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2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高考通用)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1492070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2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高考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2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高考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2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高考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2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高考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2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高考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2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高考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2 寻觅社会的真谛(新高考通用)(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2 寻觅社会的真谛目录思维导图1知识梳理2知识清单1社会历史的本质2知识清单2社会历史的发展3知识清单3社会历史的主体4易混易错5典例精析8真题赏析11知识清单一:社会历史的本质1准确理解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1)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钥匙”一方面,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

2、的社会关系。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的变迁和进步。特别提醒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过程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时间不完全同步:

3、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性质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提示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是不同的,并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说社会意识是不依赖于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3弄清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角度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本原(根本区别)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是无论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多大,最终还是要受社

4、会存在的制约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改变是社会出现各种变化的根本原因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认为人的思想、主观意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人物创造的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规律认为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认为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知识清单二:社会历史的发展1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基本矛盾普遍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

5、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特别提醒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

6、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支配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材料信息,属于法律修改、政治体制改革之类的一般可以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回答。若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等,一般可以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回答。(2)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立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各类组织;观念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实现: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

7、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3)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情况比较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矛盾性质对抗性非对抗性解决方式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根本目的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醒 全面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力(1)精神动力:真正的哲学,我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生产动力:生产活动。(3)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4)直接动力:

8、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5)主体动力:人民群众。知识清三:社会历史的主体1全面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9、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要求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异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区别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无产

10、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联系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社会历史的本质 1.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解析】

11、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意识没有这一特点。2.劳动决定了社会规律的形成和发展。【解析】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解析】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不是政治领域。4.有目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解析】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不能笼统地说有目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5.有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6.社会意识总是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不同步。【解析】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7.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相

12、互依赖。【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不依赖于社会意识。8.社会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解析】社会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9.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是否反映社会存在。【解析】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社会意识是否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1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割的。【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不能离开社会存在。二、社会历史的发展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通过改革消除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

13、盾不能被消除。2.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社会制度。【解析】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社会制度。3.改革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举措。【解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举措。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5.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解析】经济基础不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6.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变革。【解析】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

14、基础的发展。7.上层建筑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解析】上层建筑改革不是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或者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物质基础。8.现阶段我国基本矛盾的解决之所以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是因为我国已没有了阶级斗争。【解析】我国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阶级斗争,现阶段我国基本矛盾的解决之所以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是因为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9.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解析】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变化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10.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解析】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三、社会历史的主体1.人民是历史主体

15、,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2.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解析】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3.每个人的社会历史贡献相同。【解析】每个人的社会历史贡献不完全相同。4.人民是推动发展的唯一动力。【解析】“唯一动力”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矛盾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5.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尊重人民。【解析】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6.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解析】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7.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解析】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8.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解析】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