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儿歌教案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0065142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儿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听儿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听儿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听儿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听儿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儿歌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儿歌教案听儿歌教案1 目标 进展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本领,学习用本身的语言表述作品的内容。 准备 有关图片若干张。 过程 1、积累生活阅历 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或通过看电视、图片等,察看熊的 体态特征,如身体笨重、动作缓慢等。如有条件,带领幼儿看湍急的河流与河上的 桥。 2、理解诗歌 老师朗诵诗歌小熊过桥,请幼儿说说诗歌的重要内容,并 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小熊为什么不敢过桥?(竹桥摇、熊的胆子小。) 小熊不敢过桥时,谁在笑它?怎样笑它?(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 哗哄笑。) 小熊碰到困难怎么样了?(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 后来,谁激励小熊走过桥的?小熊是怎样走过桥的?(小鱼激励

2、。) 然后,让幼儿再完整地赏识一遍诗歌,体会作品语言的美妙、明快,加深对情 节的印象。 3、依据诗的内容编讲故事,帮忙幼儿沿以下思路打开。 故事的开始:小熊过桥碰到了困难。 故事的进展:小熊碰到困难时,乌鸦、河水是怎样“做”的?小熊本身是 怎样做的? 故事的结尾:谁激励了小熊?小熊是怎样过桥的? 建议 引导幼儿重述作品内容时尽可能使用原作品的语言。可以向幼儿简单说明:一 个故事要完整,应有开始、进展和结尾。让幼儿编讲故事时,可以依据图片进行。 听儿歌教案2 活动目标: 1、赏识儿歌,理解作品内容,感知儿歌的语言美、内容美以及情境美。 2、尝试用轻重不同的语气富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图片

3、或图标一幅、轻音乐。 活动重点:通过本身的声音和表情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活动难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感知儿歌的语言美、内容美以及情境美。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幼儿爱好。 师:(打招呼)今日早上老师的好伙伴妞妞给我带来了一张美丽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想)提问: 1)、小伙伴们认真看看图片中有什么?(小女孩、树、花,草)这个小女孩就是单老师的好伙伴妞妞。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夏天、春天) 3)、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花、小姑娘的裙子) 4)、你们猜猜妞妞在干什么?(睡觉、笑、做梦、享受) 二、学习儿歌听 1、老师朗诵儿歌,幼儿初步赏识、谙习儿歌内容。 师:其实呀,妞

4、妞是在听大自然的声音呢!妞妞还把听到的内容编成了一首儿歌,想听吗?那就请小伙伴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 提问: 1)、妞妞听见了哪些声音?(小草跳舞、花朵开放、夏天向我们辞别) 2)、妞妞是怎么听的?(闭上眼睛听) 2、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幼儿再次赏识,幼儿体验听的情绪。 师:原来妞妞听到了那么多的声音,小草跳舞,花朵开放那下面啊请小伙伴们安静的认真地闭上眼睛再听老师读儿歌,请你们想象一下听到的美丽的画面。 3、幼儿讨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师:恩,在儿歌里我们听到了小草跳舞的声音、花朵开放的声音、夏天向我们辞别的声音。 提问: 1)、那为什么小草会跳舞呢?是谁让它翩翩起舞的?你觉得美吗

5、?小才是怎么跳舞的?请小伙伴来表演。 2)、有哪些花儿开放了?(兰花、百合花)这么多花开美丽吗?小花是怎么开放的?请小伙伴来表演。 3)、夏天向我们辞别的声音都是什么声音呢? 4、幼儿与老师一起有感情的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轻重变化。 师:既然我们听到的声音那么美丽,那老师请小伙伴和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美丽画面好不好?跟着老师读,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提问: 1)、恩,小伙伴们朗诵的真好,你们与没有注意到刚才念到什么地方时声音轻一点?为什么?(闭上眼睛) 2)、什么地方要重一点呢?老师带领幼儿反复诵读几遍。 三、幼儿分组表演朗诵儿歌。(可以看图或图标有感情地朗诵)师:我们学习了这么美的儿歌,

6、下面请每组的小伙伴们分别有感情的朗诵给大家听,在别的组朗诵的时候,别的组小伙伴闭上小嘴巴,闭上小眼睛安静的听。请23组小伙伴朗诵。 活动延长: 夏天向我们辞别,你还能听到什么声音呢?提示听到秋天到来的声音。回家和父亲妈妈一起到大自然中听一听,明天和小伙伴们有一起共享。 教学反思: 这是我实习期间上的第一节课,准备的很充分。 本节课我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第一个做到了让幼儿赏识儿歌,理解儿歌内容,但是感知儿歌的语言美、内容美和情境美这一目标没有充分的达成。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的语言不是特别丰富。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忘掉了一些原来设计好的儿歌动作,这样使得课堂变得比较枯燥,整堂课大部分是老师在教学,和幼儿

7、的互动不够充分。虽然老师予以了幼儿表达的机会,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只关注于前排的幼儿而忽视了后面的幼儿,使得后面的孩子没有了参加活动的热诚和愿望。老师的引导不够多,更多的只是停留在教案本身,按部就班的完成教案的内容,只有在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能依据幼儿的即时回答做出了教案上没有的引导。但是最后一个环节是一般不能请单独的小伙伴来表演,而是要请部分幼儿表演,可以男女对演,更能调动幼儿积极性。 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常常疏忽了很多美妙的答案(环节一,有的幼儿回答妞妞在享受)。幼儿的想象力很丰富,假如能捉住幼儿的美妙的答案进行开展教学就更好了。 本节课中教具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如:环节一,可以看图发挥幼儿的

8、想象力,并且把幼儿的回答编到儿歌里)。老师在摆放教具时挥霍了很多的时间。 最后,授课时老师的教态比较自然,要以后的教学中要连续保持。 听儿歌教案3 目标 进展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本领,学习用本身的语言表述作品的内容,听儿歌讲故事。 准备 有关图片若干张。 过程 1、积累生活阅历 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或通过看电视、图片等,察看熊的体态特征,如身体笨重、动作缓慢等。如有条件,带领幼儿看湍急的河流与河上的桥。 2、理解诗歌 老师朗诵诗歌小熊过桥,请幼儿说说诗歌的重要内容,并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小熊为什么不敢过桥?(竹桥摇、熊的胆子小。) 小熊不敢过桥时,谁在笑它?怎样笑它?(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

9、哗哄笑,幼儿教案听儿歌讲故事。) 小熊碰到困难怎么样了?(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 后来,谁激励小熊走过桥的?小熊是怎样走过桥的?(小鱼激励。)然后,让幼儿再完整地赏识一遍诗歌,体会作品语言的美妙、明快,加深对情节的印象。 3、依据诗的内容编讲故事,帮忙幼儿沿以下思路打开。 故事的开始:小熊过桥碰到了困难。 故事的进展:小熊碰到困难时,乌鸦、河水是怎样“做”的?小熊本身是怎样做的? 故事的结尾:谁激励了小熊?小熊是怎样过桥的? 建议 引导幼儿重述作品内容时尽可能使用原作品的语言。可以向幼儿简单说明:一个故事要完整,应有开始、进展和结尾。让幼儿编讲故事时,可以依据图片进行。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