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马陆中学高一数学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11529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中学高一数学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中学高一数学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中学高一数学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中学高一数学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中学高一数学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中学高一数学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嘉定区马陆中学高一数学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嘉定区马陆中学高一数学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b2+c2bc,bc=4,则ABC的面积为()AB1CD2参考答案:C【考点】余弦定理【分析】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可求cosA,从而可求sinA的值,结合已知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解【解答】解:a2=b2+c2bc,由余弦定理可得:cosA=,又0A,可得A=60,sinA=,bc=4,SABC=bcsinA=故选:C2. 若方程的根在区间上,则的值为( )A B1 C或2 D 或

2、1参考答案:D略3. 集合|k+k+,kZ中的角所表示的范围(阴影部分)是()ABCD参考答案:C【考点】G3:象限角、轴线角【分析】先看当k取偶数时,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再看当k取奇数时,角的终边所在的象限,把二者的范围取并集【解答】解:当k取偶数时,比如k=0时,+,故角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当k取奇数时,比如k=1时,+,故角的终边在第三象限综上,角的终边在第一、或第三象限,故选 C4. 已知函数是R上的增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参考答案:B5. 如图,程序框图所进行的求和运算是 A B.C. D 第10题图参考答案:C6. 集合,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B.;C.

3、;D. 参考答案:D7. 函数sgn(x)=叫做符号函数,则不等式x+(x+2)sgn(x+1)4的解集为()A(,1B(1,1)C(1,1D1,1参考答案:A【考点】函数的值【分析】当x1时,x+10,不等式可化为24,恒成立;当x=1时,x+1=0,不等式可化为14,恒成立;当x1时,x+10,不等式可化为2x+24,解得x1由此能求出不等式x+(x+2)sgn(x+1)4的解集【解答】解:函数sgn(x)=叫做符号函数,不等式x+(x+2)sgn(x+1)4,当x1时,x+10,不等式可化为24,恒成立;当x=1时,x+1=0,不等式可化为14,恒成立;当x1时,x+10,不等式可化为2

4、x+24,解得x1,所以此时1x1综上不等式x+(x+2)sgn(x+1)4的解集为x|x1=(,1故选:A8. 已知集合M1,0,1,N=0,1,2,则MN=()A0,1B1,0,1,2C1,0,2D1,0,1参考答案:B【考点】并集及其运算【专题】集合【分析】根据集合的基本运算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集合M1,0,1,N=0,1,2,MN=1,0,1,2,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比较基础9. 下列从集合到集合的对应关系是映射的是 ( )参考答案:D10. 函数y=的定义域是()A1,+)B1,0)C(1,+)D1,0)(0,+)参考答案:D【考点】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

5、分析】由x+10且x0,解不等式即可得到所求定义域【解答】解:由x+10且x0,可得x1且x0,即有定义域为1,0)(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注意偶次根式和分式的含义,属于基础题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已知,则的值为_ _. 参考答案:12. 若集合A=x|kx2+4x+4=0,xR中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k的值为参考答案:0或1【考点】集合关系中的参数取值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集合A表示的是方程的解;讨论当二次项系数为0时是一次方程满足题意;再讨论二次项系数非0时,令判别式等于0即可【解答】解:当k=0时,A=x|4x+4=0

6、=1满足题意当k0时,要集合A仅含一个元素需满足=1616k=0解得k=1故k的值为0;1故答案为:0或1【点评】本题考查解决二次型方程的根的个数问题时需考虑二次项系数为0的情况、考虑判别式的情况13. 已知A=B=(x,y)xR, yR ,从A到B的映射,A中元素(m,n)与B中元素(4,-5)对应,则此元素为_. 参考答案:(5,-1)或(-1,5)略14. 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均大于5,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 15. 已知直线,则原点关于直线对称的点是 ;经过点且纵横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参考答案:;或试题分析:设原点关于直线对称的点为,则,解得,所以所求点的坐标为;当直

7、线过原点的,方程为,即,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直线的方程为,把点代入,得,所以直线方程为,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为或考点:1、直线方程;2、两直线间的位置关系16.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则= .参考答案:36由题意可知,根据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从而得到该题的答案是.17. 如果满足,的恰有一个,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参考答案: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已知函数f(x)=log4(4x+1)+kx(kR)是偶函数(1)求k的值;(2)设g(x)=log4(a?2xa),若函数f(x)与g(x)的图象有

8、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考点】函数的图象【分析】(1)根据偶函数的定义建立方程关系即可求k的值;(2)根据函数f(x)与g(x)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函数f(x)=log4(4x+1)+kx(kR)是偶函数f(x)=log4(4x+1)kx)=log4()kx=log4(4x+1)+kx(kR)恒成立(k+1)=k,则k=(2)g(x)=log4(a?2xa),函数f(x)与g(x)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即方程f(x)=g(x)只有一个解由已知得log4(4x+1)x=log4(a?2xa),log4()=log4(a?2xa),方程

9、等价于,设2x=t,t0,则(a1)t21=0有一解若a10,设h(t)=(a1)t21,h(0)=10,恰好有一正解a1满足题意若a1=0,即a=1时,h(t)=1,由h(t)=0,得t=0,不满足题意若a10,即a1时,由,得a=3或a=,当a=3时,t=满足题意当a=时,t=2(舍去)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1或a=319. 已知向量.(1)若,求的值;(2)求的值.参考答案:解:(1), (2)得降次,由或,或.20.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A=2sinB,c=b()求sinA的值;()若ABC的面积为3,求b的值参考答案:【考点】三角形中

10、的几何计算【分析】()由正弦定理得a=2b,从而利用余弦定理求出cosA,由此利用正弦定理能求出sinA()由S=,求出bc=24,由此能求出b【解答】解:()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sinA=2sinB,c=ba=2b,cosA=,sinA=()S=,即=3,解得bc=24,又c=,解得b=421. 已知函数,若对于数列an满足:an+1=4f(an)an1+4(nN*,n2),且a1=1,a2=2(1)求证:数列anan1(nN*,n2)为等差数列,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设,若数列bn的前n项和为Sn,求Sn参考答案:【考点】8E:数列的求和;8H:数列递

11、推式【分析】(1)由已知及an+1=4f(an)an1+4,可得(an+1an)(anan1)=2(n2),求出a2a1=3,可得数列an+1an是一个以3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再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an+1an=2n+1,然后利用累加法求得数列an的通项公式;(2)把(1)中求得的通项公式代入,然后利用错位相减法求Sn【解答】(1)证明:由题意,即(an+1an)(anan1)=2(n2),a1=1,a2=2,a2a1=3,数列an+1an是一个以3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则an+1an=3+2(n1)=2n+1,则a2a1=21+1,a3a2=22+1,anan1=2(n

12、1)+1(n2)累加得验证n=1时上式成立,;(2)解:,则,两式作差得:22. 已知点,圆.(1)求过点M且与圆C相切的直线方程;(2)若直线与圆C相交于A,B两点,且弦AB的长为,求实数a的值.参考答案:(1)或;(2).【分析】(1)考虑切线的斜率是否存在,结合直线与圆相切的的条件d=r,直接求解圆的切线方程即可(2)利用圆的圆心距、半径及半弦长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a即可【详解】(1)由圆的方程得到圆心,半径.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直线与圆显然相切;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即,由题意得:,解得, 方程为,即.故过点且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为或.(2) 弦长为,半径为2.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解得.【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考查切线方程的求法,考查了垂径定理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