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58433295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广东省河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 16 题。送从叔尉渑池顾非熊同登科第皆清列,尚爱东畿一尉闲。虽有田园供海畔,且无宗党在朝班。甘贫只为心知道,晚达多缘性好山。白首青衫犹未换,又骑羸马出函关。【注】尉:县尉。这里指担任县尉。清列:高贵的官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暗含着对比:从叔的同年进士都已官居高位,他还只是一名小小县尉。B.颔联下句写从叔没有宗族、乡党在朝为官,这就是他久久不获提拔的原因。C.颈联下句中的“性好山”,语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性

2、本爱丘山”。D.尾联写从叔年老而官职卑微,骑着一匹瘦马上任,叙事中不无同情之意。16.本诗刻画了“从叔”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文本赏析。(6分)15.B 【解析】 “这就是他久久不获提拔的原因”错误,结合全诗可以看出,从叔为人淡泊,喜爱清闲,性好山水,不在意官位高低,这才是他久久不获提拔的主要原因。朝中无人援引,只是次要原因。16.本诗刻画了从叔淡泊名利、喜好清闲、甘贫乐道、热爱自然的底层官员形象。尽管同年进士都已显贵,但他毫无歆羡之情,安心做一名县尉,乐享清闲自在的生活。他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因此甘于贫穷。他性好山水,不汲汲于仕进,直到很晚才踏入仕途。【评分细则】每条2分:答出任何3点

3、即可得满分,概括1分,分析1分。(1)第点答出“淡泊名利”得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2)第点答出“喜好清闲”得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3)第点答出“甘贫乐道”得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4)第点答出“热爱自然”得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5)注意:每条答案要结合文本分析,如果没有分析,可每条扣掉1分。广东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4、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 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 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注再闰:阴历五年两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故称。洛水: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故云。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句“归去来兮”,直接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首句,但表达的归情与陶渊明有所不同。B.序言和上片部分,词人介绍了自己将离开黄州和汝州,回到岷峨,与雪堂邻里和江东好友依依惜别的情景。C.临别之际,春秋社日的劝饮场面、黄州父老的情谊,都让词人恋恋不舍。D.这首词语言质朴,如娓娓叙

5、谈,情致温厚,描写也真切细致,从中可见苏东坡的才情与性情。16.南宋周辉对东坡词有这样的评价:“居士词岂无去国流离之思,殊觉哀而不伤。”论者以为用来概括这首词的情感特征非常恰当,请结合本词内容予以阐述。(6分)15. (3 分)B16.(6 分)去国流离的怅恨失意:上片前五句,既写出了宦途失意、有家难归的怅恨,又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无限悲慨。下片首句表达人生漂泊无定、来往如梭的悲叹。哀而不伤:下片想象即将赴任之地洛水之畔汝州的生活,“闲”字透出作者的闲适自得;作者嘱托黄州父老照顾雪堂细柳、勤晒蓑衣待其重返故地,以幽默的拉家常化解离别的感伤。总之,情致温厚,乐观旷达,哀而不伤。广东省深圳市

6、罗湖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黄庭坚簿领文书千笔秃,公庭嚣讼百虫鸣。时从退食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注本诗作于诗人任叶县县尉时。 嚣(yn)讼;奸诈而好争讼。退食,这里指公余休息。1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诗人担任县尉时的繁忙,画面形象生动。B.颔联描绘诗人休息时偶遇邻家书生的场景,书生讽刺了好争讼者的无礼之举。C.本诗选取了公堂上调节纠纷、公余

7、休息挑灯夜读等生活细节,文字质朴动人。D.本诗与劝学都谈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子追求学问精进具有启发意义。16.黄庭坚爱书,一日不读便觉庸俗,甚至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本诗是如何体现黄庭坚爱读书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15.参考答案:B。“讽诵”意为“朗读、诵读”,通过“喜”也可判断此句并无讽刺之义。16.参考答案:诗人听到邻家传来的读书声,为遇到勤奋刻苦的学子而感到欣喜;诗人鼓励晚辈学海无涯当积极上进,联想到自己也需要不断积累,勇攀知识高峰;结束公务后,诗人点起灯火,品读论语以修身求道。(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

8、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尽向南。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注】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避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悉。B. 诗歌使用“竹影”“山岚”“花木”等意象,写出了江南的自然和建筑的特点。C. 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

