺陷在于,它在强调生长的内在条件的同时,忽视了外在条件  从对这六种教育学说的批判,可以看出,杜威反对外在的、静止的、遥远的、强制性的教育,而强调一种内外结合、在每个阶段上都有进步的教育  二、对历史上三个教育理论的考察1、对古代柏拉图教育理论的考察杜威一方面考察了柏拉图的教育理论  (1)积极见解他认为,柏拉图关于抱负国的教育思考有二  (2)局限性但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在于他没有结识到个人和社会群体的活动的无限的多元性  2、对近代“个人主义教育抱负”的考察近代的个人主义的抱负,重要指18世纪的“自然主义教育”的抱负  杜威认为,18世纪的个人主义运动重要爱好是注重个人进步它是从反社会开始,要走向更广泛、更自由的社会,走向世界大同  这种思想认为,自然的教育是保证这种更有社会精神的社会的第一步  3、对近代“国家教育和学校教育”理论的考察自然主义教育的弱点:  (1)否认教育的意义;(2)忽视组织的作用  德国国家主义教育出现的因素:第一,德国是法国的战败国,国家需要复兴;第二,教育是复兴国家、统一国家的最佳手段;第三,这种教育应适应公共教育的制度。

  三、杜威民主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1、民主与教育的关系民主主义教育的特点第一,民主的教育应当是所有人的教育第二,民主社会教育是与强制的、权威的教育相对立的;第三,民主社会的教育重视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重视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第四,学校在训练儿童时,应当尽也许多给儿童自由,并且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独立性等品质  2、民主教育应当重视儿童的生长这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杜威认为用“生长”概念来说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杜威明确提出“教育即生长”  杜威指出,教育即生长,除它自身以外,并没有别的目的  3、民主教育应当重视学校的生活这一主张是“教育即生长”的具体化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角度进行论述的  为了使儿童尽早接触现实的社会生活,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主张  4、民主教育应当重视儿童个人经验的改造和发展杜威从经验论出发,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个人亲身获得经验且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吸取前人经验的过程  总之,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交互作用的过程  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总体评价总的说来,杜威的教育思想所涉及的教育基本问题不仅范围广阔,且意义深远,是现代教育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外国教育史经典教程-第十八章(第一节)第一节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教育发展特点概述   一、形成民主化和民族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调1、教育改革的背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是在一些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教育思潮影响下进行的。

  2、教育的民主化20世纪前期的民主主义教育就是以批判传统的等级教育,强调教育的民主化、扩大国民的受教育权为重要内容的  3、教育的民族化各国的民主化教育与各国教育民族化的推动有一定的联系民族主义是推动国家统一和团结的重要力量  二、以中档教育改革为核心,探索国民教育一体化格局中档教育改革三个方面的内容和问题:  1.加强中档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联系这重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由全面的分离变为部分的联系2)由部分的联系变为全面的联系  2.加强中档教育结构和中档教育课程的改革在这方面,欧洲国家的改革与美国的改革是有差异的  3.重视中档教育与高等教育关系的研究这重要是在美国  三、教育改革目的由注重个体的发展到注重个体与社会发展的协调1、教育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20世纪前期,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改革是在许多重要因素影响下进行的  2、新教育对旧教育的批判澳大利亚教育家康内尔在评价20世纪欧美教育革新运动的内容时指出,新教育家是从4个方面反对旧教育的  3.教育研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儿童教育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是从儿童教育研究开始的,儿童教育的研究又为教育心理和教育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20世纪初期的儿童研究、教育心理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对各国教育改革的影响是深远的  四、各国初步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改革模式20世纪前期,各国在教育改革中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初等教育与中档教育的联系问题  1.美国教育改革模式美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如何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美国民主社会的需求,并充足发挥其社会效能其重要特点有:  (1)确立教育改革的目的  (2)从重组学制入手,使教育面向所有学生  (3)从改革课程和教学组织入手,使教育适应所有学生  2.英、法、德国的教育改革模式英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如何使自己的教育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的问题  法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如何调整学校教育结构,并使民主化和定向化的教育原则得到扩充和实现  德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如何使自己在战后通过教育恢复民族的自信,建立民主社会和民主教育的问题  五、初步建立起教育改革调控和保障机制1.国家和地方教育管理机构成为教育改革调控的主体  2.社会各种教育结构和教育中介组织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成为调控的重要力量  3.运用教育立法和教育报告、教育监督等手段,调控和保障教育改革  六、在对内进行全面改革的同时对外推行殖民地教育20世纪前期,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力进行教育改革的时期,也是这些国家在国外大力确立殖民地教育体制的时期。

