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时 第 1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总 1 课时 授课人 主备教师设计思路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 3.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自学 自学活动: 熟读四首古诗,扫清朗读障碍; 自行了解四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自学质疑:我的问题是:___ _________ 课上研学 一、自学反馈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诗作收入《丁卯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晚唐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等多方面的才能,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3卷等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激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二、聚焦问题 1.四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2.四首诗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别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传达给读者的? 三、研究分享 【自主学习】 1.诗歌的主要内容是?用自己的语言将作者所写的内容、画面复述出来 《咸阳城东楼》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无题》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装扮照镜,只担心青春年华消逝,晚上长吟不寐,顾影自怜,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行香子(树绕村庄)》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尽收大好的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酒幌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 2.四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咸阳城东楼》:诗人通过对登楼所观之景的描写,营造出了萧条苍凉的氛围,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家国衰败的无限慨叹。
《无题》:这首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了两个爱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又彼此思念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赞颂 《行香子》: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丑奴儿》:此词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当时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无奈、痛苦之情 【探究活动】 在每首诗里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自选角度赏析 1.《咸阳城东楼》 此诗首联扣题,写景抒情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云起日沉,雨来风满,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鸟叫蝉鸣,世事的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一个“流”字,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2.《无题》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的爱情诗。
首联写出两个恋人的难分难舍之情 颔联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至死不渝的爱情追求 颈联分别描述两人因无法相见而惆怅,倍感清冷的情状 尾联诗人运用了“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3.《行香子(树绕村庄)》 全词写景状物,沿着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节奏轻快而意趣自出 结构方面,上下片完全对称,组成两副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 在艺术创新上,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全词下笔轻灵,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如此风格情调在秦观的词中并不多见,但崭然一出便别开一番天地,对后代词曲在题材和意境的开拓方面有较大影响 4.《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全词构思新巧,词人运用反复、对比的手法,将昔日不知“愁”滋味与现在尝尽“愁”滋味相比较,突出了一个“愁”字,感情真挚而又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语浅意深,别具一番耐人寻味的情韵 四、深度构建 当堂检测 1.《咸阳城东楼》中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高,思乡之情涌上 心头的诗句是: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2.《咸阳城东楼》中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 的名句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3.《咸阳城东楼》中,虚实结合,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 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的诗句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4.《咸阳城东楼》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 蓄,令人伤感的诗句是: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5.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 鸣黄叶汉宫秋 6.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 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7.李商隐的《无题》中表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的千古名 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无题》中渲染别离伤感气氛(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写暮春时与 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9.《无题》中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 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无题》中设想离别后对方伤感久别的情景的句子是:晓镜但愁云鬓 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1.诗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2.读《三国演义》,看到诸葛亮在病逝前依然为国事操劳:召姜维传授 兵法,唤马岱、杨仪安排计策,同尚书李福交代上奏后主遗表等事务……此刻读者不由得会想到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行香子》集中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又充满 生机,达到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的句子是: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14.《行香子》中用白描一笔勾勒村庄轮廓,平凡而美丽,并尽显春意之 浓的句子是: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15.《行香子》中写诗人在美丽春光中怡然自得的神态,表现诗人对农村 景色的喜爱的句子是:倚东风、豪兴徜徉 16.《丑奴儿》中生动地表现了遍尝心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了 词人之愁的深沉博大的句子是:却道天凉好个秋 17.《丑奴儿》中运用叠句,写出了词人如今愁到了极点而无话可说的句 子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课后拓学 一、巩固知识 背诵四首古诗 二、拓展提升 简答题: 1.根据《咸阳城东楼》的内容,联系背景,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案示例:游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2.《行香子(树绕村庄)》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景物描写的?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答案示例:这首词按照词人的游览顺序进行景物描写描绘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运用了什么手法?全词突出渲染了一个什么字? 答案示例: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全诗突出渲染了一个“愁”字 4.《咸阳城东楼》中“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答案示例:“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千古名句,寥寥七个字却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但是诗人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唐王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也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性特点,所以这种比喻的含义就比较容易理解,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5.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剩杂草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6.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字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案示例:乐聚恨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贰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其艺术效果着重加强了分别之难的沉重力量 7.赏析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 答案示例: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和泪,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8.《行香子(树绕村庄)》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9.《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中,词人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 答案示例: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艰危,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 10.《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中,词人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答案示例:秋色入心即为“愁”,愁而不能直说和尽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