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1正视发展挑战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九上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71491705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1正视发展挑战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九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1正视发展挑战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九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1正视发展挑战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九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1正视发展挑战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九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1正视发展挑战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九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1正视发展挑战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九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1正视发展挑战课时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九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1正视发展问题 大单元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1课时 正视发展问题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以“建设文明中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出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文明是个体教养和开化的表征,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守望精神家园、共筑生命家园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第五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从而使学生

2、自觉重视中华文化的价值,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与自信。第六课旨在加大对中学生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和生态意识教育的力度,增强青少年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中学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通过回顾和梳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创造的绵延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逐步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延续文化血脉,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和践

3、行中华传统美德,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4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中国人民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历程、共同建设的美好家园、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是中华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中国在快速发展、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面对挑战,我们越来越深刻

4、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生命共同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正视发展挑战,中国坚持并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单元核心素养目标1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初步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知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领悟伟大建党精神

5、的内涵,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2责任意识: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单元整体教学思路1.以自己制作的视频“中华文化”为议题,回顾和梳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创造的绵延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逐步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从而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时政热点材料“最美拥军”人物的事迹,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并自觉

6、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2.以自己制作的视频体现“中国脊梁”的人物为议题,例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主要内容,理解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讨论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基因。以“2023中国好人榜”为话题,讨论社会主主核心价值观的内容。3.以“日本的核污水排放”、“中国在行动”为议题为议题,探讨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懂得我国为建设美丽中国所作出的努力。4.以“碳达峰”“碳中和”为议题认识,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国情,认识“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主要措施。探讨个人如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做维护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学情分析九年

7、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和操作层面,对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认识和思考不多,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也不系统、不深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和意义理解较浅。九年级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认识深度不够且具有一定片面性,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历史必然性、必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对问题的分析不科学、不全面。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内涵了解不全面,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解不深。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框主要内容阐述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国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从而探索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

8、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建设美丽中国,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认同我国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目标确定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责任意识:自觉践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建设美丽中国,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目标: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如何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问题教学难点:自觉践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新课讲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展示视频:中秋国庆八天小长假,从抖音

9、视频:全国各地景区的人头,太可怕了!提出问题:视频反映什么问题?学生据实回答通过观看中秋国庆八天小长假,从抖音观看全国各地景区的人头片,感受我国严峻的人口问题,从而进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出示自主学习目录:1.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P75-762.我国人口新的特点有哪些?P763.党和国家为解决人口问题采取的措施及意义是什么?P764.我国的资源国情、消极影响、对策是怎样的? P78 课堂探究5.我国的环境国情是怎样的? P796.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有哪些?) P797.如何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突出的问题?P80学生根据教师展示自主学习要求,完成课本

10、P14-19页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本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一 世界人口问题展示图片及材料说明: 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80亿!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85亿,2050年将增至97亿。但未来数十年内人口土增速将缓慢;205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6%,约每6个人里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人口老龄化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压力。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22年全世界有6.91亿至7.83亿人面临饥饿;到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关于“零饥饿”的具体目标,无疑是一项艰巨挑战。事实上,到2030年,全世界预计仍将有近6亿人面临饥饿。 提出问题:

1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据实回答通过对图片和材料的分析,了解世界人口现状并感受世界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环节二 我国的人口问题展示图片和材料:材料展示: 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人口流动日益活跃。2022年, 我国流动人口达到3.7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6.6%。与2010年相比,流动人口增加15439万人,增长69.7%。根据图片和材料对学生提出问题求:图片和材料反映我国人口的哪些新特点?学生阅读材料,据实回答,交流学习心得,并整理课堂笔记通过图片和材料辨别和分析,认识 人口的新特点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懂

12、得,我国人口发展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为引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环节三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展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图提出问题思考:我国为什么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全面二孩、三孩是否违背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教师总结:为什么要重视人口问题学生究交流学习心得,整理课堂笔记。学生通过了解我国生育政策的变化以及生育政策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懂得党为调控人口所作出的努力,从而认同我国的生育政策。环节四 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一、观看视频当前我国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形势提出问题:1.请你概括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的严峻形势和环境现状。2教师小结过度: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资

13、源、环境问题,我国应该怎么办?二、展示材料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向世人作出的郑重承诺。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于2023年4月7日在北京举行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论坛。论坛以“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和学者共同回顾了中国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中国的绿色能源技术已经走向海外,助力当地企业降低能源成本。墨西哥金融报发文指出,“中国制造”的绿色能源技术不断输出到海外,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帮助企业降低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的成本。 小组合作探究: 1.根据我国资源环境国情,谈谈

14、实现“双碳”目标有什么意义? 2.请你从“保护环境的必要性谈谈“双碳”目标提出的必要性。 3. 要实现“双碳”目标,你认为要坚持哪些基本国策?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三、老师小结:如何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P80学生据实回答,并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所得.以“碳达峰”“碳中和”为议题,认识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国情,认识“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主要措施。探讨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自觉践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懂得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

15、么?据实回答自己本节课的收获通过学生收获的情况,反馈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课堂练习1.我国的养老社会服务,亟待来一场供给改革。这体现了我国()的特点。A人口基数大B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C男女性别比失衡 D人口素质偏低2.下列关于“三孩”政策的认识正确的是()A表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经过时B它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严峻的人口问题C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D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3. 五十多载寒来暑往,河北塞罕坝林场几代人持续造林护林100多万亩,将原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山秃岭修复成“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的“华北绿肺”。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塞罕坝的生态变迁给我们的启迪是 (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 人类要主动改善生态环境人类善待自然,自然则滋养人类 自然能满足人类的一切需要A B C D学生完成课堂学习强化课堂所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检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