9、此地社会环境安定。D. 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异。16. 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答案】15. C 16. 毛张健认为此诗并不是劝诫友人安心赴任,而是表达催促友人尽快返家的感望;诗歌描写江南竹影满径、人家傍山、花木缘溪之胜景,并借用衣冠南渡之典提醒友人吴越风光让人沉迷,侧面劝诫友人不要像南渡衣冠们留恋于此。诗歌尾联想象夜猿啼海树之场景,正面提醒友人“思乡望国”。【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错误。“避地衣冠尽向南”意思是士人

10、躲避战乱都特别喜欢到南方,此句借用这一典故,既是为了写出当时政局的动荡,又是想间接写出江南风景的美好。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评价文章的思想主旨的能力。题干毛张健的评价中,“劝驾”意思是劝人赶紧出发,而“催归”意思是催促赶紧归来。所以,毛张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是此诗并不是为了劝诫友人赶紧出发安心赴任,而是劝告友人不忘归家、赶紧归来的愿望。根据注释可知,作者此时因安史之乱而避难江南。而在诗歌颔联和颈联中,作者先以“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缘溪花木偏宜远”三句描绘江南竹林丛生的自然环境,依山而建的建筑特征,偏远之地沿河花木越繁茂的自然美景,极写江南之美景。但这三句结束,诗

11、人却以“避地衣冠尽向南”加以总结。这说明,江南之景虽美,让人留恋,甚至有让人想要就此定居的想法。但在诗人眼里,他却对此有所担忧。此时大多数人避安史之乱而逃难于此,本只应暂居于此,并力求挥师北上,光复中原。所以,诗人更加害怕因为江南美景令人留恋而最终走上晋朝“衣冠南渡”而最终在此定居偏安一隅的结局。这是第一层“催归”之意。诗歌尾联中,作者首先以“夜猿啼海树”烘托夜间寂静的氛围,然后由此直言“思乡望国”之情难以忍受的情感。这既是诗人自己的情感状态,也是劝告友人及早归家,免得离家太久,像他一样产生思乡望国之情。这是第二层“催归”之意。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

12、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送朝天续集归诚斋,时在金陵姜夔翰墨场中老斫轮,真能一笔扫千军。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先生只可三千首,回施江东日暮云。【注】诚斋:杨万里,号诚斋。朝天续集是诚斋的诗集。斫轮:经验丰富、技艺高超者。三千首:出自欧阳修诗赠王介甫,指李白的作品数量。江东日暮云:出自杜甫诗春日怀李白。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老斫轮”“扫千军”称赞友人创作功力老到,有横扫千军之气势。B. 第四句拟人,山川怕被摄入笔下勾去精魄,以山川之“怕”显笔法之精妙。C. 第五句写射箭正

13、中靶心非靠蛮力,是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D. 尾联用典,将两句提及李白的诗句整合,言杨万里之诗可与李白诗相匹配。16. 今人评价姜夔此诗“概括了诚斋的艺术成就、创作风格、表现手法”,统编小学教材一年级下册选入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请你结合姜夔诗中所体现的杨万里诗歌“创作风格”对小池作简要分析。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答案】15. C 16. 姜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创作风格:内容以山川花月居多,写景状物自然成文,清新晓畅。小池通过描写清泉、细流、小荷、蜻蜓等自然景物,展现“小池”之诗情画意;小荷含苑待放,而蜻蜓则立于嫩尖之

14、上,写景状物非刻意为之,如“风行水上”,随笔而发,无斧凿之痕,清新晓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C.“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分析有误,“风行水上自成文”指的是杨万里作诗毫无刻意雕琢之感,就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创作风格的分析能力。对杨万里诗歌的风格,姜夔在诗中的颔联说“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意思是,四季的物象,不时地听候调遣,山川有灵,一定会远远避开,怕被您摄入笔下。用拟人的手法道出了杨万里诗歌的内容以山川花月居多这一诗歌创作上的特点。结合小池诗中“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这也是写景,有“泉”,有“树”,将自然景物入诗,符合姜夔所说诚斋体的特点。姜夔诗的颈联“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意思是写诚斋的诗非强力所致,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正体现的是杨万里诗歌的风格是清新晓畅,如“风行水上”般流畅自然。结合小池诗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写刚刚生出的新荷含苑待放,而蜻蜓则立于嫩尖之上,这一景象清新自然,诗情画意自在其中,毫无斧凿之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