  殖民地教育的重要特性有五点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问题总之,20世纪前期,各国教育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但也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教育发展的民族化和民主化问题;二是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互相协调问题;三是发达国家教育与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发展协调问题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十八章(第二节)第二节20世纪前期欧、美、日教育的发展   一、英国教育的发展1、《巴尔福教育法》  法令的重要内容为:(1)设立地方教育当局,以取代本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2)地方教育当局还负有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提供资助和控制的权力  《巴尔福教育法》是英国进入20世纪后所制定的第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  4、《1944年教育法》  (1)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  (2)加强地方行政管理权限  (3)实行5-15岁的义务教育  《1944年教育法》是英国现代教育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  二、法国教育的发展1、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20世纪初中央教育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变化,法国设立了公共教学部  在这一时期,法国重要是通过实行免费教育、义务教育和教育的世俗化来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三、德国教育的发展1、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时期的教育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德国教育就已经形成了典型的三轨制。

  魏玛共和国时期: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教育在初等教育、中档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纳粹德国时期的教育1933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掌握了德国政权,并在德国全面实行法西斯专政从此,德国社会和教育被纳入到法西斯化的轨道,成为纳粹实行法西斯专政的工具  在纳粹政府统治时期,德国的各级学校教育出现了全面倒退的趋势如初等教育、中档教育、高等教育等  四、美国教育的发展1、《中档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档教育改组委员会”于192023提出了〈中档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当是民主的原则,应当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别人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  2、“八年研究”计划1930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了“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制定了一项为期8年(1933~1941)的大规模的高中教育改革实验研究计划,即“八年研究”计划  3、初级学院运动产生:由于中档和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人们开始从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自身结构方面提出改革的设想  影响:“初级学院”的思想对美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史密斯-休斯法案”  192023,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案”。

  “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颁布,对美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日本教育的发展1、20世纪初至2023代末的教育发展1890年,日本制定了由天皇颁布的《教育敕语》  20世纪初期,日本加强了对初等教育的控制  日本的中档教育在这一时期也处在一个整顿和发展的阶段  这一时期日本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2、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1926年后,日本的教育开始军国主义化、法西斯化  从40年代开始,日本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开始对各级教育进行改革,更强化了军国主义教育的实行  第三节前苏联教育的发展一、建国初期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1.废除旧教育机构,建立新的教育领导机构192023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俄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主线变革,教育领域同样发生了革命性转变19202311月11日,由教育人民委员会发表了《教育人民委员会关于国民教育的宣言》,阐明了苏维埃政府关于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2.关心和团结教师,培养发展教师队伍教师问题是十月革命初期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3.教育体制和学校制度的初步确立在革命的最初年代,教育体制、学校制度的改建,是摆在苏联当局面前的又一重大任务。

  当时,莫斯科的教育人民委员列别申斯基“莫斯科方案”这一时期,彼得格勒的代表也提出了一个方案“彼得格勒方案”  19202310月16日正式公布了新政权的第一个教育法则《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统一劳动学校规程》这个规程的制定为以后苏联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苏联也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  这一时期,苏联也研究了学制问题  4.大力开展扫盲工作扫除文盲运动在当时形成一个非常壮观的运动,为后来50年代苏联所有扫除文盲奠定了基础  二、2023代苏联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苏联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制定、编写和采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及教学方法时陷入到左右摇摆、盲目搬用西方教育理论难以自拔的困境之中  此外,这一时期,苏联出现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