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一寸虫》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虫子的特征和生存环境;2. 发掘幼儿探究和表达的潜能,培养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3.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用于展示虫子图像;2. 小型显微镜,供幼儿观察虫子;3. 活体或标本虫子,供幼儿观察;4. 一些小玩具、草木等生活素材,供幼儿创造虫子生存环境;5. 教师制作的虫子书签,供幼儿观看和装订3. 教学过程3.1 导入1. 讲述虫子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虫子,并提问虫子长什么样、住在哪里、吃什么等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2. 展示虫子图片,让幼儿自由表达,引导幼儿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3.2 探究实验1. 将活体或标本虫子放在小型显微镜下,让幼儿近距离观察虫子,比较不同虫子的特征,如颜色、体形等;2. 教师给每组幼儿分发一些小玩具、草木等生活素材,让幼儿自由发挥,创造虫子的生存环境,鼓励幼儿观察虫子生活环境中的现象;3. 安排幼儿进行真实的观察、描绘和记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数据感悟虫子的生活习性3.3 闯关游戏1. 针对观察到的虫子特征和习性,设计学习任务,如“描察虫子微笑”的大小、颜色,以及“模拟虫子互相来往、呼之则来”的游戏,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2. 设计幼儿自由发挥的场景游戏,让幼儿在虫子世界中自由探索,达到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目的。
3.4 与反思1. 建立活动桥梁,引导幼儿自我本次课程的特点和收获;2. 教师针对操作技能的提高点和幼儿学习表现进行针对性评估;3. 进行反思,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4.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虫子的特征和生存环境,让孩子们通过探索和创造现实的虫子生活场景,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幼儿对虫子有固有的排斥心理,影响其学习和参与,同时在操作技能上比较薄弱因此需要在技术操作上加强训练,同时调整探究的具体内容和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和更深度地探究知识同时也需要注意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理解、支持和配合幼儿的学习过程,促进家园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