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2凝聚价值追求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九上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71491754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5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2凝聚价值追求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九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2凝聚价值追求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九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2凝聚价值追求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九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2凝聚价值追求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九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2凝聚价值追求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九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2凝聚价值追求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九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2凝聚价值追求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九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2凝聚价值追求 大单元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以“建设文明中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出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文明是个体教养和开化的表征,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守望精神家园、共筑生命家园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第五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从而使学生

2、自觉重视中华文化的价值,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与自信。第六课旨在加大对中学生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和生态意识教育的力度,增强青少年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中学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通过回顾和梳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创造的绵延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逐步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延续文化血脉,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和践

3、行中华传统美德,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4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中国人民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历程、共同建设的美好家园、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是中华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中国在快速发展、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面对挑战,我们越来越深刻

4、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生命共同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正视发展挑战,中国坚持并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单元核心素养目标1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初步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知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领悟伟大建党精神

5、的内涵,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2责任意识: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单元整体教学思路1.以自己制作的视频“中华文化”为议题,回顾和梳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创造的绵延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逐步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从而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时政热点材料“最美拥军”人物的事迹,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并自觉

6、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2.以自己制作的视频体现“中国脊梁”的人物为议题,例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主要内容,理解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讨论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基因。以“2023中国好人榜”为话题,讨论社会主主核心价值观的内容。3.以“建设美丽中国”为议题,探讨个人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做维护生态文明的践行者。4.以“新梦想,新征程”为议题,结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识“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标志。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和操作层面,对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认识和思

7、考不多,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也不系统、不深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和意义理解较浅。九年级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认识深度不够且具有一定片面性,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历史必然性、必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对问题的分析不科学、不全面。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内涵了解不全面,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解不深。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框主要内容阐述法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4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中国人民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历程、共同建设的美好家园、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品格及重要性。而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

8、值观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是中华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目标确定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初步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知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2责任意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品格、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及重要性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内涵、品

9、格、重要性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弘扬民族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课讲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以鲁讯的作品中国人推掉自信了中的片断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中国的脊梁”在这里指的是什么?过度: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凝聚的价值追求。学生据实回答通过解读解读鲁讯的名著中的“中国的脊梁”,将学科融合教学,拓展学生知识量,在熏陶文学素养直奔课题。自主学习出示自主学习目录: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P672.爱国主义的本质什么?P67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什么品格?P684.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P695.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P69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P7

10、07.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0-728.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P72学生根据教师展示自主学习要求,完成课本P14-19页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本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一 挺起中国的脊梁观看视频中国的脊梁、歌曲中国的脊梁,小组合作探究1.视频呈现了体现“中国脊梁”的人物有谁?他们代表的是民族精神体系中的哪种精神?2.体现“中国脊梁”人物身上的共同点是什么?3.为什么说“有了你我们信心百倍浑身有力量,有了你我们挺起胸膛为世界担当”?(为什么体现中国脊梁人物能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4.向“中国脊梁”人物学习,我们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学生分小

11、组合作探究并交流学习情况,并整理课堂笔记。通过观看视频和欣赏歌曲,回顾和梳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创造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民族精神是民族的内涵、品格、重要性,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以恰当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完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环节二 争做中国好人。以 P61的相关链接为切入材料根据材料对学生提出要求:请思考: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学生阅读材料,据实回答,交流学习心得,并整理课堂笔记通过对相关链接材料的分析以及

12、交流学习心得,懂得我国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完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环节三 践行传统美德 1. 观看视频观看视频2023中国好人榜2.展示“中国好人”评选活动简介2008年4月以来,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发动广大网友和城乡基层干部群众举荐身边好人好事,定期推评“中国好人榜”,举办“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生动讲述新时代身边好人故事,集中展示平凡英雄风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好人、宣传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他

13、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他们来自天南海 北,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好人”。小组合作探究:1.中国好人赵秋艳、康忠海、王琛是如何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2.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的好人,请你推荐你身边的两个好人。3.中央文明办为什么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争做好人,你打算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观看视频,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究交流学习心得,整理课堂笔记。1.将时政热点引入课堂作为切入点,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的公民意识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心得,懂得社会主义核心观是

14、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是中华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从而促进学生能自觉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完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据实回答自己本节课的收获通过学生收获的情况,反馈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课堂练习1. 2008年4月以来,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发动广大网友和城乡基层干部群众举荐身边好人好事,定期推评“中国好人榜”,举办“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

15、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生动讲述新时代身边好人故事,集中展示平凡英雄风采。开展“中国好人”评选活动有利于( )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杜绝社会不良风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直接推动经济发展AB CD2.下列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表述正确的是( )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中华民族精神核心是团结统一 随着时代进步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AB. CD.学生完成课堂学习强化课堂所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检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存在的问题。板书设计回顾重温课堂所学呈现课堂教学的过程,同时,突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启发学生的思维课外作业 阅读中华美德传承经典名著论语、与妻书、清贫、雷锋日记将课堂所学延伸课外,将课堂所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